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13-5-28 06:45 编辑
悟空如是说
这几天有关在旅游景观刻字留言的话题很热啊。事情原起于离我们太远的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一个国内游客在埃及的神庙的浮雕上,看到一行刻字:XXX到此一游。这张图片被放到网上之后,一片哗然。
当然,声音都是一边倒的,都是在谴责这个“留言”者。
接着就看到据说是当事人的父母面对媒体诚恳道歉,因为“闯祸”的是未成年的孩子,父母当然要出来担责。而且据说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犯下的错,十分痛苦。
我相信这种道歉,也不怀疑这种诚意,更觉得孩子的家人能坦然面对批评,站出来道歉的勇气可嘉。
其实,道歉只是一种态度,因为孩子的无知更多透视出来的是家教的无方。把字刻在了距今三千五百多年的文物上,或许用某种技术手段可以清除,但是,这种行为带来的耻辱是很难修补的。
当然,这不是个案,一些喜欢“涂鸦”的人们,总是会在别人异样的目光里,特立独行的释放自己,他们如同有领地欲望,或者有记忆行为的狗儿,总是要撒自己的尿水留下记忆。这事儿最早的制造者,就是吴承恩笔下的那个孙猴子,齐天大圣。和如来打赌,自己一个跟头能翻十万八千里,结果,果然一跟头翻到了天边,但看到五根柱子矗在那里,自信的猴子以为自己到了天尽头,得洋洋,又怕如来老儿不认帐,于是就在一根柱子下面撒了一泡尿,然后得意洋洋的写下几个字:齐天大圣到此一游。结果回来面见如来的时候,如来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你这该死的猴子,居然把尿都撒到我的掌上,这时候,猴子傻眼了,想跑,你奶奶地,一个如来神掌,化作五行山,把不可一世的猴子,整整压了五百年。也得亏三藏西行取经,才救了它。
这么说来,涂鸦的最早始作俑者,应当是那个顽劣的石猴。
这些年来,全国各地的一些景点陆续去过,感觉那种“涂鸦”虽不能说比比皆是,感觉也很常态,有一种见怪不怪的感觉了。而这次看到刻在三千五百多年前埃及神庙浮雕的涂鸦,终于忍不住惊叹:中华涂鸦走出国门了。
事实上这也并非是个案, 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爬了528个台阶,到达圣保罗大教堂金色回廊,看到了“国安是冠军”的涂鸦。那一刻,能言善辩的白岩松一定是眼睛都直了。
而今晨也看到据说是香港的一个媒体人在敦煌画壁上的涂鸦,心中真的是有许多感慨。
据说涂鸦是一种病,也是一个喜欢这种行为的群体的一种症候,这个说实话并非国人专利,外国的涂鸦者也疯狂,不信你去长城的一些地方瞅瞅看,外国涂鸦者的“墨宝”寻常可见。既然这样,一些景区是不是该采取一些措施,或者给这个群体的人提供一种方便,比如给他们提供一个可以涂鸦的场所,让他们“霍霍去”。
单纯的感到丢脸,有辱国人显然是偏激的。说实话,这种行为我也不认为专利权属于我们中国人,虽然孙猴子干过这事儿。在稍微有点知名度的景区,这种涂鸦行为比比皆是。遇到这样的事情,感觉非常尴尬。
个体的修养和教育,可以决定一切。
孙大圣同学的自负,以及它的“到此一游”,不具备任何可比性,却能荼毒后人,竞相效仿,令人扼腕啊。
而那个留言于埃及古神庙的孩子,我相信这次对他的教训会让他毕生受用。
所以,谴责之后,放过他吧。
年轻人犯错据说上帝都会原谅,那么我们就“上帝”一下。
不能放过的是,一直以来我们就是一个涂鸦大国,皇帝御笔、领导题词、景区碑刻、到处可见的标语口号,这种骨子里头的不朽追求与寡权崇拜,构成了国家的亚文化,也是公权系统的次级秩序,相比个人的“到此一游”,公权力的这类言行更应该被批判、人肉、追责。
这些远远比在景区文物上涂鸦更具有危害性,也更有毒性。
究竟是国民的品味决定了国家的高度,还是国家高度影响了国民的品味,这看起来是一个问题,远远比孙猴子的那泡尿更令人关注和思考。 2013年5月27日星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