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隐香 于 2013-7-31 20:30 编辑
缘来则聚
在旧书摊上,看见好几本佛教的经书。原本,这些书都是免费发放给人的,可如今,被人作废纸卖了些微的钱。看我在翻,老板嚷嚷这是他花钱买来得,不错啊,一种流通渠道。挑买了两本,老板示意可再降价,把剩下的几本都卖给我,我笑笑:它们自会碰到有缘之人,还有一本。是买了几本小人书后,摊主看我喜欢,送我了。心中很是欢喜,不为占了便宜是与这书有缘。翻看着这些书,有的书中被人盖了印;有的,被人批阅;有的还会被人细心的加了纸条,写上重点;手捧着本本书,想着它们曾有的主人,心中有淡淡的喜悦:我们有同样的喜欢,这样的书。
最后送我的这本书叫<金刚心总持论>,书中夹有两个纸条,颤颤的字体。想是一身体虚弱得人,还把一些地方划下了虚线;想来他认为重要的吧?比如:关于喝酒、杀生会得何惩罚。他是在深深忏悔、反思吧?这本书他定细细读过、品过...想着想着,就好象看见了那个人:卧在病榻,戴着老花眼镜;或者坐在桌前,虔诚恭谨地阅读。这是一种缘吧?以这种方式见到 。
拿着这几本小册子,想起了见法馨法师的情景,那时刚到南方不久 因慕名便一个人在一个雨后的清晨去了曾是江南十大名刹之一的 ##禅寺 寺庙有些破败、冷清、游人三两个。我一人在后殿看佛像,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和尚从禅房出来,打招呼,邀我进禅房小坐。禅房略显狭窄、简陋:一桌一椅一箱一床,墙上贴着手书的一首 《浣溪沙》一问知道是他自己写的,内容满是淡泊还有对世人轻叹怜悯。他是这座庙的主持。一杯清茶,法师不健谈,我也是。两人坐着,闲谈些佛教上的事,竟是非常的相得、自在。禅房环境寂静,恍惚间让人感到时光又流回到古时一样。临行,法师送我几本佛教的书,说:洗了手、静了心。慢慢读。并约下次再来时再见。
再去拜访时法师已圆寂,而整个寺庙那时就像一个大工地,新主持匆忙让我看他的新袈裟,他的车,谈他募得多少钱。。。约一起吃斋饭。我不愿多做停留,匆匆告辞下山。那几本法师给的书,是我与佛结缘的开始吧。当然,因缘际会,没做成佛门中人,那是后话了
这世上万物因各种缘份相聚,人和人,人和物,万物都有来和去的方向。一颗定心,知它,缘来则聚,缘尽则散。那些爱、怨、憎、悲、喜、恨、不会再那么执着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