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他们的国.郑武公
查看: 141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他们的国.郑武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3-9-3 12: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他们的国.郑武公
  

一.
  开国元勋郑桓公姬友不算死于意外,没忘兄长嘱托,临死也试图保护侄子,虽然那侄子看起来是那样十恶不赦。
  有些人死了依然活着,有些人活着已经死去。
  郑桓公所以被历史记住,是因为他活着的时候做了件了不起的事情,创立的郑国,他死于“忠君”,虽然用今人的观点看何其愚昧,但是,这种骨子里的不离不弃的愚忠,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里,一只被歌颂或者赞叹,当然是有一定理由的。
  在今天的陕西华县一座工厂的后院里,郑桓公的墓就在哪里,据说期间经历了太多的厄运,数度被打砸,也数度被修葺。不知道在地下躺了两千多年的他老先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他和他那个昏庸无道的侄子一起见证了西周朝的灭亡,历史随着他们的消失也开始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叫做:东周。
  其实,我觉得郑桓公是可以含笑九泉的,因为他不仅完成了忠君到死不悔的人生追求,也创立了他的国,为他的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份基业,这份基业在后来的数百年的时间里,或壮大,或飘摇,无论如何历史都抹不掉,这个曾经的国:郑国。
  其实,郑桓公立国之后,因为他要辅佐周幽王,国家的日常治理就交给了他的儿子姬掘突,这儿子在父亲的一手调教之下,也果然有足够的精明和干练。当初姬友借地的时候,就是派了他去完成的,所以,从历史的痕迹里,不难读出,掘突这个人,是有能力的一个人。
  或许是郑桓公的意外,或许是别的什么,在闻听周朝变乱,以及自己的父亲和自己的叔伯兄弟,当朝天子周幽王都挂了之后,他十分愤怒,却也十分理智。
  愤怒的是,所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理智的是,这时候他知道要稳定住自己国家的百姓,不能让他们惶惑和动荡,国不可一日无君,掘突顺理成章的成为郑国第二代的国君,既为国君,总要有个名号,老子叫桓公,他叫武公。
  公元前771年,郑桓公和周幽王死于战乱,也是郑武公人生的新篇章。从此,他从父亲的影子里走了出来,带领着他的国,带领着他的子民,开始书写郑国新的历史。
  当然,在稳定住后院的时候,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复仇。为死去的老子报仇。
  于是他与秦、晋、卫三国组成联军击退犬戎,保驾周平王登基,这个周平王正是当年被他爹不待见的公子宜臼,他那个胡作非为的爹死了,他顺理成章的不再逃难,成为东周第一代君王。
  

二.
  写到这里,诸位大概也看出了一些端倪,原来折腾来倒腾去说白了,都是人家亲戚里道之间的故事,这个可以这么说,但也不完全是这么回事儿,我经常觉得,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里尤其是在政权这个话题上,没有亲情只有血腥,没有温暖只有冷血。当然,今天也无非如此而已。
  周平王登基,自号为:东周,他当然要感谢那些帮助他成就这一切的人,郑武公显然是功不可没,所以他被受封卿士,留于洛阳执政。看明白了吧,父子二人的道路都差不多,父亲辅佐了周幽王,他则在周平王的手下谋职。
  但是,你别忘了,人家还有“第二职业”,他是郑国的君王,他叫郑武公。
  新的周天子看着被战乱搞得乌七八糟的京都,心里比较烦,而且毕竟刚上位,各种势力都在较劲,更重要的是他不愿意在声名狼藉的父亲周幽王的影子里活着,他要摆脱这一切,如何摆脱呢?法子只有一个那就是:迁都。
  迁都这个话题,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出现的频率不低,原因多多,个人感觉古人没把这事儿当成多大的事情,说搬就搬。周平王把东周的新都选在雒邑这个地方,也就是今天的洛阳,其实这是西周周成王时,周公修建城都,以作为防备东方叛乱的根据地。
  在迁都的过程中,郑武公始终陪伴新君左右,以防有变。周平王当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所以,安顿之后,他大笔一挥,无偿赏赐给郑武公大片的土地。
  这世界哪有无利不起早的?!
  当年掘突还是太子的时候,他爹听了太史伯的意见,向虢郐这两个土财主一样的君王“借地”,在拿了姬友给的好处之后,这两个昏君利欲熏心,居然各自借出去五座城池,这要不是引狼入室,典型的开门揖盗,真不知道是什么了。
  郐国的地理位置在嵩山以东、荥阳市以南的双洎河中上游。大约在夏代的时候就正式立国,到了周初,又接受重新分封,于是成了东方为数不多的大国。但在西周末年,郐君变得十分贪财好利,骄横腐败,成了一个只知吃喝打扮、盘剥民众,无所作为的昏君。《诗经•桧风•羔裘》这样写道:


  羔裘逍遥,狐裘以朝。
  岂不尔思?劳心忉忉。
  羔裘翱翔,狐裘在堂。
  岂不尔思?我心忧伤。
  羔裘如膏,日出有曜。
  岂不尔思?中心是悼。


  用白话直译就是:

  穿着羊皮大衣去兜风,换上狐皮大衣上朝廷,
  难道我们不期望,你能劳心为苍生?
  穿着羊皮大衣四处逛,更换狐皮大衣上朝堂,
  难道我们对你没期望,你的行为让人好忧伤,
  羊皮大衣如同雪白的膏,太阳出来有光芒,
  难道你不想一想,百姓对你如同死了一样的哀伤。


  这样的君王不是临死不远了么?果然,在保驾周平王迁都之后,郑武公带着他的军队回
撤的路上,顺手就把郐国给灭了。
  

三.
  郑武公时代到了,把杀父之仇报了。他现在开始专心致志的打理他的国,治理他的家。但是,上任伊始,谁也没想到,他做的第一件事和东周天子周平王异曲同工,他也选择了“迁都”。
  因为护君有功,周平王赏赐给他虎牢之地,郑武公便把郑国东迁,并在东虢和郐国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建都,这是武公东迁后建设的第一个都城。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荥阳市豫龙镇京襄城。
  迁都完成之后,他趁着周天子平王巡视天下的机会,把口中肉虢国也顺便吞了下去。按理说,这种做法很“大逆”,但是,周平王不以为然,在他先生,周朝天下的诸侯国太多了,闹腾也不好管理,更要命的是,这些诸侯国有的也不按时纳贡,有的还时不时的制造点麻烦,还不如少一个就省心一个呢。
  当然,郑武公同学也并没停下他扩张的脚步,相继把邬、蔽、补、丹、依、厵(róu)、历、莘等十邑地纳入郑国版图,这种扩张绝不简单的呈现出郑国强势,更彰显着郑武公的那颗膨胀的野心和雄才大略。
  在一个需要响动的时代,一定会有制造出响动的人才,郑武公同学大概属于这一类的。然而,如果仅仅满足于占地扩张,显然郑武公是不完美的,所以,接下来的一切,才让他在历史上注定有挥之不去的一笔。
  是公元前770或者是769年的某一个时刻,在萦都的首府里,郑武公盯着郑国的版图在思考,他在思考一个如何把郑国做大做强的问题。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就失去了稳定的最基本因素。郑武公看的很清楚:在这个乱世春秋,要想不败,或者打败别人,首先自己要强大起来。


  公元前769年
  不知道那是一个什么天
  有一个君王
  绕着自己的领地转了一个圈……


  于是一系列有关郑国发展壮大的思维诞生了,举措出现了。


  释放商奴,发展工商,繁荣经济;开发滩涂,发展农桑,强国富民;兴建乡校,教化民众,广集民意;加固京城,扩建城邑,巩固国防,这就是史称的“武公之略”。


  正是凭借着这样的韬略,为郑国的日益强盛奠定基础,也为荥阳郑氏家族扎下了根基。
  

四.
  自古以来“薄商”是中国历史上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历朝历代的皇帝老儿,各路君主好像都对商人“不感冒”,也不知道是商人们倒卖了他们的祖脉非法盈利了,还是商人们阻断了他们的财路,以至于他们对商人没有好感。
  所以,在周朝那会儿,商人们的一个别称叫做:商奴。一个奴字道出了商人在那个时代的社会地位,以及受冷遇的程度。
  其实那会儿所谓的“商奴”,在我理解也就是一些做最基本的生活用品交易的人们,他们在这种倒腾之中,赚下一些养家糊口的费用罢了。郑武公为强国提出了解放“商人”的口号。“商人”多是有技术、会经商搞活经济的能人,周灭商后被定为世袭奴隶。
  郑武公明白,如果不解放这一批受压制的人,社会无法实现经济的流通,失去了经济的流通,国家经济也就没有任何活力可言,而失去了经济活力,国家发展壮大就是一句空话。国都东迁之后,国家需要兴起,商贾之力是必不可缺的。
  仅仅从这一方面就可以感受到,郑武公是一个极具前瞻性和能充分面对社会现实的人,看到他们是建设国家不可忽视的力量,就依靠这批力量,开发《夏书•禹贡》所讲“荥波既潴”的滩涂荒地,扩建包括虎牢城在内的城池。郑武公还把桓公寄孥的京城建成宏伟都城。
  改造城市,开发滩涂,放手商贾,这样的思路,郑国经济能不迅速起飞吗?而经济势力的提升,随之而来的就是综合国力的总体提升。
  郑武公还兴办乡校,教化民众,广集民意。郑武公的进步政策调动了人们建设郑国、保卫,热爱郑国的积极性,历史上的“弦高犒师退秦兵”和“烛之武缒城退秦师”的故事,就是郑国人积极主动保卫国家的表现。
  纵观历史你会发现,有什么样的君主就可能有什么样的子民,君主开明,民风必豁达通畅,君主若暴虐,百姓必抗争和不安分,这都是相辅相成的东西。
  如果说,郑武公的老子郑桓公,仅仅是立下了一个郑国,创立了一份基业,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在郑武公的手里,这个国,这份基业,被他发扬光大,在睿智的举措里,郑国正沿着一条发展的路前行,露出了它的峥嵘和野心。
  “武公之略”是一个被后人十分赞许的话题,一个距今两千多年前的国君,能有如此的胆识和前瞻,不能不说郑武公真的是一个“人才”。
  

五.
  古往今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一个强势的人,注定会有诸多的非议。
  “武公之略”带着郑国在发展,当然这种发展也肯定会引起其他诸侯国的关注,更会引起周天子周平王的惴惴不安:“你老小子这是干啥,风头直逼本天子,难道你……?”
  就在郑武公雄心勃勃地推行“武公之略”的时候,周平王对郑武公如此开疆辟土极力扩张产生了猜疑,并欲收回虎牢以东的赐地。于是,郑武公不得不在周平王六年迁都于郐,在今新密市郊刘寨建起了新都。
  至此,武公继承父志取虢郐十邑之地,“前华后河,左洛右济,主芣、騩而食溱、洧”的雄图大略基本实现。
  郑武公开始,不仅把最初的国都定在了荥阳的京城,而且奠定了郑国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因此,特别受到后人的尊重,遂用带“武”的地名来纪念郑武公,广武、原武、阳武、武德、修武,这些带“武”字的古县名当时都在黄河南岸的广武山周围,都是为纪念武公的盖世功德而得名的。2004年,荥阳还在市区入市口建造了郑氏三公(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像,这尊高28.1米的紫铜雕像,是荥阳的标志之一。
  当然,再完美的人也会有瑕疵。郑武公同学也不例外,他做过一件充满着厚黑味道的事情,郑武公想要攻打胡国,反而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的君主以使他快意。就问大臣们说:“我要用兵,可以攻打谁?”他手下的将军关其思回答说:“可以攻打胡国。”郑武公大怒就把关其思杀了,并且说:“胡国,是我们兄弟之国,你说攻打它,什么居心?”胡国君主听到这件事,就认为郑国君主是自己的亲人而不防备他,郑国就趁机偷袭胡国,占领了它。瞧瞧这事儿做的多厚黑。
  公元前744年,在位27年的郑武公逝世。郑武公死后葬于荥阳敖山的飞凤顶,没想到的是在他身后数千年之后,在一片“农业学大寨”的鼓噪声中,被改天换地的人们扒了,平了,没有了。


  叹息一声:


  武公之略能兴国,殚精竭虑为安邦;
  无愧列宗先人志,一郑之地且风光。


                         2013年9月3日星期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3-9-4 04:56 |只看该作者
我经常觉得,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里尤其是在政权这个话题上,没有亲情只有血腥,没有温暖只有冷血。当然,今天也无非如此而已。
----------------------------------------------------------------------
  深以为然。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9-9 11:59 |只看该作者
 因为护君有功,周平王赏赐给他虎牢之地,郑武公便把郑国东迁,并在东虢和郐国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建都,这是武公东迁后建设的第一个都城。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荥阳市豫龙镇京襄城。
-------------------
闲散兄,这个“京”,郑恒公当时已经迁往,是不是郑武公建都在“京”?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9-9 12:01 |只看该作者
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谁杀了郑恒公?
郑武公在回来的路上顺手把刽国灭了,难道郑恒公当年命赴黄泉之地是刽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