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他们的国.郑僖公
查看: 179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他们的国.郑僖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3-9-27 15: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他们的国.郑僖公
  

一.

  春秋是一部大戏,虽然在这个舞台上出现的那些人,各自的戏份不同,角色不同,但是,他们留下的确实是一些在我看来隽永而应当流传下去的东西。
  对历史我总觉得我们应当有这样一种态度,那就是不卑不亢。在我看来,任何企图给历史整容的行为,都扭曲了历史,唐突了现实,苍白了未来,弱智了后人。
  所以,当尊重的时候必须尊重,当轻松的时候必须轻松。我曾经和一个中学的历史教师谈历史课的话题,他有些苦恼和无奈的说,现在的孩子们多数对历史毫无兴趣。我相信这话肯定是他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里的一种真实的体验,但我也有一些不甘和困惑,为什么那些寄托了我们未来的孩子会对历史不感兴趣,是我们的历史不丰富吗?还是处于某种需要,让我们的历史变得枯燥无味呢?
  这,看起来是一个问题。
  公元前571年,在位14年的郑成公姬睔病逝了,谁都逃不过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则。历史更多的意义就是更替和变幻。
  随着郑成公姬睔的离去,郑国的一个新的国君来了。
  他叫姬髡(kun)顽,名字稍微有点拗口。他是郑成公姬睔的儿子,也是一个顺位继承。也有史料说他叫姬恽的,都是这个人。
  这人是郑国国君里的唯一一个特例,有两个谥号,一说是郑厘公,一说是郑僖公,怎么混到手的,典籍里没有说的很清楚,只能照本宣科了。
  公元前570年,郑僖公姬髡顽正式成为郑国新一届的领导人。请注意,不是民选,更不是普选,而是继承。继承这个词,在中国历史里出现的频率是惊人的。也足以证明,我们动辄“继承发扬光大”的这些词汇都是有足够历史依据的。
  其实,郑僖公心里很明白,他接手的这个江山,更像是一个烫手的山药。父亲姬睔留给他的固然是一国君位,令人羡慕,但是,你坐在上面未必舒服。
  最重要的问题依然是,面对春秋乱世,郑国如何生存和发展。
  写到这里,有必要交代一下郑国这个国家的经济政治以及宗教民族等诸多构成了。客观地说,郑国在春秋时期不是一个大国,所以它的版图也仅限于当年周天子封赐的那些地方,虽然当年国力强盛的时候,偶尔也侵占了他国的一些地方,可是随着国力的式微,而渐渐成为一个没有能力和春秋大国抗衡的国家。
  

二.

  国家虽然不算大,但当时郑国是一个经济强国。虽国土资源贫乏,“国小而逼”,是进出口贸易最发达的国家。手工业高度发达,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手工业主要集中在新郑国都地区,郑国从建国初期开始确立了贸易立国的发展方针。
  郑国时代的工业情形,记载太过匮乏,只能知道工人的聚集地在“肆”(工场),他们造成好的工艺品献给贵族,造成次的工艺品卖给人民。如当时精细的彝器和兵器之类,恐怕非有专门的工人是不能制造的。这就是说,郑国的手工制造业,按照当时的情况看也是比较高的水平。
  郑国是春秋时商业相对兴盛的国家,郑国因为处在当时“天下”的中心,西到周,北到晋,东到齐,南到楚,都有郑国商人的足迹。他们在开国的时候,已与郑君订有维护商业的条约。所以事业更容易发展。关于郑国商人的故事,如鲁僖公时,秦穆公起兵袭郑之役,由商人弦高们解救了郑国的危机,这故事我之前说过不重复了,只是说明郑国的商贾流通是十分活跃的。
  郑国有10万军队,6万都聚集在都城里,郑国的军力当在鲁国之上。所以从军事上看,郑国也是有一定的战斗力的。再看看城防,郑国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运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修筑了工程浩大的城墙防御体系。这里的城墙,墙基宽40米至60米,顶宽2.5米,一般高10米左右,最高的地方可达16米,全部用土夯筑而成。全城周长45华里,依势而建,西城墙地势最险要,最不规则,长度也最长,是“牛角”最凸出的部分。
  冷兵器时代,有这样的城防,是足以抵御来犯者的。这大概也是郑国虽然夹在楚晋两个争霸大国之间,却能屡屡自保的一个原因。
  郑国主要民族为周族和商族,还应该有少量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少数民族。通用周族的语言,和金文、帛书、简书等大篆文字,主要信奉周礼和祖先崇拜。
  这大概就是郑国的一个轮廓。
  郑僖公接手这样一个国家,按理说不算太糟,当然也不能去比肩那些诸如晋国,楚国,齐国,秦国等这样的强国,起码关上门日子过的下去,这也就很不错了。
  因为春秋时代,它从来不是一个让你消停安稳度日的时代,大国之间为了利益和发展没完没了,小国则为了生存而处心积虑。
  所以,郑国的摇摆态度,以及和周边诸国的反反复复,其实都不算意外。往小里说如同居家过日子和邻里之间的关系,朝大了讲为了让国家稳定,没有那么多应当或者不应当。在利益面前,利益的拥有者和维护者,当然要追求最大化,最稳妥的方式。
  所以,郑国的左右摇摆,其实更多是处于自身利益去考虑的。虽然按照所谓的江湖道义来看,有点说不过去,但其实存在也就合理了。
  

三.

  应当说,郑僖公这人能力不算太高,也不算太糟,只是下场有些令人扼腕。
  古代明君治国,当然知道自己浑身是铁也打不出多少钉子,所以,幕僚辅臣就格外重要。顺着郑国已经讲述的那些事情你看,一个六朝为相的大夫祭足,算是当了郑国大半个家。而其后很快就要在我的文字里出场的,我个人认为是郑国最优秀的重臣子产更是一度让郑国几乎走上中兴之路。
  郑僖公其实也很困惑,在他的手里握着的郑国,到底在这个乱世的春秋该何去何从?没有能力称霸,却又不甘心成为大国的附庸,在高大的城墙早就的郑国都城之内,手工业和经济都很活跃,只是无法提升郑国的档次。
  还有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那就是郑僖公在当太子的时候,对晋国和楚国这两个国家都老大不敬,而这两个国家又恰恰是郑国必须去面对的。你当太子的时候,对这两个国家屡屡不敬,人家都给你记得一清二楚。
  公元前570年,郑僖公继位之后,面对的一个很大的外交事务就是,晋国召集诸侯国在郑国会盟,按理说,人家把会盟这样的大事放在你郑国,起码也是表明了一种态度,那就是打仗大家都伤不起,不如坐下来,开会议和比较好。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我看来对春秋那些中小国家应当是乐于做的事情。总是被大国惦记着,实在不舒服。
  作为东道主,郑国理应当让这个会盟场面上热烈一些,让各路诸侯到郑国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然而郑僖公没这么做。
  他依旧保持着他当太子的时候,对晋国等的印象,就是那种不冷不热的态度,肯定让参加会盟的诸侯们心里颇为不爽。
  郑僖公的这种傲慢无礼的态度,显然是会让参加会盟的诸侯们心里非常之不痛快。我试图解析出郑僖公的这种心态,可能是在他作为郑太子的时候,亲眼目睹了郑国被晋国,楚国一次次的修理,而内心种下了仇恨吧?
  可是,你郑僖公应当知道此一时彼一时的道理啊,你现在是一国之君,你要考虑和诸侯国如何去平衡关系,少给自己的国家惹一些无妄之灾。这种对其他诸侯国的不敬,只能给郑国在春秋国际事务上带来麻烦,而不会有任何益处。
  世界上总有一些看起来莫名的祸端,其实都是日积月累的后果。
  郑僖公身为郑国的当家人,要谋划好郑国这一大盘棋,让国家内外都能游刃有余谈何容易。而且,我一直在说,郑国政权体系里,姬姓分支里面始终涌动着一种东西,所以,才有七穆这样的近乎家族官僚的体系,在互相擎制,在互相较劲。
  

四.

  其实,从郑僖公登基之日起,有人就对其不以为然。这个人不是别人,而是他的叔父姬騑,又叫子驷。
  对于侄子继位,我估计子驷内心肯定不平衡,碍于周朝继承的体系,他只能咽下那口不甘心的气,寻找一个机会。
  而郑僖公也没把这个叔父当外人,把他任为相国,但是,郑僖公却不怎么理会这个叔父的相国,甚至连基本的礼数都没有。
  由此看得出,郑僖公这人确实生性傲慢,自恃清高。
  这种傲慢的表现就是,即便是叔父身为相国,他照样不尿你,在讨论郑国大事的时候,他屡屡出言教训子驷,你想想,原本心里就不痛快,在时不时的被郑僖公羞辱,这子驷不怒火中烧那才是怪事。
  正所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切都有来由。
  日积月累的仇恨和不满,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发生转变,而这种转变往往就可能不不可逆转的后果。
  子驷这个人,肯定也不是个心胸阔绰的主儿,看着侄子对他屡屡不敬,心中的不满一次次积淤,终于到了放不下的时候。
  这是公元前556年,在位五年的郑僖公真的不知道,他一次次的高傲,为他人生埋下了终结的伏笔。
  

五.

  这当然是一次暗杀,子驷派出的杀手,潜入了行宫,刺死了郑僖公。而对外子驷则宣称郑僖公乃是暴病而亡。
  当然这种试图骗过天下的做法,肯定很容易被天下人识破。
  为了避免郑僖公死去之后郑国的动乱,子驷以相国的名义,把郑僖公只有五岁的儿子姬嘉推到了台前,让一个五岁的孩子来执掌朝政,显然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当然,这样的安排更大的笑话就是,子驷实际成为郑国的当家人,因为一个五岁的娃娃,只能任人摆布。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政变,一场非常正常手段的权力更迭。所以,这件事一出,首先是激起了郑国国内一片哗然。最不能放过的就是那些郑国官宦血亲们,他们知道郑僖公的死肯定和病无关,而是一场谋杀,所以,他们想揪出谋杀的制造者,说白了,就是对着子驷就去了。
  子驷一看,我这事儿是瞒不过去了,既然瞒不过去,也就无需再瞒。你们要搞我,对不起,我先搞了你们吧。于是他痛下杀手,把郑国公子王孙们干掉了一批,一时间,郑国血雨腥风。
  晋国一看,你这不行啊,你这么搞的乱哄哄的,也影响我晋国,于是晋王派兵准备要个说法。
  子驷一看,我哪里有这个能耐去和晋国抗衡,赶紧低声下气,成了晋国的盟友。
  这么一来,另一个国家不高兴了,楚国一看,你弑君这话咱不说,居然敢冷落我楚国,啥也不说,我也出兵修理你。子驷接着就朝楚国三叩九拜,转身又投靠了楚国。
  这个玩法,等于自己把自己玩死。
  子驷,子国,子耳,子孔等相互勾结,沆瀣一气,在郑国修理贵族,有点打土豪分田地的意思,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结果是激起了反对派强烈的义愤和反抗。
  被整肃的郑国贵族们纷纷造反,结果到了公元前563年,被打压的郑国王公贵族终于觅得了一个机会,联手把子驷等人杀掉了
  可叹郑僖公,自负牛B的结果是自己把自己性命搞没了,也让子驷等人把郑国一度搞得乌烟瘴气。
  掩卷之余,一言难尽。


  白骨青灰何寂寥,几多傲慢引火烧;
  僖公当悔自负恨,几缕冥烟春秋飘。
 

                                 2013年9月27日星期五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3-9-27 19:40 |只看该作者
那个时候人性的恶彰显得最为明显,没有一定的秩序,没有什么社会纲常,延至战国愈演愈烈。
乱世出大盗,也出思想家。百家争鸣的时代,顺应社会发展的思想就会被统治者所用,先是法家思想,待文景之治便采用道家无为思想,此后改作儒家。
法家是最苛刻最严酷的思想,也是春秋战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沉疴衍生出的最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思想。在那个历史时期,不用重典何以肃清几百年残存的余毒。此后的改朝换代,休养生息,需要一种文化思想一种秩序教化子民,所以儒家就登堂入室。

说来说去,人性是最可怕的东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