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背景显然是文革时期。父亲库文轩一但失去了头顶上革命烈士后代的这个光环,便暴露了种种不堪,特别是好色,睡了油坊镇上的诸多“平日里看着端庄正派的女人”。东窗事发后,最恨他的其实并不是母亲乔丽敏,而是那些曾和他有染的女人们,自然还有其背后的男人。所以他的自我放逐(向阳船队的河上十三年)还不够,虽然暂时脏不了人眼,但死去才是那些人想要的。他的自残是悔恨吗?未必,他最想拿回了的还是自己的身份,有了烈士后代的身份,那些所谓的问题自然可以烟消云散了,虽然那问题确实存在过。小说的最后库文轩选择和英雄母亲邓少香的石碑一起沉没,也是在捍卫自己的烈士后代身份而已。
因为库文轩失去了烈士后代的身份,他的儿子库东亮自然成了什么也不是的“空屁”。这部小说选取库东亮的视角来展开故事,无疑是成功的。少年库东亮懵懂目光打量着这个几近疯狂的世界,自然还有人情冷暖,甚至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夫妻情,才更让人感到人性本恶。说句题外话,有人说,文革最大的危害是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匣子,最大限度的发掘了人性最恶劣最不堪的一面,我以为然。大难临头,善良的人为求自保而诬害他人;混乱年代,卑鄙的人抓住机会拚命整人想求富贵,两者的危害都不小。我甚至在想,那些不堪受辱而选择自尽的人,仅仅是受不了精神或者肉体的折磨吗?一定还有寒心和绝望,夫妻、兄弟、朋友、同志、战友,所谓的情谊皆不复存在,道德、良心也成了可遇不可求的奢侈品,一个对这个世界彻底失望的人才会离去的那么决绝。所以,即使是那些暂时无事的人也会感到人人自危,看客们也许更冷静与客观,所以更是心惊肉跳,文革时期的几近疯狂几乎摧毁了他们心中的价值观,道德观。这个影响绝不是十年,至少对他们的影响是一生一世的,甚至更久远。这才是最可怕的。而这些负面甚至人性中最丑恶的东西对成长中的库东亮的影响自然是显而易见的。
慧仙的故事。这是个很有趣的部分。库文轩心惊肉跳地看着库东亮成长,而库东亮也在窥视着慧仙一天天长大。库东亮的心中自然还有少年成长期对女性那种朦胧的情愫。
慧仙由弃婴成为红遍小镇甚至地区的“小铁梅”再沦落成人民理发店的理发师,抛开其自身的问题,最重要的恐怕还有随着一个时代的消亡,她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小说最后她送给库东亮的礼物—李铁梅的小红灯与其说是向库东亮告别,其实是向自己的过去告别。
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归根到底,还是讲故事。苏童的故事自然有其自己的讲法,讲得很好,只是可能在许多人眼中,过于残忍了些。或者说,生活本身就是残忍的,只是我们看待它的角度不同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