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蓝色的郁金香 于 2013-10-31 20:16 编辑
“新场古镇我却有再去的冲动“,这句话是我今年4月和{容17}去后由衷的感言。9月知道{罂粟花情人}要来上海游玩,约定国庆节假日去上海新场古镇享受繁华都市最后一块清静地,同游的还有同程网友{钟鸣}、{黄子}和{水珠晶晶}。
从有中国各色的旅游景点这个角度来看,新场古镇看起来“落魄”至极,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新场古镇很好地保持着当地的原汁原味。除了浦东派琵琶馆、彩豆画馆、端午民俗馆、新场历史博物馆和整修一新的“三世二品” 牌坊,让你感觉到景点的痕迹,其他都让你完全感受到只是置身于一个生生不息未被开化的江南水乡里。
行走这里,俨然回到上世纪70年代,如不说,都不知这里是《色戒》的取景地。
这里的居民日日见景,已不认为是景。便突然想起从前看过的一段小文,游客探访某一乡村,看满山春花烂漫,向一农妇赞叹不已,但老人家一脸茫然,答之:花,哪里有花?游客醍醐灌顶〔tí hú guàn dǐng〕,恍然大悟,原来生命璀璨,去伪存真,竟然如此简单。
![]()
▲挽着午夜蓝青花瓷单肩包,坐上上海轨交2号线,与黄子和水珠晶晶去汇合。
![]()
▲总于在龙阳路地铁站与他们汇合。左起:水珠晶晶、罂粟花的情人、黄子和我,钟鸣在拍摄我们。
![]()
▲新场镇政府办公之地。
![]()
▲深奥的构图。
![]()
▲南山寺一角。
![]()
▲别样看寺庙。
![]()
![]()
▲遥望500年的古树。
![]()
▲寺庙内的三角梅。
![]()
▲香火还不是很旺。
![]()
▲背着午夜蓝青花瓷单肩包走过古镇第一座牌坊。
![]()
![]()
▲古镇前半段还是比较安静的,整条小路就我们5个人。
![]()
▲古镇老人的娱乐。
![]()
![]()
▲古镇人还坚守在河边洗洗刷刷。
![]()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传-南汇灶花
![]()
▲灶头咸菜饭,久违了的小时候经常吃的。
![]()
▲走过古镇第二牌坊。
![]()
▲宣统年间的张氏宅弟。
![]()
▲张氏宅弟二层楼房。
![]()
▲细节。
![]()
▲走过第三个牌坊。
![]()
▲古镇小吃:臭豆腐。
![]()
▲《色戒》拍摄地。
![]()
▲《色戒》拍摄地。
![]()
▲半年前来这里还米有这个雕塑,古镇人还真会把旧时候修鞋匠竖在这里。
![]()
▲背着午夜蓝青花瓷单肩包,骑着拉风的摩托。
![]()
▲糖画,民间艺术,希望能传承。
![]()
▲水墨画。
![]()
▲情趣盎然的古镇人。
![]()
▲古镇人的情趣盎然。
![]()
▲在水边有一座木头的小房子,最好有阁楼,阳台上一定要种满花花草草,这是许多城市人理想中的退休生活吧。
![]()
▲花花草草点缀生活。
![]()
▲和记的粽子在古镇貌似好吃。
![]()
▲到达这里古镇人潮涌动,原本的宁静被打破了,短短半年这里发生了变化,原本柔软时光已经不存在。
![]()
▲背着午夜蓝青花瓷单肩包17u上海新场古镇。
![]()
▲大男人手拿着午夜蓝青花瓷单肩包也好看哦。
![]()
▲17U飘扬在各地。
![]()
▲水墨画。
![]()
▲古镇已经进驻了酒吧,商业味逐步显现。
![]()
▲泰味的装饰。
![]()
但愿多年以后,小镇依然民风淳朴,宁静嫣然。
古镇餐饮店不少,有古镇私房菜(他家的特色菜是老八样)、古镇老饭店、吴记羊肉馆、也有小吃店、农家小院、三黄鸡小食店、西饼屋等等。也可以吃海棠糕、阿婆肉粽、塌饼、臭豆腐、油墩子等点心。
另外推荐一家《斑马道》茶坊,可在这里悠闲上网看书发呆,店内小吃:爆米花、炸鸡腿,还有饮料、啤酒。
午餐我们在古镇私房菜用餐,去之前参考了美刻时代之前点的菜,原本想不用动脑点啥菜,就按照他点的菜来一份,没想到国庆期间人多有些菜热销啊。
点了8个菜加2瓶啤酒共计263元。
![]()
已设封面
![]()
▲冷菜:海蜇头。
![]()
▲本地三黄鸡。
![]()
▲大蒜炒河蚌肉。
![]()
▲炒螺丝(用黄鳝和河虾叼鲜),钟鸣喜欢的菜。
![]()
▲三鲜汤。
![]()
▲红烧羊肉(黄子的最爱)
![]()
▲忘记啥菜了:貌似《黑木耳蛋饺粉丝》。
![]()
▲野荠菜烩双菇。
![]()
左起:黄子、钟鸣、罂粟花的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