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昊哥 于 2013-12-9 14:02 编辑
煮 河 蚌
我的家乡过去是个水乡,河流密布,湖塘遍地,到了夏天,河边的垂柳摇曳,湖里的荷花盛开,蜻蜓翻飞,蛙鸣一片,我和小伙伴们头顶荷叶,赤条条地浮在河水里纳凉。
摸河蚌是个偶然发现,那天大家比赛潜水,看谁在水里憋得时间长,结果我是第一。可王胜利却自称他潜水深,还在水里举起一个小河蚌,证明他的成功。大家开始扇动我,我开始有点犹豫,因为此前,我只是在水面游泳,从来没有下潜到河底。
而且,河里的水草茂密,游泳的时候还缠绕手脚,深处会不会更危险?但是,在小伙伴们高分贝的尖叫声中,我还是一头扎进水里,义无反顾地划向未知的世界,开始探索河底的秘密。
河水流速不快,河水并不深,大约有三米,可水下很暗,看不清楚,只是感觉在水草里穿行。手指触及河底那一瞬间,有一点惊喜,也感到一点惊诧,河底竟然是坚实的,完全不是传说中的能把人陷进去的污泥。
我立刻就摸到一个河蚌,比王胜利那个大多了,足有手掌大,我两脚一蹬河底,迅速窜出水面,兴奋地举着那个大河蚌,岸上一片欢呼声。
我受到鼓舞,不停地扎入水中,在河底摸索前进,不一会儿我就发现了秘诀,河蚌大都是半埋在河泥里,而且大多聚集在河底与河坡的交界处,我每潜入水中一次,就可以摸到二三个,甚至三四个,有的河蚌很大,比碗口还要大,我拿不了,灵机一动,就把它们塞到我的游泳裤衩里,浮出水面时,再从裤衩里掏出来。
不过一个多小时,我们就捞了一大堆河蚌,老黑用他的裤子,扎住裤脚装河蚌,因为他穿的不是游泳裤衩,是个土布大裤衩,走在街上不引人注意。
我们抬着河蚌回到学校,大家立刻行动,洗河蚌的洗河蚌,搬砖的垒灶,打了半桶水,放在砖头垒成的灶上,捡树枝的开始点火,老黑跑到食堂偷了一把盐,两块姜,三根葱,五瓣蒜,一股脑扔到桶里。河蚌在水里会张开贝壳,伸出白色的舌头,你要一碰它,它就飞快地缩回壳里,特好玩。
我们围成一圈,看着水桶冒出热气,升起泡泡,最后沸腾,煮了一会儿,老黑捞出一个,河蚌都张开了,白色的肉,还有墨绿色的包,老黑说可能是粪包,要扔掉。他咬了一口,嚼了嚼,说不熟,不烂,还得煮。我们又开始加柴,又煮了一会儿,肯定熟了!大家把桶围起来,七手八脚地捞出河蚌,一边喊,好烫!一边大吃起来。
那感觉,真是没法说!就像嚼着一块橡皮,怎么也嚼不动,几乎都是囫囵咽下的。
大家最初的新鲜感,好奇感,都伴随着不好吃的河蚌肉消失了。
我们后来也懒得捞河蚌了。
很多年以后到天津上学,又从潮白新河捞了很多河蚌,在会吃的天津人指导下,才知道河蚌肉一烫就可以吃了,不能长时间煮,越煮越不烂。
我也终于学会了煮出鲜嫩的河蚌,遗憾的是已经没有年轻时矫健的身手了,不能再潜入水里捞河蚌了。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