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俗话叫 “宁为太平狗,不做乱世人" 。49年以后, 历经百年战乱的中国人终于可以选择做一回”太平狗“了,这几乎是中国老百姓对冒哲东时代最为怀念的理由了。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中国社会只有三种人,一种是坐稳了奴才位子的,一种是做了奴才而位子还不稳的,一种是想做奴才而不可得的。奴性是一种畸形的心态,如同心理学上的斯德哥尔摩情结--------被强暴后反而产生对施暴着的一种依赖。如今怀念毛时代的人大多是这种心理。
毛哲东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圣王合一“权威地位不仅控制了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也垄断了人民的精神生活,集历史上专制政治之大成,从延安整风开始,一直到文革结束,毛把自己打天下时的战友和同僚们,曾经支持过共党的其他民主党派还有广大的知识分子无情的进行了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清洗,和平年代饿死几千万的百姓这还是华夏民族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事情。当然,这不仅仅是毛个人的问题,更是中国文化的问题,毛只是这个文化结构中的一个点。 在伟人和强人这两个词当中,我更倾向于把毛归到强人当中去,或者说一个能量极大的人。比如秦始皇斯大林等。
毛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对于西方列强的强硬态度,符合了灾难深重的近代中国富国强兵的心理。这一点也是许多人怀念那个时代的另一个原因。
不过,公允的讲,在中国这个被奴性文化驯化了几千年的国度,一下不可能实现以民主和科学为标志的现代社会的政治体制,需要用一种新权威主义进行过渡。
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严复晚年对于袁世凯解散国民议会是赞成的,这个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的先贤认为以当时的中国来说,需要的不是华盛顿,而是克伦威尔和拿破仑。主席便承担了这样一个强人的身份,今天的独党执政也是延续了这样一种思维,应该说这是一种历史的选择,具有现实的意义。
但是,由于主席的执政理念由于受意识形态和中华文化的局限,结果便是直到文革后期的大衰败大萧条。需要提及的是,当年的新华日报是绝对的亲美的,用西方的民主政体攻击蒋介石的独裁,结果,执政以后还没有蒋大度。
对于中国来讲,这是一个乱世,一个所谓的转型期。是全球化挟持下无奈的选择。
这个时期从鸦片战争(近代资本主义的扩张便是全球化的滥觞)开始到今天的大国复兴梦,是一个从农耕文明被迫走向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的一个过程。期间,国人在思想观念上文化上都体现出了没有准备好的一种不适应性,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既有国内利益集团的冲突 ,也有东西方文明的冲突,更有世俗化和信仰之间的冲突当然伴随着科学技术和自然的冲突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典型的世俗现实化的价值取向,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不需要信仰来安放灵魂。可是,中国人是没有彼岸关怀,没有信仰的。儒家是经世致用的入世文化,道家刚开始还有几分哲学思辨,最后也被国人搞成了养生学,追求长生不老。就连注重彼岸的释家也被国人延伸出了“临时抱佛脚”的现实思维。
当文革把世俗化了的工具理性化了的神(比如财神,灶王爷,文曲星等等)统统打到之后,不能自救的普罗大众弱势群体们便要找一个强人替他安排精神生活。毛的时代便是政府从精神(共产主义乌托邦的美好期许和承诺)到生活(工作,住房,极端的就是人民公社大食堂,连饭都不用做了)管理了一切事物,穷不怕,不要让我操心就行。因为不患寡患不均是国人的基色
对于毛时代的怀念,其本质就像一个不想长大的人对童年的怀念一样,本质上是不成熟,不情愿承担自己在成人社会的角色。
那个时代的30年和主流世界的价值观发展观背道而驰,更加拉大和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横向的和日本比一下就清楚了。二战结束后,日本也是满目疮痍一片废墟,结果,区区弹丸之地3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那个时代几乎毁灭了中国的教育,直接导致几代人的第一口奶水的劣质和贫乏,西方和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华没有得到正常的传承。所谓的两弹一星的元勋们都是民国教育的结晶。两单一星一直是共和国的骄傲,反过来看,集全国之力,用民国时代教育成果,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中国人一直有一种”不患寡,患不均'原始共产主义情结,在建国之初到文革结束,如果不是经济的失败,文革是不会结束的。在这样物质极度匮乏的背景下,贫富差距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好像看不出来。其实,新权贵们的特权一点也不比现在的差,莫言的很多小说里有描述。杀刘青山张子善几乎成了毛的拥趸们唯一的一张反腐招牌。
说那个时代没有腐败几乎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当兵,招工,知情返城,上工农兵大学,买稀缺商品(其实也就是个自行车,白糖什么的)都是当官的优先。人被人为 的分成了带有贵贱色彩的市民,菜民和农民阶层,所有制度的制定天然的带有歧视性。
说毛时代没有失业,先不说数亿农民被户籍制度强行捆绑在土地上,成为最底层,就说哪两千万左右的知青就是因为无法安置,才发配至农村去战天斗地。说福利分房,其实就是一家六七口住在三四十平米的房子里。都说中国是人多的问题,人口问题便是当初没有听取人口学家马寅初先生的人口规划而招致的,因为毛要打仗,需要人丁。马先生也因此蒙冤招来横祸。
这个当然也不是主席一个人的错误,中国从瑞金时期的土地革命到四九年夺取政权,本质上同历代的农民起义有着极大的内在的一致性。自古如此,这是中国文化的问题。文革也是如此,表面是毛个人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其实,他只是激活了产生‘文革’的文化结构中基因。讲述了一个被文化结构所响应所接受的故事而已。
国人的思维大多缺乏理性的思辨,所以在解读那段历史常常是表面化和经验化的,至今还停留在“吃什么补什么的”黄老玄学式的思考层面,还停留在清官情结上,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一两个良心发现的官员身上,对薄熙来的所谓唱红打黑的的复辟本质还无法看清楚; 在对于主席的判断中,比如北大图书馆期间的被忽视,得势后对知识分子的迫害;抗美援朝时大儿子殒命是彭德怀被打到的重要动机等等,自然也都是庸俗社会学的看法。是简单的,片面的,低级的。显然不是一个现代人所具备的素质。所以,开启民智依然是重要的一个任务。
可以肯定的说,今天怀念那个时代的人,如果真的让他再回到那个年代,更是痛不欲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