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野妞 于 2014-1-17 15:23 编辑
拜 年
唐剑锋(备用名梁新)
著名二人转《小拜年》,为什么人们那样爱看?你听听歌词中唱出的人情味:“正月里来是新年,大年初一头一天,家家团圆会呀!少的给老拜年……”拜年在人们心目中,就是这么的重要;拜年的历史,可以说源远流长。没有了拜年这一环节,春节过的,就会失去意义。
拜年拜出了文化。在传统的春节中,拜年是一项“重头戏”。每年的大年初一,人们早早就吃过早饭,穿上平日很少穿的新衣服,到长辈家、到亲戚邻里家去拜年。就算不平日里不怎么走动,春节拜年是一定要去拜一拜的。有人说:过年的习俗,流传了几千年,这年也拜了几千年,拜年在年俗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因为春节有拜年这一环节,年才更具文化味。
拜年拜出了文明。拜年不仅是一种礼节,更是一种文明举动;平日里,大家在一起工作、学习、共事,难免会有“铁勺子碰锅沿”的时候,要是形成隔阂,成为矛盾,很不值得,也会给本来和谐的人际关系增添很多摩擦。过年了,大家揣着喜悦的心情,相互走动走动,拜拜年,这些本来就不起眼的小摩擦、小矛盾,就会通过拜年,大家握手言和,大家和好如初。
拜年拜出了亲情。就算是实在亲戚,也要常常见面,常常交流,才能够拉近感情,缩短距离。这年头,人们都很忙,有事一个电话,没事甚至很长时间都想不起来打一个电话问候一下;这对拉近亲情有害无益,也会使亲情“淡化”。只有多见面、多沟通、多交流,才能“亲上加亲”。不要让通信现代化隔断亲情,这传统的拜年,是其他任何手段都替代不了的。
拜年拜出了民俗。民俗需要传承,而春节拜年最大的功用,就是巩固了年俗,传承了年俗,丰富了年俗。别看现在谁也不缺那两瓶酒,那一盒点心,那一兜水果;可是,重要的是,这些东西,从来都是“礼轻情意重”,拜年的意义,远超过酒、点心、水果的价值。用拜年传承中华民俗文化,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也使中华文化与时俱进、丰富多彩、大放异彩。
拜年拜出了孝道。拜年是孝道的传递,也是孝道的载体,更使传统的孝道文化能“看得见”。通过拜年,回家过年,使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文化传统更具人情味,更加人性化。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的动力;离开了孝道,人将不人,心将不古,道德将会变异,文明将会沦丧。孝道,不仅是道德的支撑,也是文明的支撑。
拜年拜出了喜庆。春节是喜庆的日子,是团聚的日子;家家户户掩饰不住的喜庆,往往通过贴春联、挂红灯、吃饺子、放鞭炮、拜年、扭秧歌、舞狮子、猜灯谜等活动,展现出来。几乎家家、户户、人人“笑意都写在脸上”。不仅是丰收的喜悦,更有对新生活的期盼,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是的,谁家不希望日子越过越红火,心情越来越舒畅,幸福越来越具体?
你看看,拜年有这么多功效,才会成为春节那么多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就算假期很短,就算事情很忙,就算应酬颇多,这拜年是万万免不得的;谁如果给该拜年的人没有拜,该去谁家没有去,就会被人“挑理儿”;若是碰上长辈是个小心眼儿,说不定就会挨一顿骂。你看,这拜年在长辈眼里,在文化眼里,在年俗眼里,就是这么重要;忽视了拜年,就是忽视了文化,忽视了文明,忽视了亲情,忽视了民俗,忽视了孝道,忽视了喜庆,活该挨骂。
在长辈眼里,忽视了文化,忽视了文明,忽视了亲情,忽视了民俗,忽视了孝道,忽视了喜庆,怕由此就会忘记祖宗。不是很可怕吗?一个人若是忘记了祖宗,忘记了传承,是很容易“背叛文化文明的”。谁也不要因为有了手机,有了现代传媒,就忽视了拜年这一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