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烟雨竹城 于 2014-12-16 18:38 编辑
麦田守望者的情人
—— 品《红尘难舍》
作者:烟雨竹城
美国作家J.D.赛林格的名字,想必很多中国人都是熟悉的。我记得本世纪伊始的那年头,《译林》杂志刊登过乔伊斯·梅纳德女士的一篇很长篇幅的回忆录——《红尘难舍:我曾是赛林格的情人》。那个时候,我大约三十来岁,记忆里已经不是那么清晰了。只是知道因为某种缘故,我虔诚地捧着那本书,就像痴心地捧着我的情人。
但我不是赛林格,也不是梅纳德,我无法深入到他们的骨髓里,体会爱与被爱的幸福。不过,从此我开始希望自己拥有一个情人。如金翼震翅的鲲鹏在明媚的清湖畔啄食,放纵淋漓地享受大自然所神赐的野合。那么一种美,或许不是凡夫俗子所能想像的。
故事发生在一个春情泛滥的季节里,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少女,如一只簌簌迷离的小鹿迎着春意盈然的晨光,蹦蹦跳跳地一头扎进了霍尔顿式的赛林格的怀里。于是,一场不可避免的爱情涨潮便势不可挡地汹涌在一对忘年交的温柔乡里。但是,这样的好日子并不是太长,这个时候的赛林格开始避世、隐遁、厌世而不合群。他甚至指责梅纳德的欲望——“贪婪、渴望和攫取。”
我不禁想这个曾经敏感、好奇、焦躁、不安,想发泄、易冲动的少年,又开始不肯读书,不求上进了。那个一度追求刺激,玩世不恭;抽烟、酗酒、打架、调情,甚至玩妓女的男人,已经变成了风华浪荡的历史。赛林格,究竟是你这个轻浮浪子的始乱终弃,还是那个多情梅纳德的为妇贪婪?居然将一场遭天嫉的大好爱情戏匆匆地收了场。
在这本书里,梅纳德女士凭吊她的爱情,就像留恋她幼女时代的玩具。梅纳德女士公布了赛林格离开文坛后的一些思想、生活和创作情况。譬如他不愿社会应酬;很少提及政治和时事;鄙视文学奖,但依然坚持写作,而常常将底稿扔进纸篓里 等等。这些都对后人 做赛林格小说 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书中的文笔无疑也是流畅唯美的,毕竟接受过大师的耳濡目染,而且从女性敏锐视角探索,她的手法也是清爽脱俗的。
滚滚孽债,痴痴情深,梅纳德女士始终割舍不下那份情意,即便她后来做了别人的母亲,她对赛林格的爱与怨依然是凄楚难言、沧海情深。如此看来,赛林格拥有是一个叫天堂的名字,他一直都在勾引着那个小女孩,一直在勾引那些缠绵忧伤的青春年少。
红尘难舍,于梅纳德女士如此。我想,对今天许多有情、有义、有思想的人,也会如此。于我而言,即便是沧桑和苦涩,我同样难舍红尘!
我还记得赛林格有个谜语:“这面墙对那面墙说了什么?”我很长时间都在纠结着。现在我总算明白过来,那就是:墙角见!
|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