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爱看各种杂书,就是一般人说的学业、专业以外的书,积习难改也不想刻意去改,不算过分只是不免对字对书多有挑剔。版本、作者、装帧、排版、纸质方面的不满意都有,有时几近变态,比如把一本外貌丑陋的书重新录入排版后交附近文印社做两本慢慢翻看。反而对书中文字本身所谓才情格调观点流派大多可以接受,句子通顺言之成理阅读愉快更好。这种吹毛求疵与漫不经心的一些附加后果是,对一切文字可以如何应该怎样的高见敬而远之,对一切编书写字的勾当没精打采,连工作的应酬的字句也都尽量少写不写。不过,这丝毫不影响自己至今还在到处找书看。
有时这种挑剔的积极作用也很可观,比如容易对现实生活的一些不合理现象一笑置之,说淡定也好麻木也好,听起来都很踏实。试想,在一个连书籍排版都做得马马虎虎的时空,比该工作复杂万倍的乳制品生产或是垂直电梯运行中出点质量问题就显得基本正常;在一个连外文翻译都可以夹带自家私货的地方,把并不高明的“高仿”古董倒腾给乐意出钱的雅士或投机者就无可厚非;以比较含蓄的方式把别家的银子揣进自家腰包也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这样就不会老惦记什么东西好吃什么地方好玩什么玩意好用;不会生发离了什么不是什么仿佛就没法过就忒俗气就太高蹈之类的矫情。优胜劣汰或劣币逐良,都可以直接间接为商品市场竞争繁荣和生物多样性做出实际贡献。
东西方民间段子里都有比方说“小事不当真,必然坏大事”、“小恶混不吝,大恶随后来”之类的说法,而且谁都明白这些省略主语的句子是说给谁听的,只是提倡对号入座的、愿意对号入座的、应该对号入座的、实际对号入座的,经常会发生位错或者错位。所以只好自己找个地方,把对书的各种不满写下来,算是给自己的读书或是心情留下点线索。很早以前会记在本子上或直接画在自己的书上;网络普及以来,偶尔贴到博客或是论坛,也许是存着一丝模糊的念想——遇到略有同感的人,大家会心一笑。
读书的潜移默化多细微而个别,不足为外人道,但愈发挑剔,当属显然。
此岸,2014.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