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森林公园
文/马成云
有个朋友觉得压力太大,忽发奇想,说,要是自己有一百万的话,立马辞职,去开一茶室,雅致的,上档次的那种。客人嘛,不必多,但必须是有品位、有修养、有境界的一族。招几个服务生,把杂七杂八的事务交由她们去打理。至于自己,在客人与主人之间来来回回,随心所欲地变换着身份,既有自己的店,又能慢悠悠地与时光对酌,不耽误人生,还有饭吃。这样的茶室得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嗯,就叫“三月三”吧!民国才女林徽因说,最美不过四月天。的确,人间四月天,花团锦簇,万木青葱,美不胜收,但三月三更春天,春风更给力,大地更精神,名字叫着也响亮。
感觉朋友这番感慨像是在做梦,飘飘欲仙……但现实中的确有“三月三” 这个地方,在寻甸城边边上,是一个有山有水有寺庙的森林公园,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山脚有一水库,由坝塘扩建而成。水库边边上有一山庄,地地道道的清真风味,生意火红。那是环保意识不强的年代干的事,如今拆迁掉,“山水阁”这块招牌也跟着沾光进城了。
水库西南面,树林里隐隐约约露出的琉璃瓦屋是海会寺,在寻甸境内算是较大寺庙,古木参天,风水绝佳。平时香客零零落落,逢年过节则络绎不绝,也是旅游、采风的好去处。寻甸画家潘道伟常去那儿写生,画的是油画,没有多少人有耐心等他上色,但从他勾勒的轮廓可以看出画家与普通人迥异的艺术眼光,生活中的美摆在面前,是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
海会寺正门旁边有一株银杏,孤零零地站成一段历史,粗壮的树干散发着沧桑的气息,枝叶并不茂密,尽管春天为它穿上新衣,终究裹不住内心寂寞。与风雨对峙,需要一种信念;给庙宇作证,需要一种气质。经得起寂寞的考验才有能力为时光辩护。潘道伟把这株银杏搬到画中显著位置,实际上,他为海会寺的历史收藏了一个强有力的证词。
所有的宗教都有一个共同点,劝人向善;所有的古寺庙都逃不过一个经历,建了毁、毁了建、旧了修、修了旧……海会寺如此,飞来寺也不例外。海会寺原址先前是一个四十多户人家的村庄,叫海后菴。所谓的海,指的就是三月三水库;菴,意为小草屋。之前有个误会:海后菴是尼姑住的寺庙,后来有了和尚才改为海会寺。直到看见寺前一块碑上“海后菴海会寺始建于明代……”的记述,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三月三水库西北面有一座卧云山,山上有一座飞来寺,正在重修,规模不如从前,据说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那么大,另外的三分之二毁于1958年一场意外的火药爆炸事故。海会寺与飞来寺南北相对,直线距离不过一公里,却给三月三森林公园营造了一种悠远的意境。
历史上,在三月三这地方曾有过赶三月街的习俗,而今,时过境迁,繁华落尽,喧嚣过后唯有宁静。有空,不妨来这里走走看看坐坐,可以放松心情,甚至放过自己,找到一份喝茶的心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