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季风 于 2014-8-11 09:42 编辑
海达·莫理循,1908年出生于德国的斯图加特。她少年时代就爱好摄影,自1929年起在慕尼黑国立摄影艺术学院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学习。根据在德国摄影杂志上刊登的广告,她应聘了位于北京东交民巷的阿东照相馆的经理工作,于1933年到达北京。在此后的五年里,海达始终管理着这家拥有众多驻华外交官和在京外国人客户的德国照相馆。1938年,她与阿东照相馆的合同期满,海达作为一位自由摄影家继续留在中国工作。
海达·莫理循居住北京期间拍摄了数以千计的照片。这些作品系统地呈现出北京的建筑、街景、招幌、工匠、僧侣、民俗和市民生活。 海达对中国的传统工艺怀有异常浓厚的兴趣,以极大的热诚连续拍摄了许多传统工艺品的复杂制作过程。在漫长的十三年里,海达经过不断的努力,建立了她既独特又广泛的拍摄网络;这个网络构成了她探究和记录古都人文景观的基础。
海达·莫理循的作品不论对专业人士还是业余爱好者都有很大的助益。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海达始终居于来华西方摄影家的领先地位。海达的作品成功的穿越精细时空和集体记忆,通过执著的选择和卓越的表达,建构了她作为西方观察者所特有的中国形象和作品主题。
海达·莫理循于1946年和澳大利亚人阿拉斯泰尔 莫理循在中国结婚。阿拉斯泰尔·莫理循1915年生于北京,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乔治·莫理循博士(1862——1920)的儿子。乔治·莫理循自1897年开始担任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很快成为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外国记者和西方的中国问题权威之一。1912年底,乔治·莫理循被袁世凯任命为中华民国政府政治顾问;1919年以中国代表团顾问身份出席巴黎和会。北京的王府井大街曾以他的姓氏命名为莫理循大街,英文的莫理循大街路牌自1915年一直保留到1949年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