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燕集南亭 也谈《史记》与范蠡(和莫冉文)
查看: 3139|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也谈《史记》与范蠡(和莫冉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4-11-17 08: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闲过信陵饮 于 2014-11-17 09:12 编辑

                                                                  也谈《史记》与范蠡
  
  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楚国人。春秋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交深。因不满当时楚政黑暗而相约入吴,后奔越国,共佐越王勾践。传说他助勾践兴越灭吴,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后急流勇退,泛舟于五湖。后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尊称为“商圣”。
  
  关于范蠡,可供参考的史料有《史记》、《国语》、《越绝书》、《吴越春秋》,以及当时及后世的一些史家、文学家的著作的字里行间。应该说,由于资料多少的原因,我们一般取距离发生年代近,史官个人素质高低为可信任程度。
  
  《史记》并非是官修史书,实际上可归为“稗官野史”类,但他能被列为二十四正史第一,恐怕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先秦时可供参考的史书少,《史记》是最为详实的,二是《史记》自身的史料成就,三是司马迁作为史家自身的素质。
  
  先说说史家自身的素质:
  
  应该说史家的素质就是秉笔直书。《东周列国志》上有个故事:齐臣崔抒之妻与齐君私通,崔抒杀齐君而把持朝政。当朝史官太史氏记载:“崔抒弑君”。崔抒大怒,杀了太史,命其弟改记,不从,又杀。这位太史一共弟兄四人(实际应为三人),杀到最后一人时仍然不从,这时负责地方史的南史氏拿笔就来了(推测南史氏应为其他史家,以区别于齐之太史氏),说我准备你死后我接着记,崔抒一看无法改变,只好作罢,所以史书上就留下了“崔抒弑君”的记载。
  
  晋国的赵盾是个贤臣,晋灵公昏庸,迫害赵盾,赵盾逃出国,他族弟杀了晋君,史官董狐记载为“赵盾弑君”。赵盾委屈,董狐说,杀晋君时你没跑出国,留在国内,杀国君的又是你弟,你也没为国君报仇,和你弑君有什么分别?赵盾也无可奈何,所以文天祥的《正气歌》里: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说的就是这两件事。
  
  那么古之史官所追求的就是:秉笔直书,哪怕用生命的代价去捍卫。司马迁是具备这样素质的,所以后世称其为太史公而不名,可绝不仅仅因为他当过太史令。这是对其史官的基本素质与《史记》真实性的最大认可。
  
  那司马迁所记载的《史记》就一定准确?
  
  肯定不尽然,但这种怀疑应站在对司马迁史料所掌握程度,以及其所处立场上。首先应该相信司马迁绝不会编造史料,因为这是史官的素质——而且,我也不大赞用现代人的价值观去推测古人,这是有问题的:
  
  秦穆公称霸西戎,史称明君,秦当时有"三良”,穆公死后令这三人殉葬,所以后人多以这个理由非议穆公。但苏轼认为后人误解,实际上”三良"很有可能是自愿殉葬。并写诗说:古人因为一顿饭,就杀身以报,现代人见不到这种情况,就胡乱猜测古人……(古人感一饭,尚能杀其身。今人不复见此等,乃以所见疑古人)。
  
  这个观点,我深以为然。
  
  所以也就能理解:“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境界。
  
  所以历史有其可信,有其不可信,如果全否认,那就没有了标准。
  
  司马迁所处的时代,能接触很多我没看不到的资料。而且汉兴以来,收集了很多亡佚的图书,这个阶段也应该是中国历史上存书最多的时期,汉藏书地方好像叫“蓬莱阁”,所谓“蓬莱文章建安骨”,就是个藏书多的意思。
  
  所以恐怕还得相信司马迁。这个是前提,然后再来讨论司马迁的史记中有如误记的地方。
  
  《国语》的作者是不是左丘明?我以为:司马迁说是,要比后人说不是更有可信度。
  
  如果真如有些人认为是刘歆所作,那他是王莽时的人,比司马迁离范蠡还要远。所以,还是认为是左丘明所作的吧。至于认为是集体智慧的,纯属无聊造句,《史书》必是集体智慧,不过为一人编辑,难道历史还能成了小说?
  
  国学大家王国维好像说过,《国语》他有三四成看不懂。以老先生的学问水准,这个不懂肯定与我们理解的不懂不同。不过,《国语》不管是左丘明还是同时代其他人所作,就《越语》这篇来看,大致成书于勾践灭吴之后。
  
  其实勾践,孔子,左丘明,范蠡是同一时代人。
  
  那问题就是:据传陶朱公(范蠡)活了近百岁,那么《国语》或者是《越语》成书时,他老人家很可能还活着。对于《国语》来说,他自然是不知所终,而对于司马迁来说,自然有了后来的故事。
  
  其实,范蠡功成身退,曾与勾践作别,勾践以共享越国利诱,又以杀其妻子“威胁”强留,范蠡却逃走了。勾践命人给他铸了个铜像(是不是历史上最早的铜像?),率人朝九晚五地拜,又把国都周围三百里作为范蠡封地,然后指天地起誓告诫后代子孙不得冒犯。由此可知,勾践到不像后来范蠡给文种书信里所说的不可共富贵。
  
  那么文种之死就值得商榷:范蠡写信给文种,对勾践人品进行了诋毁(在勾践看来是),然后劝文种逃。文种收到信的举动是没有逃,而却装病不上班。
  
  说到这里扯句闲篇,后世史学家以及某些聪明人总是怀疑,史书上记载的很多话不传六耳的私密事史官是咋知道的?由此猜测历史的编造。说实话,我原先也疑惑,后来理解了——君不见前段时有人专门自暴私密?
  
  后来,有人举报文种谋反,应该是这时勾践知道了信的内容,可以想象勾践的心情——你既认为我是小人,那我就小人一个给你看,于是他以很“小人”的嘴脸杀了文种。
  
  但这里是有问题的:
  
  第一,范蠡为什么要写这封信?如果真想劝文种远离,他与文种朝夕相处,应有很多种机会,为什么早不说,非得在这时候说?还用信这种留下证据的方式说?
  
  第二,文种为什么没有逃离,而只是装病?范蠡有识人之明,文种没有吗?文种也与勾践相处多年,对勾践人品应有自身判断。可见,文种并没有相信信里说的话,但他可能疑惑,因为范蠡用了个很高大尚的理由——面相。
  
  还有就是文种既深知勾践为人,也深知范蠡为人。他恐怕是不清楚范蠡为什么要写这样一封信,他可能毁掉了这封信,但却会判断不清将会发生什么事,所以暂时请病假观察,但这正入了圈套。
  
  我一直以为文种并非死于勾践之手,而是死于范蠡之手。
  
  当然,以此为佐证的是,范蠡曾相齐。而在吴王夫差之后,越当为齐匹,以范蠡的才能,越国能成为其对手者,也就是文种了。
  
  所以范蠡为齐杀文种,很有可能。
  
  范蠡为楚人,为一展抢负而入楚仇敌吴,不得志而又入吴仇越,人品未必高洁。佐越二十年是为忍,功成而拂衣去,是为狠,这样一个人,一生所追求恐怕唯有实现二字,世人及己都为棋子,当然,他或为苍生,或许是为止齐越兵争。反正,我是不太理解。
  
  到可一提的是西施,西施的意思住在村西头施大妈家的姑娘。据说她名夷光,也有人说她姓郑名旦(他爹上门女婿),总之是极美女子。西子捧心,我见犹怜,而东施效颦,不过多了故事的几分风韵。
  
  夫差因这女子亡国,后人却并未怪罪西施,看来舍身许国,任何年代都让人敬佩。
  
  范蠡与西施有无爱情,大约是没有的。但人们还是幻想她能与范蠡泛舟云梦,以寄余生,这是才子佳人般爱情传奇
  
  历史也于此中,更有些意思。
  
  是为此文,以和莫冉。
3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4-11-17 08:59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11-17 09:21 |只看该作者
入世和出世皆为传奇,范蠡自古第一人!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11-17 14:38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soso_e163:}{: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11-17 16:03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11-17 17:5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俺费劲巴力的抛块砖,终于引出闲过的玉了,好文!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11-17 17:57 |只看该作者
大祭司 发表于 2014-11-17 17:50
俺费劲巴力的抛块砖,终于引出闲过的玉了,好文!

咱们接着再来吧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11-18 07:09 |只看该作者
等俺有空的,等着袄!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11-18 11:27 |只看该作者
大祭司 发表于 2014-11-18 07:09
等俺有空的,等着袄!

那必须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11-18 11:40 |只看该作者
还是愿意相信范蠡携西子从此隐于清风明月间,神仙眷侣泛舟五湖。虽然这与史实相悖。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4-11-18 15:43 |只看该作者
端木 发表于 2014-11-18 11:40
还是愿意相信范蠡携西子从此隐于清风明月间,神仙眷侣泛舟五湖。虽然这与史实相悖。

理解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4-11-19 21:16 |只看该作者
这篇我也看完了,因为范蠡与西施{:soso_e163:}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4-11-20 08:19 |只看该作者
向以侬 发表于 2014-11-19 21:16
这篇我也看完了,因为范蠡与西施

看完了,没啥表示?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