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野妞 于 2014-12-7 15:08 编辑
吃饭,对于我来说是个十分简单的问题。要说最爱吃的,杂面汤排行应该数一数二。具体做法是:铁锅油热,大料、葱花炒锅放圆白菜、泡好的黄豆。加水,七分开,放杂面。大火二分慢火三分。关火。如爱吃辣椒,别另一碗,不要放在汤里。倘若想吃最正宗的,建议等上几分钟,待汤半糗,味道正是极佳的时候。这是我的吃法。据说最好吃的做法是羊油炒锅,吃的时候放芫荽,味高。不过我不吃,从来没试过。
杂面是以绿豆面为主的面,一般都做成杂面条,还有另外两种吃法,一种是包饺子,一种是做杂面疙瘩汤。这里所说的杂面,特指为杂面条。既然称其为杂面,自然有其他的东西掺杂在其中,比如小麦,据说还有芝麻。芝麻高级,估计只有慈禧才有那待遇。我吃过河间府的杂面,大街上喊叫着买,说他的杂面有严格的比例,传承是大大的,其中就有芝麻。买来一试,第一口似是而非,继而大相径庭。可见回忆是唯一的,回忆一种十分顽固的排斥。味道的记忆是永久不会消失的,我吃过著名的饶阳杂面,吃过山东农家杂面,吃过超市里的绿豆面,吃过著名农民诗人王中波给的杂面,都不是我少年所吃过的杂面味道。经过多次寻找,终于听说集市的某一个地方有买杂面条的,我立马前往,终于遂愿。古老的城市还保留着三六九的集市,每到集市上,我穿越旧书摊之外,还要隔三差五穿过马路,继续往南,东西路口右手边有个骑摩托的人出摆摊。摩托上着个大柳条笸箩,满笸箩金丝杂面条,那熟悉的生豆面味扑鼻,正是我童年的味道。买这家的杂面要早去,去晚了就没了。我是一连几年的老主顾,知道了他姓氏和手机号,他说他姓监,高阳人,祖上就以磨面为生。杂面之外还有山药面,荞麦面。过去用石磨,现在石磨还在,石磨磨的面不买,自家吃。他答应有机会给我弄点石磨面。
杂面本来是穷人的吃食,有一种无法言传的独特味道。这味道非所有人可接受。穷人不用说,很多富人也爱吃,据说神仙也爱吃,比如灶王爷。在我的老家有句俗语:灶王爷吃杂面,各自一个食嗓。意思是各有各的喜好。灶王爷厉害,年年吃好的,据说腊月二十三吃着糖瓜刺溜一下子就上天,过一个礼拜再回来,好赶上除夕,继续吃好的。我七岁之前,旧宅灶膛的风箱上面的墙山上有一副画,老娘说那就是灶王爷,我没看清,也看不清,那画已经面目全非几乎看出不形象来了。灶王爷姓张,玉皇大帝也姓张,一家子,姓氏很牛,势力更大。老有好吃的,还能背后说人间长短,所以世界的父母很多人为了寄托希望,将儿子认灶王爷当干爹。据老人说,但凡姓氏后面第二个字为张的应该都是灶王爷的干儿。不过我发现姓后第二个字为张的多写成章字,这应该是隐晦了。我亲叔伯大哥就是灶王爷的干儿子,给这神仙当干儿子快七十年了,也没见他怎么沾灶王爷什么光。他说小时候过年给父母拜年之后,还必须冲灶火堂上的干爹磕几个头,年年都是白磕,所求从不随心,就不磕了。这个叔伯大哥不吃杂面,他说他爱喝杂面汤儿。杂面汤儿就是煮完杂面把杂面条捞剩下的汤水。
我比较欣赏灶王爷吃杂面这句俗语,这句俗语说了一个朴实的道理:人爱好不同,喜爱有别,人心纷乱,岂能强求呢。叔伯哥不爱吃,可我爱吃杂面,不但如此,我儿子也爱吃,可见是嫡系部队,一脉相承。儿子周末过来,往往点名要吃杂面。我爱吃杂面如果有原因的话,那是因为童年的记忆,可儿子小时候根本不知杂面为何物,他也爱吃,这就是天生的了。
关于杂面,还有另外一个俗语,“清水下杂面,吃的吃,看的看。”基本意思是对方的意图与所作所为我很清楚,你无法隐瞒、逃脱。我最早听见这句话是小时候听村里的老人们吵架。当时根本不清楚什么意思,问老人也是含糊答应。清水下杂面自然是清水了,但我家的杂面从来不是清水下,所以我即使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但一直没有弄清楚清水为什么必须要下杂面。
红楼梦里这句话出现过二次。
《红楼梦》六十五回:按图索骥有二这时尤三姐站在炕上,指着贾琏嬉笑怒骂道:你不用和我花马吊嘴的,“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儿。你别油蒙了心,打谅我们不知道你府上的事,这会子花了几个臭钱,你们哥儿俩拿着我们姐儿两个权当粉头来取乐儿,你们就打错了算盘了。
《红楼梦》七十一回:那两个婆子一则吃了酒,二则被这丫头揭挑着弊病,老羞成怒,回口道:扯你的臊,我们的事传不传不与你相干。你不用揭挑我们,你想想你那老子娘在那边管家爷们跟前比我们还更会溜呢。什么“清水下杂面你吃我也看”事,各家门,另家户,你有本事,排场你们那边的人去。
我为了彻底弄清《红楼梦》中的这两处杂面,我决定亲自做个试验,看看清水下杂面到底是怎么回事。当年在袁阔成评书的感召下,我喝过肥皂水,尝试清水下个杂面自然更不成问题。具体方法十分简单:干锅烧水,水开之后下杂面条。结果比较新奇:杂面条煮熟了,但锅里的水依然是清水,不像下手擀面、挂面一样变得浑浊。试验完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你吃了杂面,尽管锅里的水依然清,也不能证明你没下过杂面。我虽未见,但也知道你确实干了。你下杂面,你心知肚明,我也心知肚明。——这样一来,《红楼梦》中的这两句俗语的真实含义就昭然了。
我看过不少对这句成语的解释,有的解释虽然正确,但并不贴切,我知道他们根本就没有做过实验,甚至根本就没吃过或者听说过杂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