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说“包裹” (2014-11-27 12:45:56)[编辑][删除]转载▼
分类: 杂谈
今年四月,孙子雨泽有一个要求我没给兑现。雨泽向我要ww豆,我本答应给买,但,因他咳嗽没好被他爸给拦下来。
上个月大姐自省城来家帮助我照看老爸,聊天时我把雨泽要ww豆的事情给大姐学了。学者无意,听者有心。前天晚上我陪大姐逛超市的时候发现了ww豆,大姐挑最贵的买了两盒嘱我给雨泽寄去。
次日,我寄出包裹并网上通知儿子。今天早上我打开电脑看到儿子给我的回话是个惊讶的图标。看到“惊讶”的图标,我一边领会着“惊讶”的含义,同时我又想起来多年的往事。
6-7岁的时候,我曾经用5分钱给妈妈买了一个小烟斗。当年妈妈抽烟,以香烟为主。那小小的烟斗锅的直径正好与香烟的粗细相配。当时的我只知道那小烟斗好玩,妈妈又抽烟,就买了一个回家给了妈妈。记得妈妈还点燃了一只烟插进了烟斗锅里试了试。之后,就不见妈妈用了。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的同学因踢足球断了小臂骨住进了医院,去看他之前我向妈妈要了2毛钱买了几个苹果给同学带了去。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我家的对门是一对无子女的老人。那个时候,小城的自来水还没入户,我一直给他们挑了4年的水。
73年底,我从知青点当兵走前,按当时的政策规定我需要把我的口粮从生产队里提出来卖给国家粮库,名称为“卖周转粮”。卖粮款记得是80多元,这笔钱是我有生以来亲手摸过的最多的一次钱,我义无返顾的交给了家里。妈妈说,家里再给你添点钱买块手表带走吧?我坚持没让买。
当兵走后,离家远了,思念亲人重了。我与家的联系寄托在信件里,汇款单里,后来又发展了“包裹箱”里。
70年代初,辽宁的副食品供应远不及青岛。我平均每年要邮寄2-3个食品箱给家,一开始是从邮局走,后来发现铁路有托运服务且托运费便宜,每个箱子重量有8-10公斤左右,运费才2元多。我就改走铁路托运了。大兵的津贴费少啊,我不得不精打细算哪!
那个年代,当兵吸烟的人多,第一年7块钱的月津贴,不够烟鬼们吸烟的。我不吸烟,每个月储蓄5块钱,就成了少有的富裕户。78年春季我复原后,基本上与邮件,汇款,铁路托运告别了。
2006年儿子大学毕业远行去新疆工作,2008年结婚安家。从此,我又捡起来久违了的老业务----邮寄包裹。尤其是有了孙子之后,我去邮局邮寄包裹且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儿童服装,玩具,巧克力,东北的土特产。
儿子家是“较大”城市,我居小县城,其商品种类是有差距的。你说德芙巧克力在“较大”城市能没有卖的吗?可我还是给孙子寄了过去。
我离儿孙远,2-3年才能聚一次。我唯有把亲情注入在包裹中。
“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儿子做的也不赖,也时不时的寄新疆特产:灰枣,大枣,巴旦木,核桃,葡萄干给我,还电话嘱我,吃了了告述一声,再运来。
今年儿子做的更好,把新疆土特产扩寄到了他大姑,表哥,表妹。
儿子,老爸鼓励你,要继续呦?!
要记住:亲情是无价的!
2014.1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