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悲剧是喜剧的另一面。
两股政治势力相争的最终结局必然是一方的悲剧而另一方的喜剧。如果袁崇焕之死是大明王朝的悲剧的话,那么他的敌对一方大清的庆功宴上皇太极最兴奋而又不愿提起的事情应该是这个曾令他最为头疼的对手终于死在了他的反间计下。
中国历史上不缺少的就是这种悲喜剧。
皇太极并没有值得指责的地方。在胸怀天下人的眼里,任何人与任何力量都是他棋局中的一枚棋子,为了胜利的目的,这些棋子的得死与死活根本是不在话下的。
只是袁崇焕之死远远不能以一个悲剧来概括那么简单。
我曾在网上看过一个贴子叫《中国古代十大冤将》,袁崇焕名列榜首。超过了更为有名的同是抗击女真的名将岳飞。还有人将袁崇焕列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冤案,那是因为他相比起岳飞以及大家很熟知的六月飞雪的窦娥来说,显的更冤。
岳飞被判死刑后,曾与岳飞不合的同为抗金名将的韩世忠与秦桧理论,说了那句著名的:"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岳飞之冤不但宋高宗与秦桧知道,时人与世人都知道。所以宋高宗只能在风波亭秘密杀死岳飞父子。窦娥被冤杀,连老天都知道用六月飞雪这种奇异的天象来表达自己的愤怒。袁崇焕的被杀,天下人(至少是北京人)都认为他该杀,连明辩忠奸的老天居然也没有半点表示,由此看来,袁崇焕比岳飞与窦娥冤的多。
明末清初文史大家张岱所著的明史著作《石匮书》中曾记载了袁崇焕伏刑的惨情,令人毛骨悚然。但更令人发指的却是当时北京百姓都相信袁通敌,恨之入骨,“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
有一种传说是,从受刑犯人身上割下来的肉可以配制疮疥药。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中所说的是华老栓买沾人血的馒头给自己的儿子治疗肺结核。所以,创子手将从凌迟犯人身上割下来的肉出售换钱自古就有。但北京城百姓的这种举动显然不是为了那些在今天看来是属于迷信的目的,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对袁崇焕的恨。
这种恨,甚至甚于中国历来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他们的恨是从何而来的呢?
是因为痛恨爱奸,忠诚为国吗?
十四年后,当李自成大军兵临城下时,当年生吞袁崇焕肉的这些百姓,打开了城门迎接李自成入城,这估且可以认为是因为“闯王来了不纳粮”,但仅仅几个月后,他们又同样打开了城门迎接了清兵——当然,他们也是率先留起鞭子,庇护在大清皇帝圣容之下的最早的顺民。
此时,他们恐怕早已忘记了当年是曾经怀着怎样的愤恨去对待一个在他们看来通敌卖国的人。而且还极有可能会在酒足饭饱之后,口沫横飞地讲述当年刑场之上的精彩以及袁崇焕的该死。
他们,爱国吗?他们,痛恨汉奸吗?
皇太极的反间计里的一个步骤是这样的,当清军围攻北京的同时,在北京城外大肆的掠夺,并且扬言是袁崇焕将清兵引来的。
而北京居民的产业恰恰大多都在京郊。
还有的就是,明朝虽然奉行的是天子御敌于国门的政策,但真正北京城所遇到的危胁大约只有于谦的那一次。其余的数百年间:天子脚下,王化之地,从任何一个角度上讲都应该是最安全的地方,而清兵居然打到了家门口,让这些本来应该安居乐业的良民居然受到了刀兵之苦,那他袁崇焕的罪名就应该大于通敌卖国的罪名。
他的确该死。
因为谁死,怎么死,是不是冤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不能受到损失!
这种思想一直延续到了现在,既使曾有鲁迅先生的呐喊也无济于事。袁崇焕的悲哀就在于他爱他的大明王朝,爱大明王朝的人民,而他的人民,他的大明王朝,却根本不爱他。不但不爱他,还要生吞他的肉……
所以,当他手下的将领买通狱卒给他送去用以减少受刑痛苦的鸦片时,他断然拒绝了。
哀,莫大于心死。肉体上的痛苦,永远也无法超越心灵上的巨痛。
凌迟是一种持续时间很长的痛苦,无法想象袁崇焕是如何面对的。有资料证明袁崇焕自始自终没有发出一声痛苦的呻吟,但却有人听到从他胸中所传来的呻吟,这呻吟绝对不是来自肉体上的折磨,而是一声长长的无法形容的叹息!
公元1630年的北京闹市街头,这一幕惨剧正在上演。深宫中的崇祯不知作何感想,但他一定在等待,因为按照惯例,他要等待监刑宫向他报告袁崇焕被剐的刀数以及他受刑的情况,此外,他还要将袁崇焕的首级传首九边,就象当年他的兄长天启对待熊廷弼那样。
这是崇祯三年的八月,按现行公历应是九月,秋风萧瑟,其时一派肃杀之像。
这个悲剧并没有终结。
宋高宗死后,他的继承者迅速平反了岳飞的冤案,而袁崇焕的冤案则等到了一百多年后,他曾经拼死抵抗过的敌人——满清帝国的皇帝乾隆下昭正式为袁崇焕谋反。
这是悲剧之上绝妙的讽刺。
予何人哉,十年以来,父母不得以为子,妻孥不得以为夫,手足不得以为兄弟,交游不得以为朋友。予何人哉?(程本直《漩声》中引袁崇焕的话)
程本直答的好:大明国里一亡命之徒可也!
亡命容易,而袁崇焕的亡命里有太多的冷漠、自私、残忍、愚昧、阴谋。崇祯十个月不杀袁崇焕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他害怕杀了袁崇焕而招致袁崇焕手下部将的不满——其实当他将袁崇焕下狱之时祖大寿就曾率军义愤而返回山海关,还是在狱中的袁崇焕写信相招祖大寿才重新返回抗清前线。
袁崇焕下狱之后,朝中奸佞之臣纷纷下书要求处死袁崇焕,而为袁崇焕请命的人则显的寥寥无己。其中有必要提的就是前文说到的那个程本直,因为提了程本直,才多少会让人觉得在1630年的北京或者是大明王朝中有一丝正义,也多少能给我带来一丝安慰。
程本直,一介布衣,因仰慕袁崇焕而投身军中效力。袁崇焕下狱后他多方奔走为袁崇焕请命,代死不成后宁愿与袁崇焕同死,他遗志与袁崇焕同葬,希望在墓碑上写上:
一对痴心人
两条泼胆汉
还有就是,袁崇焕死后,他的一个佘姓仆人冒死将袁崇焕的首级盗出,秘密埋葬,并终身以及其后人为袁崇焕守墓至今.
但,大明王朝其时已不得不谢幕,因为再没有谁有能力或者有胆量去承担这个破碎的山河了。虽然,关宁锦防线其后又存在了十四年,虽然,那支袁崇焕亲自训练的关宁铁骑依然能征惯战。但大明王朝的倒下,只是时间的问题。
公元1630年,距甲申还有十四年,这一年的冬天,必将会异常的寒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