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石林 纵观天下,唯有此地石密成林;身临其境,恰若人间仙境;生活在此,乃人生一大幸事。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流淌着清澈而悠长的湖水,盛开着朵朵绚丽的美伊花,垂悬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飞瀑,矗立着巍峨雄壮的老圭山,展现着千奇百怪的石头,流传着动人的“阿诗玛”的故事,这就是我美丽的家园——石林。 自然美景冠天下 , 申遗成功锦添花 说到石林,迷人的景观必定不可忽略。各具特色的景观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动态图画。春天来了,延绵了一夜的细雨催生了湖边的美伊花,微风吹过,一朵朵美伊花像一个个小精灵似的相互拥挤着、欢闹着,斗妍争芳,秀丽的长湖,宛若一位柔美甜雅的女子,到处散发醉人的芳香。急促的夏雨,巴江水暴涨,壮观的大叠水是你必去的地方。它是珠江水系落差最大的瀑布,被誉为“珠江第一瀑”,站在谷底观赏瀑布,让人真正体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迈。飞溅的水珠在阳光的映照下,形成了一道道彩虹,真可谓魅力无比。深秋时节的石林风景区和乃古石林风景区别有风味,黑褐色的石头,如茵的绿地,撒尼姑娘艳丽的民族服装,构成了一幅多彩的图画。寒冬腊月,登山巍峨雄壮的圭山,极目纵观,把一切美景尽收眼底,让你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情怀,让人感觉心胸也变得无比旷达。石林人说:“这是大自然慷慨赠送给人类的,我们应该珍惜,积极保护,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和我们的子孙后代能欣赏到这神奇的景观!”为了这质朴承诺,石林人不懈的努力着。 1990年,石林风景区王槐基副局长在参加建设部在上海同济大学为全国风景名胜区管理干部培训时第一次接触到世界自然遗产这一概念,申遗这颗种子就种进了石林人的心中。1991年8月30日,国家三部委把九寨沟、黄龙、石林、武陵、黄果树五家申报自然遗产的请示上报国务院。2004年2月13日,石林被评定为世界地质公园,获得了第一张国际名片。2005年底,石林完成中国南方喀斯特捆绑申报文本。2007年6月27日14点19分,石林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获得通过,石林获得了第二张国际名片。17年,石林人艰辛地走着,让更多的人领略到石林自然地魅力,以后的以后,石林人会一如既往地保护性发展,让石林的山更青,水更蓝。 文化艺术满彝乡,民族风情醉国人 世代居住在石林的彝族撒尼人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民族文化渊远流长。景区内石林古崖画(刻于东汉)及石刻反映着彝族撒尼人古老的祭祀烟火及舞蹈、狩猎、战斗等场面;长湖独石山、大小石林内的赵倌扎营、步哨山等留存着清代咸丰年间赵发义军的历史痕迹;乐尔村北的石婆婆等许多高大的石峰至今仍具有神圣的宗教意义。与石林相伴的彝族撒尼人,还创造了多姿多彩的以“阿诗玛”(彝语金子般美丽的姑娘的意思)为代表的民间文化艺术: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成为中国少数民族叙事长诗经典,被译为20多种文字在世界广为流传,2005年被文化部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电影《阿诗玛》享誉海内外;“阿诗玛”少女形象成为云南旅游的标志;舞剧《阿诗玛》成为二十世纪中国经典舞蹈;彝乡人把对家乡的喜爱和赞美写成词、谱成曲,自豪地歌唱着,《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唱响神州大地,被定为云南旅游代表歌曲。 一方水土养育一番人。这句话在这里得到最完美的诠释。这片土地养育了一群勤劳、朴实、善良的人民,他们的生活简单而充满情趣。彝乡人勤劳勇敢,热情好客,如果你到彝乡来,他们会端自家酿的白酒、自家做的骨头参、乳饼等,慷慨的请你品尝!色香味俱全的腐乳,让你爱不释口,荞粑粑蘸蜂蜜,让你感到别有风味。石林县历史悠久,民族文化特色浓郁,热豪放的民族歌舞、古朴粗犷的摔跤竞技、风格奇特的婚丧嫁娶,无不体现出古老民族的文化韵味和地域特征。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就是素有“东方狂欢节”之称的火把节。每到这天,人们都穿上盛装,一起聚集石林,组织各项娱乐节目:有斗牛、摔跤,歌舞表演等,让你大开眼界。到了晚上,所有人就围在一个大火堆旁,弹起大三弦,跳起三跺脚,火光照亮每一个快乐的彝族人。矫健的舞姿、热情奔放的大三弦和千万支火把以及熊熊的篝火,无不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和久久的回忆。真是 “山石冠天下”加上“风情醉国人”,人景共相处,盛开和谐花。 石林县城的建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街道上,两旁商店的门面印上充满具有民族气息的图案,建筑物的墙面上展示的也当地的民族风格,使整个城市弥漫着民族的气息。在县城里,还有一处文化宝地——少年宫。它展示了石林文化的发展成果:石林县的规划和发展方向,支柱产业的贡献和成绩,书法、绘画、刺绣的展览,科技成果的模型……在街道两旁的展示栏里,也可以看到很多关于石林的宣传:有景区的介绍及图片的展示,有石林县的发展目标及成就……让你无论身处何地都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石林文化的魅力。 教育改革迈大步,优质教育谱新篇 长期以来,我县的中小县市教育资源的配置并不均衡,在教育资源相对密集的县城市形成了所谓的名校效应,对于某一地区精英学子的出现有积极意义,但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普及教育的问题。校与校的竞争中出现了相互挖生源,学校和学校之间由于原有体制的坚强壁垒,使教师的流动非常艰难,本已有限的资源无法形成合力。在这种情况下,石林大力实施“集中、靠拢、收缩”的义务教育发展战略,不断加大集中办学力度,持续调整优化教育布局,着力打造以县城和乡镇政府所在地为中心的“两个优质教育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截至2010年9月,基本形成了县城和乡镇政府所在地两个优质教育圈,全面实现了“小学低段不出村,小学高段集中到县城或乡镇政府所在地就读,初中、高中集中到县城就读”的集中办学目标。 2010年,石林县在县城投资8957.58万元新建了巴江中学,巴江中学占地192亩,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教师从全县选拔招考,学生宿舍、餐厅、运动场等活动场所堪称全县一流。让石林县圭山、长湖、西街口和大可等4个山区少数民族乡镇的3000名学生实现了到县城享受优质教育的美好愿望。学校自成立之初便备受关注,好评不断,有家长对班主任说:“娃娃住的像宾馆,老师又那么好,我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巴江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边远乡镇,进入县城教学环境最好的学校读书,孩子们的卫生习惯、思想认知等均有了很大改观。巴江中学的成立,是石林发展优质教育的标志:整合现有资源,实行强强联合;整合师资力量,实施科学管理;实现机制的创新,努力革除结构不协调的原有弊端;为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落实基础。石林教育改革的大迈步,既是石林县委、县政府为落实云南省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石林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它鲜明地昭示着石林教育改革由此而拉开了崭新的序幕! “四创两争”齐努力,生态美县日月新 进入二十一世纪,城市建设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县城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为满足人民物质日益增长的需求,各项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相继加强。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建设者们的辛勤努力,到2011年,石林县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街道变得宽敞整洁了;密布在城市上空的蜘蛛网似的电线消失了;雄伟庄严的双龙广场伫立在县城中心;一座座现代化建筑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大街小巷旁,红绿相缀,花团锦簇;穿成而过的巴江河面,粼粼的波光,在阳光的照射下,像一颗颗闪光的钻石,在沿岸花草树木的点缀下,整条河犹如绿色的丝带穿舞全城。石林县获得了市平安县城、市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的荣誉称号。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这是一句家喻户晓的至理名言,可是,又有几个地方能够做得到呢?目看石林,真可所谓的见缝插绿,所见之处皆有树木,尤置身林中,真正做到城中有林、林中有城,一年四季,春的杜鹃,冬的玉兰,公园中百花斗艳、木石争奇、山水掩映。虽由人造,宛自天开,人们置身其中,真心愉悦,其乐融融。这真是人保护环境,环境造福人类! 今天,当我们再一次回眸石林这片土地——新美如画的公园,版块分明的绿地,园林化城市的景象让人心驰神往:错落有致的条条大路,就是城市跃动起伏的脉搏,触摸它那跃动的脉搏,聆听前进的脚步,就会让现代人油然产生无边的遐思。是的,建设生态旅游城市仍然任重道远,在今后历史的长河中,石林的决策者和建设者正形成一股合力,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展望未来奋力跋涉,实现“创建一流景区,打造国际旅游胜地”的目标,成就石林现代化城市的梦想。 石林有着悠久的历史,蕴涵着迷人的文化,传递着和谐的力量,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石林,一座深厚的历史文物底蕴与现代文明气息相交织的城市,一座“绿”与“爱”铸成的魅力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