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当王维在帝都出人头地的时候,同龄人李白还在不务正业,玩剑、玩神仙术、玩纵横术,什么都玩。
手机忽然响起,李白看到了王维的更新,却只傲然笑了笑:得意什么?你上大学还要考试,看我将来考都不考,直接保送。
他依然东游西逛。在四川,他走访司马相如的琴台,写下了不少诗赋,和这位800年前的大才子较劲。
在江陵,他还写文章把自己比作一种骄傲的巨鸟——大鹏。这个比喻后来被他沿用了终生。
27岁那年,李白游逛到了襄阳,认识了当地大名鼎鼎的一个猛人——不是郭靖,是孟浩然。
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一说起这个人,我们总想到恬淡、洒脱,然而当时的孟浩然未必那么超脱。他有心事。
或许有那么一次,他和李白闷声不响地喝了很多酒,忍不住说:“兄弟,告诉你个事儿——我有个朋友刚刚考上了。”
“是谁?是王维么?”
“不是。如果是他,我心里倒也平衡了。是王昌龄。”孟浩然叹息着说,“他是个苦哈哈出身,小时候干过农活的,现在都成秘书省校书郎了。我好歹还是个书香门第,却……唉!”
他看着李白,眼里射出热切的光:“兄弟,我也想试一试,去趟长安。我觉得自己有戏。”
李白举杯祝福:“大哥,你一定行的。”
两人依依惜别。青年李白满怀惆怅,为敬爱的兄长孟浩然送行。请记住这次送别的时间和地点——开元十六年三月,黄鹤楼,因为那一首绝美无匹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那年冬天,孟浩然带着一颗雄心,向长安进发了。
飞舞的雪花中,他形单影只,但却踌躇满志,长吟道:“洛川方罢雪,嵩嶂有残云”“聊题一时兴,因寄卢征君”,诗歌中充满信心。
到了长安已是早春。考完后他感觉不错,更觉得大有希望。发布成绩那天,孟浩然兴冲冲跑到网吧,登录官网去查成绩。
网速很慢。他刷了又刷,成绩终于出来了——400分,落第。
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考不上。那些年里,有多少诗人及第啊,王昌龄、崔颢、储光羲、刘长卿、颜真卿、李颀……但这个长长的名单里,容不下孟浩然。
愤懑,痛苦,失望……孟浩然滞留在苦雨的京城,觉得没脸面回家乡。他在这段日子里写的诗,总让我不忍卒读。
唯一的安慰,来自于王维。实在苦闷的时候,孟浩然就拉王维喝酒。
顺便说一句,两人当时大概还预料不到他们未来竟会齐名,被并尊为“王孟”。要知道,当时和王维齐名的可是崔颢,就是那个写出“昔人已乘黄鹤去”的家伙。
王维宽慰孟浩然:“放宽心回家吧,去痛饮田家的酒,去读些有趣的书,何必为功名所困呢!”
孟浩然淡淡一笑,把杯中酒一饮而尽,给王维留下了一首诗,作为最后的告别:
“当权者谁肯真正提携我?
知音在这世间实在稀微。
我应该独守着这份寂寞,
关上柴门与这人世隔离。”
吟罢,他放下酒杯,飘然而去,留下王维喃喃自语:“又是我埋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