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西风 于 2015-2-1 10:31 编辑
过年了,忙碌一年的人们终于放松了。
想放松需要好心情,好心情需要好氛围。于是乎,过年便有了这样那样的禁忌。
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都有一套不成文的规矩。
这些禁忌,或许是风俗,或许是习惯,但它们的目标都高度一致,那就是图个吉利,过个好年。
(一)
过年的诸多禁忌,从大年三十一大早就开始了。
在我的重庆山区老家,每到过年时节,大人们的脾气似乎都变得温柔起来,再调皮的孩子,也很少受到大人的打骂。
小孩盼过年,是不是也有过年不挨打的因素在里面?
在我们老家,小孩子过年时挨打不叫挨打,大年三十叫“封印”,正月初一叫“开张”,形象而生动,让人印象深刻。
一个三十一个初一,再调皮的孩子也会收敛许多。
大过年的,被“封印”也好,被“开张”也罢,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
(二)
老祖宗们传下来的过年习俗,真的很有意思。
儿时的记忆里,大年初一的早上小孩可以安心睡个懒觉。因为按照习俗,这个清晨是不能叫人起床的,允许睡到自然醒。
有什么说法没搞清楚,反正这天睡懒觉的孩子很少。都等着疯玩哩,哪有心思赖在床上。
新年的最初几天,不许清扫卫生,不许往外倾倒污水和垃圾,甚至连洗脸水、洗脚水都要用大盆暂存起来。
为什么?据说是为了凝聚财气,或有只进不出之意吧。
(三)
过年期间,嘴抹蜜、说好话是必须修炼的功课。
只说祝福之语,不说不吉之言,应该是春节期间的起码要求之一。
有人抓住众人愿听好话、图个吉利的心理,把说好话、送祝福当成了生意,凭一张利嘴、一番恭维,最多再搭上一副廉价的对联,走村串户,薄种广收,倒也挣来不少闲钱。
平日里,女人和孩子的钱好挣;过年时,拜年送福的钱好拿。
(四)
远离乡村,旧居城市,有关过年禁忌的记忆越来越模糊了。
习俗渐行渐远,年味难以再浓。
这样的惆怅,只属于自己,属于有着同样经历的同龄人。
或许是自己疏远了这个时代?抑或自己被时代遗忘?
是个问题,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天高云淡2011年2月1日08:43于大连旅顺口
|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