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15-4-12 11:32 编辑
你们之中有一个…… 《最后的晚餐图》是一幅充满着宗教味道更充满着现实阴冷的,带着现实主义味道的画作,这幅画作画在米兰的一座修道院餐厅的墙壁上。这当然是一幅充满着故事和宗教味道的巨作,画面上,耶稣和他的十二个门徒吃最后的一顿晚餐,因为这顿晚餐之后,耶稣就受难了。
耶稣不无悲哀的看着他的弟子:你们之中人出卖了我……闻听此言,弟子们有的惊愕,有的交头接耳,还有茫然,大概还会有试图安慰恩师,当然,还有那个出卖者犹大,据说画面的细节是,闻听此言,他手里还攥着出卖恩师的三十枚银币,脸上露出了无法掩饰的惊恐和不安。
大概在十几年前,我在中央美术学院外的中国美术馆,看过一次莫奈,梵高等人的印象派画展,说实话,对美术我是不折不扣的门外汉,是朋友拽着我去滥竽充数,想一想挺可笑的,我们几个人拖着拉杆箱,奔行在中国美术馆的展廊里,有点亵渎大师的意思。
看完画展之后,我们就在中央美院外的不远处的一家给我印象深刻的饭店里吃了中饭。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这家饭店里很多墙上都挂着据说是来自于中央美院师生手笔的画作,其中的一幅让我深刻铭记,这幅画我觉得就算是立意和取材上都高仿了达芬奇的《最后晚餐》,只是不过看起来更东方一点,看起来更有一些政治味道。这幅画作据说是2001年我们的一个叫曾梵志的画家完成的,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2014年苏富比秋拍上,这幅画居然以1.8亿港元成交。
我在哪家饭店看到的,留下印象的就是这幅画作。一幅带着东方味道的《最后晚餐图》,如果说达芬奇是一个带有强烈现实主义和宗教色彩的巨匠,那么在我看来,这个叫曾梵志先生的画作,充其量算是插画,或者漫画。但是,引起我注意的依然是这幅画作在这一刻没有丝毫的宗教意义,而却别有一番我们社会某种世相的折射。画面上的所谓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都戴着红领巾,最后的晚餐是血红的西瓜。
出卖和被出卖看起来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所以,任何所谓的高尚,一定是带有前提的。
告密据说也是一种文化,所以,在文化当道的这个世界里,我们不要感到意外和吃惊。屎壳郎所热衷的一定是粪球,这是它的职业。告密者乐于选择这样的一种方式,因为告密或许能带给他物质享受,乃至精神快感。所以,央视节目主持人毕福剑的酒桌“失言门”之后,我一直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说的再宽泛一些,几十年的人生,看了太多的犹大们,所以,不吃惊。
但是,正如我在“失言门”发酵的当天,发出的一条微博所表示的我的态度那样:我真心不喜欢毕福剑这个同城老乡,我觉得他的主持风格有点油滑。尽管我不喜欢他,但是,我十万分的鄙视把这段视频公布于众的“小人”。
一个小范围的私密聚会,一些出位的言论和段子,被公众化,本身就是一件让人不齿的事情。当然,毕福剑没有管住自己,被人家请君入瓮,也是咎由自取。
出卖和告密我们一点不用陌生,经历过文革的人大概对此会刻骨铭心。
所以,一直以来,我对什么“检举揭发”“大义灭亲”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抵触和不屑。一个社会形态,如果充斥着告密检举,它一定是不正常的。
“中国是告密成风之国。”这是刘亚洲书作里的一句很精准的话。从古至今,莫不如此。以至于告密都形成了一种“文化”。
你没法儿去真实的揣摩告密者的动机,是刻意还是无意。但是,实际效果基本大同小异。所以,儿时十分愤恨叛徒甫志高,愤恨叛徒顾顺章,后来知道他们也不孤独有各种犹大和他们异曲同工。
告密者的出现,注定会让社会无法和谐和安生,就像文革期间人人自危一样。当一个社会充斥着这样的现实,人与人之间,信任必然要打折扣。
从设局让一个老头嫖娼,到毕福剑祸从口出,我们依稀看到了一些冷到骨髓的东西。
所以,饭局之上,会不会有人说:
你们之中有一个……
谁知道呢?范伟又会抢答了:
哎呀,他妈的,防不胜防。 2015年4月12日星期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