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晴空 于 2015-6-4 09:00 编辑
从糖尿病人想到的教育问题 ——《读雁子〈奔跑〉有感》姊妹篇3
这些年来,我们经常听到某某得糖尿病了、谁谁患糖尿病综合症了,那么,为什么人们对糖尿病如此关注呢?
大家知道,人体各组织、细胞从事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是来自血液中的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得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各个器官的正常工作,低血糖时,会出现头晕、心悸、出汗等症状,甚至会危及生命,但血糖指标过高时,人体的各组织、细胞就好比泡在了糖水里被糖水腌渍,容易发生病变,血糖浓度越高、细胞“泡”在其中的日子越久,对人体的危害就越大,导致呼吸困难、昏迷、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抗感染能力下降和酮症酸中毒等发生。
这虽然是人生理方面的问题,但它对人类的教育现象好像也有一定的启示。
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对自己的下一代会进行教育:不但要传授生存所用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努力保障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它和动物训练幼崽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人类教育后代是融入了理性和情感的高级行为,毋庸置疑,这里有爱和责任的成分。没有爱,就容易引发孩子严重的心理障碍,孩子或是在心灵上杂草丛生,或是在生活方面缺少足够的动力,或者像山脉阴坡的鲜花,开放总是要比阳坡那面的要晚些。人类对孩子施以爱的时候,一定得体现出眼光的长远,一定得讲理智、讲方法,如果泛爱、错爱,就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另一些障碍,比如依赖性增强、对家长给他们的爱享用得心安理得,进而麻木不仁,不懂得感恩、不懂得进取、是非不分、挑剔、自娇,甚至还怀疑家长给他的无穷的关心照顾到底是不是出于真爱……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教育尤其是家教,已经长期走进了溺爱的误区,也不幸地患上了“糖尿病”,又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社会、学校也出现了向孩子妥协的倾向(包括中高考时,考场附近连车都不让正常通行等等),生活、学习等各方面事务都要为孩子想好、安排好甚至是替孩子做好。
有个词语叫“过犹不及”。爱,本来是一种让人觉得幸福的能量,可是供给过量了,也就等于把孩子整个泡在了糖水里,他不但感觉不出甜蜜了,而且还会发生某种畸变。关心,就像血液中的葡萄糖,没有或者很少肯定是不行,但浓度太高了,就是祸患,就变成了对机体的伤害…… (2014.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