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令箭 于 2015-7-24 11:34 编辑
文 | 蔡方华
读新闻是个力气活,还是个技术活。稍微粗心一点,就可能被新闻牵着鼻子,掉进了陷阱。打个比方,前段时间突然出现一条新闻,说是全国的收费公路去年又亏损了,收支缺口比上年度多出了900亿。还有专家出面解释,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的暴利都是外行人想象出来的。当时我还有点纳闷,怎么大家突然关心起这么个事情来了呢?最近几天才醒过闷来,原来“哭穷”是为了造势。 就像很多劣质电视剧所演的那样,柔软的感情戏过后,往往很快转入干爽紧绷的财务问题。交通部门在发布上年度收费公路亏损报告之后,很快捧出了《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的修订方案,向社会征求意见。这个修订方案最大的“亮点”,就是收费公路将长期收费,或者说永远收费下去。一想到“永远”这个词,马上就感受到了这个方案的销魂程度。制订这个方案的人,不但有着超常的想象力,还有着巨大的道德勇气。真的很想违背自己的内心,给他们点一个赞。 公路为什么要收费?因为公路都是借贷修起来,这听上去很有道理。但是,十多万公里的收费公路,将要没有期限地收费下去,这又是什么道理呢?人家说了,道路需要养护啊。但是,为什么世界上大部分收费公路都在中国呢?甚至,为什么很多国家干脆就没有收费公路,人家的汽车照样跑得很欢?呃,因为公路发展模式不一样。看起来,之所以出现收费、亏损、继续收费、继续亏损这种怪圈,最后发展到“永远收费”这种恐怖片的地步,都跟路径依赖有关。这个路径如果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修路被做成了一门大生意,收费公路就是躺在大地上的提款机。它要躺多久?如果你一定要问个期限,那可能是一万年。 讨论收费公路的合理性,普通人永远说不过专家和官员,因为信息不对称。但是,再怎么华丽的道理,一旦与常识相悖,看上去都是那么可疑。由一个部门起草的管理条例,在整个法律体系里面层级并不很高,但它竟然可以规定没有期限的收费,这种自我扩权的冲动可谓相当惊人。实际上,世界上大概只有一种可以永远收下去的费,那就是税。但在法治社会里,一个税种的开征与否,需要由最高权力机关制定专门的法律加以规定,这个门槛相当高。交通部门规定没有期限的公路收费,其本质就是绕开法律,新增了一项“公路税”,这样的制度设计就算不是僭越,也多少有点一厢情愿的意味。 在我们的词典里,“收费”从来都是一个理直气壮的词,对所有敢于提出疑问的人都有打脸效果。之所以如此,与行政权力过大有密切的关系。前些时候,媒体又周期性地讨论景点门票涨价的问题,但在我看来,很多旅游景点根本就不应该收门票。河山从来就在那里,不是谁造出来的,但你搞定了地方发改委之后,拿根铅笔一划,给一座山一条河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再编造一个神仙鬼怪在此修炼的故事,就可以坐地收钱了。从此,别人负责喂马劈柴,你负责周游世界。一旦有人质疑你的收费不合理,你就可以拿连年亏损来说服他。很多不合理的收费、无中生有的收费乃至缺德的收费,都是靠编故事来获得合法性,靠地方政府撑腰得以延续。有的人、有的机构之所以能够快速暴富,就得益于收费制度的这种不道德“赐福”。而所谓的亏损,背后究竟藏了多少见不得人的污垢,除了他们自己没人说得清楚。 从公路收费到永远收费,这个预谋的陷阱其实就是著名的黄宗羲定律。取消二级以下公路收费,节假日免收通行费,这些措施貌似能够减轻人们的通行负担,但反扑过来的无限期收费实则把负担大大抬高,甚至已经开始预支子孙后代的福利。那些想出这个修订方案的人,不知道有没有一点历史意识,他们有没有考虑过他们后代的评价?当未来的孩子面对一个无处不收费的世界时,他们或许会无奈,但肯定不会感恩。
团结湖参考 微信号:Talkpark
原标题:永远收费,怎一个销魂了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