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些年,工作上勤勤恳恳。最终发现,没多少收获。或者说,得到的东西真的少。有一丝委屈是难免的。有那些瞬间,我是迷茫的。我在为谁辛苦为谁忙?如同那句话一样:盼来盼去谁愿盼个透心凉?
可是,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我们历经了那么多沉浮,到最后,真能丢掉自我吗?我觉得,是丢不掉的。既然丢不掉,优点还在那,缺点也还在那,致命的弱点也还在那。
古人追寻一种无为境界,今人还能追寻不?在这个物质世界,无为终将要经历多少曲折?
我常常在梦中醒来的时候被一阵莫名的苦闷包围,我一直思考那阵苦闷的原因,一直也不得而知。一个人是否快乐,醒来那刻是最清楚的。我也常常因为看不见自己的将来而有所悲戚,进而不断思索。以至于后来我甚至想,那些问题我真的有必要思索吗?如同西藏谚语所说,明天与下辈子,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到。既然是未知,何必去带着感情呢?
对未知可以无悲喜,对过去呢?那更不应该了。 使者如斯,不舍昼夜。你悲,它回不来,你喜,它回不来。这么想着,自然是不必悲喜的。那么人生就只剩个现在,是值得思量值得探讨一下的了。但是,我不得不说,这个现在,短暂得什么似的。时间分秒滴答滴答地流逝,瞬间就是下一秒。也就是说,我们在措手不及的时候已经从现在跨到了将来。这么说来,我们真的能够那么坚强地立足于现在吗?说白了,处于现在的我们,也是被历史的洪流无情地卷向空白的一群。我突然想起了艾略特《荒原》里的句子:
不真实的城,
在冬天早晨棕黄色的雾下,
一群人流过伦敦桥,呵,这么多
我没有想到死亡毁灭了这么多。
记得去年的时候,一个孩子问我:“学习是一件不太轻松的事情,为什么我们的一生要不断学习?” 我回答他:“学习虽然苦,但是那个过程是很有意思的。我们一生就是这整个过程有意思,而我们一生的结局没意思透了,就是死亡。”“老师你好恐怖。”“虽然恐怖,但是真实啊,对于许多东西,要勇敢地睁开眼睛。”
我说那话的瞬间,自己也矛盾死了。只是一个十多岁的孩子,他有能力完全懂得我说的吗?我何苦让其“睁开眼睛”?再说了,古今多少事,眼见未为实。但是如果一味闭着眼睛,久了,也担心他瞎掉。
其实,我们津津乐道的所谓“过程” ,真那么值得推崇吗?钱钟书在《论快乐》一文里,对于这有很精辟的见解: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这个过程,由短暂的快乐与漫长的痛苦构成。我们真敢说我们是为那一点快乐而活着的吗?恐怕我们大多数时候,都和痛苦较量着。你也许会说,既然那么痛苦,毋宁死。死何其容易呢,眼睛一闭纵身一跳或绳子一缠,最多也就是断水三天了事。比痛苦没意思多了。
张爱玲在《姑姑语录》里有句话挺有意思的:“生命太短了,费那么些时间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是太可惜——可能,和她在一起,又使人觉得生命太长了。”
那么,你一定会说:生命长和短有什么关系啊?你是费时间和她在一起还是不费时间和她在一起呢? 我想说的是,诸如此类的问题答案,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千万个。而这千万个答案,也许都会被我们一一毙掉。那么,我们何必忘记自己最初是怎么想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