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六星书房 微型诗理论贴,不定期更新。。。。。
查看: 5856|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型诗理论贴,不定期更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5-5-17 17: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南枪北钓 于 2015-5-17 17:51 编辑

                                                展示微型诗的内涵:在有限中抒写无限

                                                                                 文/陕西寒山石


       山水于领袖顾盼,情愫于方寸卓然。微型诗景不盈尺而游目无穷,可谓短中隐长,小里显大,其内涵具有无限的丰富性。所以,创作微型诗:

       一、要空灵,拓展无限空间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健康的人面对一种不完全或者空白格式塔刺激物,就会在知觉中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急于要改变它们并使之成为完美结构的倾向,从而引起一种进取、追求、充满紧张的心理活动。“空白”是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的部分,是能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性的意蕴“空间”。对这些“空间”的填补正是读者阅读必不可缺的动力机制之一,它能驱遣读者的想象,激活读者的思维,从而建立起与作品和作者沟通的桥梁,使读者对作品的意义达到个性鲜明的深刻理解。
     
     比如,绘画讲究空白。古人云:“画留三分空,生意由之发”,“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1]“无画处皆成妙境”,[2]“即其笔墨所未到,亦有灵气空中行”,[3]无不道出了“空白”美之真谛和运用“空白”的重要性。那空白处,恰是藏神敛韵、灵气荡漾之所在。而书法则讲究飞白。那飞白处,每是匠心所运,是神来之笔,最见功力,最见精神。所谓善书者“空白少而神远,空白多而神密”。[4]
      写诗讲究虚实,追求性灵。要写出三分,留却七分。那留下的大部,恰是诗之要旨,诗之主意,诗之神韵,诗之灵气。在诗歌意境的“空白”之处确是鸢飞鱼跃,生气流行,氤氲磅礴,畅思无限。这就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王夫之说的“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5]袁枚《随园诗话》亦云:“凡诗文妙处,全在于空。譬如一室内,人之所游焉息焉者,皆空处也。若窒而塞之,虽金玉满堂,而无安放此身处:又安见富贵之乐耶?钟不空则哑矣,耳不空则聋矣。”[6]袁氏从事理,谈到物理,又及生理,落脚点是谈诗理,说诗文贵乎“空”,而忌实。“空”,非“空洞”,非“空虚”,更非“空泛”,而是笔不到意到,是不写之写,是刘熙载所说的:“妙于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如寄深于浅,寄厚于轻,寄劲于婉,寄直于曲,寄实于虚,寄正于余,皆是。”[7]微型诗创作同样必须借助语言的魅力和意象的创造,形成内在的张力,激发人的思维,方能拓展开广阔的场景。营造这空灵之美,显然不能写得太多了、太满了、太实了。
     艾青的《无题·三十八》:“写诗的人从海鸥身上找灵感/海鸥却忙于从浪花里找鱼。”海鸥激发诗人的想象力,浪花却引起了海鸥的食欲。虽然万物皆各取所需,人却在海鸥身上发现的是精神食粮,海鸥只能从现实里找让它生存的物质。这也许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至于海鸥如何能激发诗人的想象,不妨多看看大诗人有关海鸥的诗,或到海上感受感受海鸥在大海飞翔时的情景。诗人的精神追求与海鸥的物质欲望迥然不同,纵使今天读来,也会引发人们对精神与物质悖离的诸多感慨。
      诗之剑 的《无题》:“在鸟儿飞翔的曲线里/翅膀/完成了自己的思考。”生命,因搏击而美丽;梦想,因奋斗而成真。思想的翅膀,唯有在飞翔中才能把生命以壮美的狂草,挥洒在蓝天白云之上,实现志在苍穹的梦想。寥寥数字,以独特的语感,勾画出一副壮阔的画面。
      台湾诗人痖弦的《神》:“神孤零零的/坐在教堂的橄榄窗上/因为祭坛被牧师们占去了。”诗人只在诗中写了一种现象。那就是该坐祭坛的神被移位在了橄榄窗上,而牧师们却坐上了神位。生活中这种鹊巢鸠占、喧宾夺主的事,实在太多了。谁都能把这种庙堂中发生的事,联想移位到人间。
台湾诗人林焕彰的《空》,也是只有三行七个字,内容是:“鸟,飞过——/天空/还在。”鸟在天空之上,飞过了,天空还在,下面是看天空上的飞鸟的人,也还在,空即不空,不空即空,这首诗含有浓浓的禅味。
     总之,诗的容量大小和诗人在诗中预留的空间大小是成正比的。诗的容量越大,预留的空间就越多;诗的容量愈小,预留的空间也就愈小。诗中预留的空间大小和诗的生命力也是成正比的,预留的空间愈大,诗的生命力就愈强,否则便相反。

二、要含蓄,充满内在意蕴
     诗歌是最精炼的一字千金的文学样式,他要求以最简约的篇幅表现尽可能深广的内容,从有限中见出无限,这就要求必须含蓄。铺张浪费、拖泥带水、冗长繁赘都是诗的“癌症”。而含蓄恰恰是使诗达到简洁、精练,避免琐碎平淡的有效途径。同时,从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含蓄也是对读者智慧和鉴赏力的尊重。
     含蓄,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含而不露、耐人寻味,就是用极少量的具体的可感触的艺术形象,来表现极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以瞬间表现永恒,以有限传达无限;用富于概括性和内涵丰富的形象去遥指天外,给读者以想象的无限广阔的天空;就是要“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8]“不着一字,尽得风流”,[9]即“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10]当然,所谓“不着一字”,井非什么都不说,而是简练而传神地勾勒几笔,点到即止,极富于暗示性,意在言外,使人涵咏想象而得之。有如绝色美人,淡扫蛾眉,不事艳妆,而风韵天然, 楚楚动人。含蓄的诗读起来如觉橄榄,会使人获得审美与创造的快乐。
      含蓄美是中国诗歌最突出的特点之一。诗人总是运用各种各样的艺术手法,诸如象征、比喻、渲染、对比、双关等,来达到这个目标,以小含多、以小见大,借景抒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方面,如刘德鑫的《井冈山》:“一根火柴/点燃/天安门的宫灯。”寥寥十几个字,却蕴涵着一部艰苦卓绝的革命史。
      宗白华的《系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那含羞伏案时回眸的一瞬/永远地系住了我横流四海的放心。”不妨作注释式解读:“那”(指代,人,女人)“含羞”(情态描写,已情动于中)“伏案”(动态描写,欲扬还抑)“回眸时”(动态细节描写,忍不住爱意神传)“一瞬”(极短的时间)(以上场景描写:时间,地点,人物——在这样的环境里,两个人注定要发生故事);永远地(极长的时间)“系住了”(以实写虚,多么牢固)“我”(抒情主人公)“横流四海的”(比喻,夸张,艰难的寻爱之旅)“放心”(双关,放纵之心终于有了着落)(以上内心活动描写,故事终于发生了)。这首爱情诗,只抓住了“一见钟情”这个片段,既没谈情,也没说爱,却把爱情发生时的人、物、景、境,特别是情写得荡气回肠,美仑美奂,何等含蓄,何等耐人品味!
      刁永泉的《海》:“你为什么这么浑浊?/河:因为我在人间走了很久。”河的回答是对人类不爱护自然环境的控诉。如果直说成这样:我们一定要与破坏自然环境的恶劣行为作斗争,那就成了宣传标语了。足见:诗贵藏,忌说破。
      台湾诗人钟顺文的《山》:“憨直的傻小子/几度落发/几度还俗。”诗人将山拟人化,把它比作一个憨厚正直的年轻人。在历史的大潮中,在社会的风雨中,沉沉浮浮。诗人以季节的冷热变化,引起山上草木植被的枯荣,暗喻人生的大起大落。该诗只有三句十四个字,却容纳了人生广阔的巨大天地和人世变化无常的风高浪急。这首诗还可作其它方面的解释和引申,它所包括的内涵和美学含量,远远地超过了它的文字和形式。这就是诗表现生活,含纳现实的特殊的功能。它非直观直达,而是靠引申和想象,靠暗示和升华。就像一个人可以从一首诗中能找到一个巨大的世界,却找不到一座小城。
“言已尽而意未穷”,“诗在诗外”,或许都是在讲含蓄的道理吧?

三、要有神,做到一目传神
      有神韵,方有诗韵。所谓“神”,简单说就是精神。一首诗缺乏精神,就没有感染力,就无法打动读者。具体点说,“神”就是指立意的“意”。诗歌 至关重要的是立意,写诗首先要确立表达的思想、抒发的情感。这“意”不论是缠绵忧伤、深沉低回,还是洒脱豪迈、慷慨激昂,都应贴近生活,都应是真实的思想或情感的凝聚、提炼和结晶。
     “神”通常又离不开“韵”。 “韵”宽泛地说就是语句文字的流畅自然、清新凝练和富有韵味。狭义地说,就是指诗歌的韵律、押韵。无论从哪个方面,都属于技巧范畴。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体现诗歌语言艺术主要就靠韵律。押韵使诗歌上口,有旋律节奏,而押韵的字的音调变化,又使诗歌在吟诵时具有抑扬顿挫的美感。当我们在品味或分析一首诗时,就是要看它“神韵”如何。有“神”无“韵”,则读之无味;有“韵”无“神”,又如何能动人感人?一首好诗,应当是“神”与“韵”恰到好处、浑然天成的结合。
      如塞风的《赠诗神》:“黄河、长江/我两行混浊的眼泪……”诗人把对诗神的敬仰献给了两条母亲河,献给了孕育出五千年文明的祖国。在本该直抒胸臆,表达由衷的歌颂与赞美的时候,诗人却突然笔锋一转,以暗喻的手法,让母亲河化成了歌者“两行混浊的眼泪”!这种激情的内敛和意象的突兀转化,不能不激发读者扪心自问的强烈愿望——河水何时变清?祖国何时富强?诗行何时不再充满忧伤……?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两行,却载负着诗人深沉的民族情感和对祖国的爱,诗人忧国忧民之心跃然纸上。两行微型诗,以其独具特色的巧妙构思和出人意料的表现手法令人过目难忘。
      大路朝天的《春》:“湿漉漉的耳朵/嫩绿的耳朵/从黝黑的树干上伸出来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北归的紫燕声声呢喃,解冻的小溪水流潺潺。连酣睡了一冬的树木,也抖了抖身子,把“湿漉漉的耳朵/嫩绿的耳朵/从黝黑的树干上伸出来”,倾听春潮激荡。 “耳朵”赋予逼真的“形”,“伸”字洋溢出急不可待的盼春、思春之情,如同一个个顽童伸长耳朵在聆听生命的萌动。两个词,成就了一首微型诗,也成就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
张励志微型诗集《沙漠灵光》中的《故乡》:“故乡是包香烟/瘾上来/抽一根”,《走进林子》:“摘片叶子放嘴里/春天就叭哩呱啦叫开了”,《蕾》:“差点把蜜蜂憋死/不妨一笑/让春开心”,这三首诗,以主体审美意向,绘出新奇、幻美的图画,给人们带来精神的愉悦。他把《故乡》喻为一包“香烟”,“上瘾”;《走进林子》 “摘片叶子”吹起来,好象一只鸟叫欢了春天;《蕾》:“不妨一笑/让春开心”,也十分传神。
      张明昭的《杏花》:“粉粉的乳头/在清风抚摩下/颤抖。”诗人用艳美而粉嫩的乳头来形容娇艳的杏花的美,用了一个大胆而热烈的比喻,这是奇妙而贴切的。

四、要有力,做到一字千钧
      诗歌要震撼灵魂。微型诗更是一粒子弹,穿梭过诗那幽深漫长的隧道,比起长诗的重型炸弹,虽然小,但却能穿透时空的厚壁。
冰言的《月光》:“锋利的刀子/篆刻乡愁。”以月光写乡思,并不出奇。但十分难得的是,诗人独具匠心,推陈出新,把温柔的月光比作“锋利的刀子”,以独到的意象写出了刻骨铭心的乡愁。特别是“篆刻”二字,神态毕现,恰如其分。
      伊凡的《创伤——题圆明园残柱》:“强盗死了 历史活着/砍下头颅的柱子/血 还在流…… ”其穿透力远远超过了某些宏篇大作。“强盗死了历史活着”,用巨大的反差产生极其强烈的冲击力量,也揭示了历史的必然;而“砍下头颅的柱子/血还在流……”读之,令人心痛。诗者通过圆明园残柱营造的意境张力磁场,就象咚咚的战鼓,敲打着我们的灵魂。
      伊凡的《盆栽》:“存活在异乡的土壤/修饰于刀剪之间/撑一方翠绿。”这是一种适者生存的信念,在一个小小的盆栽中,“撑一方翠绿”是何其难能可贵,也是诗人的真情流露,让人泪花不止。
     香港诗人蔡丽双的《海峡浪》:“一颗完美的心/却被苦难的情结/劈成两半。”诗美情美,在于“一颗完美的心”的象征意义上,凸现出来,这是强烈、深刻、母性的色彩,吸引着眼球,让我们似乎看到了海峡浪的险恶。作者却把抑郁的感情,化为淡淡的情结,却又不甘心,才吐出“劈成两半”的惊涛裂岸之语,叫人醒悟。这也是诗人情感的波涛,折射出人性真爱的光芒。
      台湾诗人王禄松的《读星》(43):“只有陶潜的菊不凋/香在世代的心上。”作者没有把情感渲泄出来,他采取冷处理,让人去寻味,只有回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才会知道作者笔下高妙之处,那个“香”字的神韵,全然把陶渊明的高洁和盘托出。
伊凡的《悬棺》:“峡谷的风/诉说着一个古老的部落/不肯入土的故事。” 从武夷的悬棺,诗者想到的不是那令人难解的迷团与困惑,更不是神奇迷离的故事与传说,而是独具匠心地讴歌了一个古老的部落“不肯入土”的精神。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如今,我们所缺的不正是这种精神吗?

五、要浓缩,务求以一驭万
      微型诗诗微,但景不微,情不微。微型诗滴水藏海,粒沙见金,于方寸之间,融古通今;在尺幅之内,抒写大千,可谓微言大义,充满着激情与感染,给人以发现的喜悦和美的回味。一沙见世界,一花窥天堂。写微型诗,正是从一粒沙中发现一个浩瀚的世界,从一朵花中寻找一个美轮美奂的天堂。
例如,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只有黑夜、眼睛、光明三个意象,可谓单纯而鲜明,但就是这几个单纯而鲜明的意象却表现出“文革”一代年轻人的心灵历程,于细微中展现出无尽的博大。  
吕宗林的《秋蝉》:“一把旧吉他。”你在一声声鸣叫着什么呢,秋蝉?在夏日的浓荫中,你曾嘹亮地引吭高歌,用一把崭新的吉他弹奏着火辣辣的热情,弹奏着孩子们嬉戏的快乐。秋风中的你,纵使成为“一把旧吉他”,也要用嘶哑的嗓音,唱出心中呼唤阳光的歌。这不仅是生命在低吟浅唱,在作最后的呼吁,这是悲怆的鸣叫以一种震撼人心的余音,穿越冰冷的冬季,在又一个夏的枝头热烈地欢叫。音乐是超越时空的。但愿那发自灵魂的悲凉心声,能唤起人们暖洋洋的热情!
      张励志的《帆》:“一只激浪的蝶。”这首一行诗以精美的意象塑造,给人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一只”,无疑是波浪中孤独的一个,但更是中流击水的勇者;“激浪”则是一种状态,是勇者的生存方式,是无所畏惧的力量在波峰浪尖尽情地释放;“蝶”则是一种美感,一种潇潇洒洒的风采。一行诗,精彩地塑造了一个力与美交相辉映的形象。
      王豪鸣的《古猿化石》:“灵魂的/重量。”只五个字,却给人一种沉甸甸的感觉,的确是一首有“重量”的诗作。“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古猿是人类的始祖。古猿化石,让人类验证了从古猿、猿人,到直立人,再到智人的艰难进化;验证了从两足直立行走、制造工具,到大脑的发达、语言的产生和社会化。这一进化演变的过程,更让我们想起那茹毛饮血的洪荒时代,想起人类的童年时期。古猿化石,一些看似面目残缺且狰狞的碎片,在诗人的笔下出其不意地化作了——不,是升腾成了“灵魂”。
      长兴的《长征》:“二万五千里长的一行诗足够中华民族品读二万五千年…… ”不错,长征是“一行诗”,诚如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在他的长篇报告文学《西行漫记》中所言,长征是“无与伦比的现代史诗”,是“二万五千里长的一行诗”。如今,这“一行诗”,依然是并将永远是民族精神的“红飘带”,“足够中华民族品读二万五千年”! 所以,这“一行诗”,浓缩了一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再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矗立起一尊民族精神的丰碑。愿这“一行诗’,永远激荡在我们的耳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5-5-17 18:3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给力!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5-17 18:3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阅读学习中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5-17 22:27 |只看该作者
越微越难。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5-17 22:34 |只看该作者


希望能有帮助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5-17 22:36 |只看该作者

难的是在压缩的过程中,不会营养流失。谢谢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5-18 08:3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没写过,来呆一会——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5-18 17:28 |只看该作者
有福自然在 发表于 2015-5-18 08:31
没写过,来呆一会——

曾经都没写过。大餐过后,来一盘餐后精致的点心,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5-18 22:5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慢点,多了笑话不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5-18 22:5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南枪北钓 发表于 2015-5-18 17:28
曾经都没写过。大餐过后,来一盘餐后精致的点心,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很富哲理。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5-5-19 00:24 |只看该作者
这个用了三天的时间细细的看了。很受益。
北钓很用心,总是默默的做着事,时间越长,大家对你就会越信赖。
希望咱版本在你的带领下,版主的努力下,越来越好。
成为温暖我们的一间咖啡厅。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5-5-20 14:17 |只看该作者
问好,辛苦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5-5-22 22:35 |只看该作者
                                       凝练微型诗的语言:构筑最精巧的诗体

                                                                                    陕西/寒山石

     
    台湾诗人洛夫说过这样一句话:“语言是诗人的敌人。”写诗的过程就是降服这个敌人的过程。如果说诗的意境是梦幻的意蕴,那么诗意的语言便是梦幻的色彩。没有创造性的诗语,一首诗就站不起来,更飞不起来!
小诗的语言简洁、冼炼,有时甚至没有一个多余的字。周作人说:“我对于小诗的兴起,是很赞成,而且很有兴趣的看着它的生长。这种小幅的描写,在画大堂山水的人看去,或者是觉得无聊也未可知,但是如上面说过,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有感兴,自然便有适于写一地的景色、一时的情调的小诗之需要。不过在这里有一个条件,这便是须成为一首小诗——说明一句,可以说是真实简练的诗。本来凡诗都真实简练不可,但在小诗尤为紧要。”[1]
      微型诗辞约意丰,言简意赅,是一种简约的艺术,一种用最凝练的文字构筑的最精巧的诗体。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博士后谭旭东认为:“微型诗,以三行两行表达大空间、大世界、大视野、大气魄,这实际上是一种艺术的极高追求,这需要诗人在锤炼语言上花最大功夫,使语言简洁而富有张力。”[2]所以,微型诗受自身所限,不仅要去芜杂,更要屏弃铺陈。凝练,凝练,还是凝练。虽未必字字珠玑,但只有多一字嫌长、少一字嫌短者方为上品。

一、微型诗的炼意、炼句、炼字必须合三为一,同时进行
     诗歌是语言的炼金术。马雅可夫斯基说得颇为精当:“诗歌的写作如同镭的开采一样。开采一克镭,需要终年劳动。你想把一个字安排得恰当,那么,就需要用几千吨语言的矿藏。”[3]这种苦心炼字的精神更令人敬佩。而微型诗由于三行所限,其炼字、炼句、炼意均不可少。宋代张表臣说:“诗以意为主,又须篇中炼句,句中炼字,乃得工耳。”[4]就是说,光有好的主题还不够,还要以恰切的语言来表达。微型诗创作须炼意、炼字、炼句三位一体。
1、炼字
     炼字即通过推敲文字,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5]刘勰云:“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6]苏东坡亦云:“诗赋以一字见工拙。”[7]徐师曾由字、句、篇之关系论炼字之重要性:“人明皇甫方曰:语欲妥贴,故字必推敲。盖一字之瑕,足以为玷;片言之头,并弃其余。此刘生(勰)所谓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者也”,[8] 此在阐言炼字之重要。大抵诗文于草创之后,仍须不断之修饰润色,反复求工,方能成为佳作。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敲”字,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鲁迅的“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的“忍”字和“丛”字等,这些都是大家所熟知的。
    而袁枚则曾由创作之心理流程论炼字之甘苦:“改诗难于作诗,何也?作诗兴会所至,容易成篇。改诗则兴会已过,大局已定,有一二字于心不安,千力万气,求易不得,竞有隔一两月于无意中得之者。刘彦和所谓,‘富于万篇,窘于一字’,真甘苦之言也。”[9]一字之瑕,足以为玷;而一字之得,往往耗时伤神。“窘”字传神,极见炼字之艰难。袁才子又云:“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犹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10]“吟安一个字,燃断数茎须”[11],则是诗人们自道创作辛苦之辞。但炼字之得也往往令诗人欣喜若狂。刘秉忠《藏春集》中写道:“青云高兴入冥收,一字非工未肯休。直到雪消冰泮后,百川春水自东流。”[12]作者以形象的诗句描绘诗创作中炼字的过程,以及诗人炼得至当至隽的字以后的美好心情。
      诗贵言简意赅,一字千均,尤其是微型诗体式只限三行,创作有如带着脚镣手铐,因此它对炼字的要求更为严谨,必须惜字如金,每字必争,以求“著一字而境界全出”。
      如伊凡的《乡音》:“浪迹天涯的儿女/紧绷着一条呓语的脐带/总是啃不断……”此处选用脐带来作为乡音的意象,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一个“绷”字、一个“啃”字更是绝妙。
     伊凡的《炊烟》:“一条梳理不断的羊肠小道/印满/游子望乡的足迹。”这里“梳理”、“印”、“望”三个动词恰到好处,使这首诗有了筋骨。
     亚夫的《脚印》:“生命的密码/每一次排印/都是绝版。”一个“绝”字,促人警醒。
湘西刀客的《雨巷》:“雨巷的深处/飘来卖豆腐的叫卖声/比豆腐儿还嫩。”好一副雨巷风景图!细雨蒙蒙的雨巷,层层雨帘望不到尽头。深巷中飘来的叫卖声,“卖——豆——腐——”,一声接一声,一波接一波,音扬顿挫,余音袅袅,反衬出雨巷的幽静,勾画出一方独特的风情。那声音,“比豆腐儿还嫩”。一个“嫩”字,表达出十足的鲜活与鲜嫩。
     欣歌的《瀑布》:“从胸腔里/扯出的/——乐章。”“扯”是力量的象征,“扯”得“飞流直下三千尺”;“扯”是壮阔的象征,“扯”得“黄河之水天上来”。一个“扯”字,“扯”出如此雷霆万钧之力,动感十足,满篇生辉。
    孔孚的《峨眉月》:“一弯冷月/就把峨眉漫了/你是因此而瘦了。” “漫”写出了月中山色的朦胧美,“漫”也描写出“月”的“瘦”。
     戎玛的《年轮》:“心/躲在树杆里/与四季对话。”一个“躲”字点出了年轮的魂。
白莎的《梁山一瞥》:“没有水/山就老了”,可谓“一字之工,令人色飞”,[13]“老”字精妙。若直言山就荒凉了,便无味。
      朱自清先生的《杂诗》之一:“风砂倦了/先趋者远了……”写五四运动后中国部分知识分子的怅惘心境,真切而深厚。一个“倦”字,一个“远”字,传神意远,思之无穷。
      喻仁恩的《弯弯》:“弯弯的日子在弯弯里过/弯弯的心事在弯弯里说/弯弯的情感在弯弯里磨。”一首独特的“弯弯”,重声叠字,排比工整,韵律鲜明,朗朗上口,形成波澜起伏之势、回环跌宕之姿,似一川情潮向你逶迤奔涌而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愁肠百结“弯弯相磨”!
      马瑞麟的一些微型诗也采用叠字反复的形式,增强了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如《泼水节》:“湿淋淋的笑声/在湿淋淋的阳光中/编织着湿淋淋的梦。”一个形容词“湿淋淋”连用、巧用,使人陶醉诗中。《杨梅节》:“羊汤锅支在山路两旁/煮完了太阳又煮月亮/彝家歌舞煮得比山花还香。”这首诗用了三个“煮”字。煮太阳,煮月亮好懂,但诗中第三个“煮”字“彝家歌舞”被“煮”得比山花还香,其韵味特别长,诗也就写得别致新鲜。
黄淮先生的《人世九场戏》之《情场》:“恩恩爱爱,恨恨怨怨”;《商场》:“卖卖买买,赔赔赚赚”;《官场》:“是是非非,沉沉浮浮”;《剧场》:“上上下下,真真假假”;《球场》:“胜胜负负,争争夺夺”;《赌场》:“输输赢赢,哭哭乐乐”;《战场》:“死死生生,福福祸祸”;《坟场》:“躺躺卧卧,静静默默”;《道场》:“跪跪坐坐,悟者几何?”在这九首诗里,作者对重叠词与反义词的运用,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精雕细琢,写得绘声绘色,精彩绝伦。
2、炼句
     炼句就是不在一个字或词上下功夫,而是以整句为工。虽然从单个字词来看平常无奇,然而合为整体却意新语工,境界全出。杜甫有诗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14]佳句是一首诗的精华之所在,清人何绍基说过:“诗无佳句,则温馨之致不出。”[15]诗无佳句若枝头无花,似空中无霞。许多诗人也因佳句而名垂千古,如宋祁因“红杏枝头春意闹”,[16]张先因“云破月来花弄影”,[17]秦观因“山抹微云”,[18]贺铸因“梅子黄时雨”,[19]李清照因“人比黄花瘦”[20]而名满当世,甚至因此而得“山抹微云君”、“张三影”、[21]“贺梅子”、“李三瘦”[22]之类的令名。“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诗人终其一生,只是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在奔腾不息的诗歌长河中,一个诗人若是能够留下几行精美的诗句如晶莹的浪花飞扬,也当属不易。”[23]用简洁、精炼和新鲜、活泼的语言表现深刻、厚重的主题,这也是微型诗创作的追求和目标。
       如邓芝兰的《忆》:“一枝很瘦的往事/有幽香/来自淡淡的故人。”“往事越千年”,删繁就简,用“一枝很瘦”来形容,十分精当形象。幽香,淡淡,故事里的事,在悠长的回忆中温馨地弥漫。淡雅的情调,烘托出醇厚的浓情。
      肖莲蓉 的 《看路》:“年轻时看路  宽阔/中年时看路  曲折/老年时看路  明白。”写人生感受,用“宽阔”状青少年初涉人世之天真,之踌躇满志,之意气风发;用“曲折”写中年人历经坎坷之艰辛,之酸辣苦涩,之上下求索;用“明白”状老年人之蓦然回首,之大彻大悟,之超然禅境。三个阶段,三重境界;既区分明显,截然不同,又一脉相承,贯通人生。
      伊凡的《岁月》:“一把行走的镰。”把岁月比喻为“一把行走的镰”,令人惊悚,因为这把“镰刀”时时刻刻在收割着我们的生命,暗示“生命有限”,岂能不令人警惕。
      张明昭的《秋实》:“大豆摇响悦耳的铜铃……”将大豆喻为铜铃,风吹铃动,悦耳声声。
      “对于锤炼字句,我一向是不放松的,为了一个字的推敲,总是付出许多时间和心血,我是这样想的,诗人对于自己的诗句决不能象浪子手中的金钱,相反的,应该象一悭吝的老妇人叮叮当当地敲着她不容易挣来的一个铜元。”这是臧克家炼字炼句的箴言。为此,他常常这样要求自己:“从无数可以备用的字汇里去严格地挑选那最合适的一个,把它放在恰当的地方,象一颗螺丝钉,把它按在大小适中的洞洞里,一环一环的扭紧。”[24]这应成为微型诗人的座右铭。
3、炼意
      炼字、炼句须以炼意为前提才具有美的价值。只有切合题旨,适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这样炼出来的字、句才能灵光四射、神韵毕现。苏轼说:“夫诗者,不可以言语求而得,必将深观其意焉。”[25]王夫之也说过,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26]炼辞得奇句,炼意得余味,所以,炼意尤其重要。立意新颖,方能妙趣横生。没有新、奇、妙的意象,没有积极、健康、进步的意蕴,是难以打动人心的。
       如北岛的《太阳城扎记•祖国》:“她被铸在青铜的盾牌上/靠着博物馆发黑的板墙。”“祖国”是诗歌常写的题材,歌颂祖国、眷怀祖国的诗历来不绝于耳,优秀的如闻一多的《忆菊》:“我要赞美我祖国的花!/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艾青《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因为诗人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对祖国的感受比一般人强烈,所以“爱国主义”常常是诗歌的主旋律。但北岛的《祖国》似有不同,北岛不是一般地赞美祖国,而是透过祖国这一题材表达某种忧患意识。祖国在哪里?祖国应该镌刻在每个爱国者的心中,现在“祖国”却只是被铸在青铜的盾牌上,成为一种标识和符号。盾牌是干什么的?作战用的,是抵御敌人的,是战士手中的武器,铸在盾牌上的祖国也许曾经有过光荣,是战士的血铸就了她的辉煌,也是她激励着战士为捍卫祖国的尊严而浴血奋战,然而现在祖国却被放置到博物馆,成了历史文物,并靠着发黑的板墙,完全没有了昔日的风采。是什么导致了历史的褪色?诗人没有说,但诗人心中的沉重却令人感动。
拜星月慢的《火柴》写得别具一格:“一个转折/擦燃了/一生的命运。”这可能是一次机遇,机遇改变命运;这可能是一个关口,关口就是出口;这也可能是一次危机,危机创造奇迹。总之,无论面对什么境遇,只要你善于或敢于“转折”,就会“擦燃”生命。
      唐元龙的《星星》:“一盘棋 下了千年/闪光的棋子/扔满天。”好一个奇思妙想!星河璀璨,“一盘棋”让人类“下了千年”,也探索了千年。大自然的无穷奥妙与人类的执迷,在星际灿烂地交汇。
赖杨刚的《松》:“一笔绿,狂草了天空/你/风云满身了吗”,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抓住“笔”和“狂草”两个意象,这和松的形态形象地融为一体,使诗意妙趣横生。

二、写微型诗往往起笔就是落笔,务必直捣黄龙
      创作三行之内的微型诗要在极短的篇章里包蕴极其复杂的思想内容,不可能尽情挥洒,大肆渲染,象长诗那样纵横铺陈,波澜起伏,它必须直奔主题,起笔就是落笔。
     穆仁的《麻将牌》:“把日子砌起来/打出去/最后手上留下一张白板。”诗人是在呼唤一种充实人生。它昭示人们,若是游戏人生,必将一事无成;若是不能充实的度过每一天,多彩的生命最终就会成为一无所有的“一张白板”。从简简单单的生活情节,抽象出实实在在的人生哲理。
       姚益强的《酒鬼》:“死后 风干挂起/穿过的风/醉倒了一排人。”用虚拟的情节和假设的情景,展示出酒鬼的状态。看似荒诞,但却源于现实,合乎情理,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张世明的《青海湖》:“西部高原/一滴苦涩的泪/日 渐 干 涸 ”。青海湖,“西部高原/一滴苦涩的的泪”,这样的比喻已是十分的独特;而一字一顿的“日 渐 干 涸”,则如同重锤敲击,使人倍感沉重。西部高原为人类的行为而哭泣,不,已是欲哭无泪!

三、要精雕细刻,打磨掉所有的沙粒,留下金子般最纯最美的诗句
      “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27]臧克家说过:“我坚决地认为,以经济的字句去表现容量较大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草率、罗嗦,是诗的致命伤。”[28]构思求精就要求诗人要善于在日常生活、平凡事物中去提炼出其中蕴含着的巨大精神内涵,要求诗人运用由小及大的艺术表现手法。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去表达无限的艺术境界来。古人云:“诗以意为主,又须篇中炼句,句中炼言,及得二耳,以气韵清高深妙者绝,以格力雅健者胜。”[29]。“知所谓炼者,不在乎奇险诘曲,惊人耳目,而在乎言简意深,以一语胜人千百,此真炼也。” [30]讲出了语言锤炼的辨证法。
      “写微型诗靠的是捕作,写成则需要锤炼。捕作微型诗靠灵感,锤炼微型诗靠技巧;捕作是意在笔先的灵动,锤炼是落笔之后的雕饰。捕作的是原始的,自然可能是粗糙的;而锤炼是一个淘金的过程,必须打磨掉所有的沙粒,留下金子般最纯最美的诗句。”[31]所以,必须明确,微型诗是矿石里的黄金或宝玉,需要发现,更需要冶炼或打磨;微型诗不是诗的边角余料,而是诗中的精品。就像雕刻一样,微雕难度更大,需精雕细刻。
如邓文国的《月亮》:“从青蛙的嘴里/逃出来/钻进那朵云。”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寥寥数语,描摹出了一幅田园风景。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曾说:“一听到雨蛙的鸣声,我心田里,忽地装满了月夜的景色。”可见,蛙声是与丰收、与月夜联系在一起的。而这首诗却写月亮如同一个顽童,从青蛙的嘴里逃出,又钻进云里。一“逃”、一“钻”,诙谐、调皮,富有情趣。
      王豪鸣的《拳头》:“所有的指头/一齐跪下。”大丈夫能屈能伸!“跪下”不是胆怯,更不是屈服,而是为了以更加强劲的力量,“一齐”迅猛出击。所以,请记住,缩手才能有力地出手,退后才能更好地前行。
笔者的《牧歌》:“一鞭子甩出去/抽回来/千沟万壑的吆喝。”牧歌是无需雕饰的语言,是豪情万丈的旷达,是心中奔放的最原始的歌,更是用激情点燃的最炽热的火。唱起一曲高昂激越的牧歌,就是牧人把手中的牧鞭潇洒地凌空一甩,“一鞭子甩出去”,就“抽回来/千沟万壑的吆喝”,歌声跃过一道道山梁,在一道道幽深的山谷间,如洪钟大吕尽情回荡。这首诗把嘹亮的牧歌化作有形的牧鞭,用飞扬的牧鞭来抒写放飞的歌声,试图勾画一幅气势雄浑的放牧图:在蓝天与绿草之间,牧人用无拘无束的歌声、用最原始也最真实的豪情,放牧山坡的羊群,也放牧天上的云朵。生活在紧张与重压中的现代人,就该砸碎所有的精神羁绊,象牧人一样潇潇洒洒地一声大吼,放牧出壮美而奔放的人生。
      孔孚先生颇为看重的《峨眉山月》,诗人自言此诗经历了一个“百炼千锤”的修改过程。其修改前为:“蘸着冷雾,/为大峨写生。/斜一飞檐,于空蒙中。/一老猿看画,/不知毛入……”修改后为:“蘸着冷雾,/为大峨写生。/从有到无……”全诗仅三句。前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反宾为主,将“山月”幻化为一个正在写生的画师;“蘸冷雾”出语奇特,是其超迈之处。接下来的一句“从有到无”诱人进入“虚无”之境。但恰是这种“虚无”,反而衬出峨眉“敞开”之幽深美,“不可说”之玄妙美。
      台湾诗人半半的《写诗》:“真不知方块字有这么重/才搬来几个天色/已过中年”,让人不由想起杜甫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等。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5-5-25 12:07 |只看该作者
这篇讲的真细,长知识。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5-5-26 17:34 |只看该作者

慢慢消化,细嚼慢咽才能能更好吸收营养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5-5-26 17:37 |只看该作者
离离 发表于 2015-5-25 12:07
这篇讲的真细,长知识。

后面还有,微型诗理论走在微型诗文本的前面。他不是微型诗诗艺的总结,而是指导。这于微型诗不能不说是一大悲哀,当然,同时也是微型诗写作者的机会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5-6-13 22:40 |只看该作者
南枪北钓 发表于 2015-5-26 17:37
后面还有,微型诗理论走在微型诗文本的前面。他不是微型诗诗艺的总结,而是指导。这于微型诗不能不说是一 ...

一种文体的普及是要时间的,你们都是高手,希望能带动大家。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5-6-21 10:43 |只看该作者
认真学习中,首版有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5-6-24 14:15 |只看该作者
不定期添加~南北,打屁股!快点添加新货,嘿嘿!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5-7-10 13:24 |只看该作者
催更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5-7-10 13:43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5-8-5 08:59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5-8-11 15:37 |只看该作者
想念钓兄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5-8-13 17:30 |只看该作者
长知识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5-9-18 18:02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5-9-18 19:17 |只看该作者
好!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