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豆豆 于 2016-8-31 15:29 编辑
美好,从最初开始
文/蓉蓉
8月31日,清晨,邻居单位让报到,算“支教”生涯开始。车依旧泊在本单位,午饭也打算在本单位。自个儿乐得不行:这也算“支教”?咋跟换个办公室似的。
两个姐姐在榕树下聊天。走过去打声招呼。一个就指控:好嘛,你敢抛弃我?太残忍了。嘿嘿,最对不起的,就是她了,原本说好配班的。赶紧赔不是、陪笑脸,卖萌讨好一阵。另一个看看我,笑了又笑,说:你直属领导说了,教学去那边,这边的工作不许丢。啊?真够霸道的。都是比邻而居惹得祸,这要隔远点,不就鞭长莫及了么。
说笑一阵,往邻居校区走。沿途遇到同事,都对我笑呀笑的,也有停下来打趣几句。当然,最让我喜滋滋的,是有人说:你就最适合去,无论是学识、性格,还是处世观,拿捏几个小孩子,简直易如反掌嘛。瞧见没,这可不是我盲目乐观了吧?我也说了的,换个环境玩而已,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我可都记得的。
悠哉哉逛到邻家校区,哈,平时去操场散步,也这么闲逛的。只是这一次,心情稍微不同了而已。就有人从窗口探头,笑着喊我,说:这里,这里,报到在这里。乐了,这不是我认识的么?当初都在镇上建房,此后又各自搬去市区。大约是有了熟人的缘故,竟不觉得环境陌生。这真是美好的开始。
简单交接工作,感觉比我单位还宽松。重要的是,我只负责四年级5班的语文。好玩的是,有现成的教案给我,只需要简单勾画就好。可真是太照顾“新人”了,假装狠狠地感动了一下。翻找职工联络,发现有个名字入眼,竟好像我小学老师。多年前学校合并、撤除诸多因素,早已失联许久了的。询问年龄及相关信息,十有八九是他。踏破铁鞋无觅处,那人却在邻居家,真有意思。好吧,老师,我明儿来找你,续缘。
回到办公室,嗯,原单位的。我这算典型的两栖动物,还理直气壮得很。得知我课程少,等同于无压力,同事表达嫉妒。听说,还可能有“支教”补助,不知又会羡煞多少人。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歪着头,跟同事玩笑,说我会不会支教期满,舍不得离开小学了呢?他们说,不排除这可能性,你那么见异思迁。哈。直接就笑倒了。给点面子行不行?太直白、太坦荡,让人难为情了嘛。
只有教案,没有教材,后勤服务没跟上的缘故。看了几页,大致猜到内容,索性打开网页查找,还真给找到了。第一课:刘绍棠的《师恩难忘》。挺有意思的叙述小文,写一个老师用讲故事的方法,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带入。课堂的生动有趣,在教学中确实重要。很多时候,不是你能灌输给孩子多少,而是孩子愿意从你那里吸纳多少。牛不喝水强按头,按下去也不会管用,这,才是教育面临的真实。
有几个难字,估计会是生字词,比如:娓,襟,戛,诲。说起来,后面俩字,长期有乱用或乱读的。戛然而止的“戛jia”,被误写、误读成“噶ga”的情况,十之八九。而教诲的“诲hui”,明摆着是四声,影视剧里长期读成二声——误人子弟,从这里开始。多读,多写,加强印象就行了。其他不能识记的,该是个别现象,所谓的后进生吧。那得多点耐心,开点小灶。嘿,发现我挺进入状态的。
所谓各施各教。每个老师教学,总是有侧重的。有人强化字词掌握,有些重视篇章结构,而我,好像更偏重作文提升。这样的走向,就不能停留在课文本身,而需要跳出文字局限,注重词句的积累,连同理解力和辨析力。那就考虑,让孩子们朗诵、点评,收集名言警句,尝试片段作文,改编校园课本剧……厚积薄发吧,前景应该不错。很怀念我的小学生涯,那位矍铄的老头儿,在春游途中,还写打油诗,这又何尝不是对我的引领。
第二篇《孔子和学生》,网上也有。文绉绉的俩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还有,就是孔子的称谓:万世先师。忍不住笑了起来。发现这仨若是领悟了,通篇也就融合贯通。孔子点评几个学生时,以自身作比,说信用不及颜回,聪明不及子贡,勇敢不如子路,严谨不如子张。但接下来,又公正指出,他们各有缺点。很多名言警句,值得学生们收集了:比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再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想想,挺有意思。
课文研究差不多了。看看接近午餐时间,网络闲玩了片刻,一溜烟往食堂奔。同事们司空见惯,不以为意居多。就有几个玩笑,说好嘛、好嘛,给小学辛苦干活,他们连午饭都供不起?赶紧申明:哪能呢,自个儿单位,总要亲切点儿。他们就乐,说我吃里扒外,替人家节省。又说,明天派个人,以家属身份去,吃回来再说。毕竟相处了多年,嬉顽逗趣早已是常态,温馨又温暖。支教乡城的,可享受不到。沉浸于幸福感,美滋滋一秒。
下午没事,闲在家里。正码字玩呢,领导来电话,说你在单位不?答曰,不在,有事吗?对方哦了声,说那算了吧,我换个人做。挂断电话,才想起来,头儿,貌似交割完成了的,咋还惦着我做事呢?看来不长记性的,可真不止我一个。于是乎,一个人笑呀笑的,笑了好久。未来的一年里,估计我都得这么两栖的。不觉得尴尬,倒蛮新鲜,也好玩。明天,就正式亮相,在邻居的班级。身份:小学老师,教授语文。一切都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