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嗯嗯 于 2016-4-28 00:06 编辑
自我和做作;自我和做作是人的本性,但在艺 术家身上就表现的更为突出。没有出名前,总会表现出艺术就是我的生命,我的全部。我对艺术殿堂是多么多么的向往和崇敬。出了名后往往就会说,我是不经意的走进了这个圈子,一不小心就有了成就,一不小心出名了。这根本不是我的本意。其实我是非常普通的,甚至比你们的普通还普通。 如果是真这么淡薄也让人佩服。今天看见的一篇文字彻底打消了我这个念头。
一个渴望自己平淡普通的人忽然回忆起了二十年大众对一本书的狂热。二十年前对一个人的狂热,对一个艺术门类的狂热。
自我和做作最会让一个人忽视现实,二十年前,电脑没有普及,智能手机没有出现。二十年前所有的人只能盯着那几个刊物,那几个人。更重要的是二十年前你只能是被动式的接受每一位艺术家的输灌,不可能有发声的机会较为平等的交流。艺术批评也只是神仙打架,不是张果老就是李洞滨。
而现在有多得数不清的媒介,刊物多到不说县市级。100人的厂也会大办内部刊物,一个混混的在评论区的人生感悟对你的启发可能超过一篇洋洋洒洒。谁都可以是发声者,谁都有可能是受众。不用一本正经犹如捧着圣经的给人翻书看报,说这话是这谁说的,你还不信。
二十年前的狂热只能出现在二十年前,不要动不动就用文化氛围不好来感叹。二十年前的狂热其实是一种可怜。就像捧竹卷时代,认识字的事肯定和你没关系。现在如果和二十年前一样狂热,那才是不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