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16-6-14 19:52 编辑
每年正月初一,吃过汤圆就去给外婆拜年。拜年要趁早。
我们和外婆住同一个村组。在那场著名的“下放”运动中,父亲毫不犹豫带着家小选择了回老家,也是在这里,新添了我和妹妹。这是鄂地与湖南交界的一个乡村,绝大部分村民是湖南移民的后裔,无论语言还是习俗都保留着湖南风味。外婆家近,平常大概只需十分钟。过年就不同了,挨家挨户的熟人,照了面,大人们免不了互道“恭贺过了热闹年”之类,小孩则被迫一路叫人。到外婆家,怎么也是半小时后。
远见我们来,舅舅便等在大门口,嘴里叼支烟,背着的手里一架响鞭。待我们进院,他迅速从唇边取烟点鞭。在噼哩啪啦的鞭炮声中,爸爸妈妈与舅舅握手互道祝福,我们几姐妹则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恭恭敬敬给舅舅跪下拜年。舅舅拉着我们的手,叫着“来了便是年,不用跪不用跪。”虽疼新裤子,却不能偷懒,被父亲一个个点了名行跪拜礼。
听到鞭响,外公外婆舅妈也出来了。父亲母亲也要亲自给外公外婆跪下拜年。老绅士样的外公口里说着“得罪得罪”,赶紧把父亲拉起。颠着小脚的外婆,看到我们,好久没见似的,眼角都湿了,其实昨天才一起吃过团年饭。一行人就这么热着闹着进了堂屋。
堂屋背风靠墙的一面,用砖围成的简易火炉,火己燃起。硕大干燥的树根,专为过年准备的,夜里浇灭早上点,一根可烧好几天。舅妈从房里端出小吃,小盘放了雪枣云片糕黄豆酥,大盘放着红薯片玉兰片炒豌豆等。谁都知道,小盘里的东西不可多吃,那是买来的,大盘里自家产的就无所谓了。虽是自家做的,味道却不输。单说这红薯片。新收的红薯干一段时间,变得特别甜。等到农活不忙,女主人便寻思做红薯片。削皮净洗的红心薯一桶一桶倒大锅里煮,熟后掺芝麻糯米粉加切碎的橘子皮,用锅铲捣粹搅拌,直至成糊。洗净的被单己铺在屋外门板上,用盆端出糊状薯泥,就着菜刀,往床单上薄薄的刮。天气好,邻居都约好似的,家家户户做。女人手巧不巧心灵不灵,从这红薯片是可以看出来的。质地均匀,整片不烂,有芝麻橘皮的芬芳就是好。薯泥刮了一床又一床,哪家的晒衣杆上不是满着?过一两个大太阳,从床单上撕下半干的红薯片,用剪刀裁成四公分大小的菱形方块,在簸箕里继续晒,干了收起。过完小年,开油锅炸年货,炸红薯片就唱主角了。炸好的红薯片香脆清甜,口味绵长。
这边拿小吃,外婆己准备泡茶了。瓦罐的水在火炉边烧着,外婆拿出瓶瓶罐罐做前期准备,要泡姜盐茶。只见她从盐罐取出一块腌渍过的黄姜,用筷子方形那头在小碗里细细捣,捣出汁来姜也变成一条条丝。抓把炒熟的芝麻,抓把炒熟的黄豆,抓把龙井或茉莉花茶,连同先前捣好的姜丝放进泡茶专用的茶罐里。做完这些,瓦罐的水也差不多开了。
用抹布提起瓦罐,快快倒进茶罐,新开的水才泡得出最好的茶。 罐口立即浮起一层芝麻黄豆茶叶,一股异香也随热气飘出。敢紧用先前捣姜的碗从罐里倒出些茶水,再倒回罐里,反复几次,配料均匀分布于茶水中,味道也更浓郁。此时,便可拿碗斟与客人了。小孩不爱喝茶,只喜碗中那半浮半沉的芝麻豆子。最快的办法是把茶水倒了,直接用手指往口里拔喜爱之物。不小心吃到茶叶或姜丝,“啪”的吐掉,外婆说,那个好吃的,要吃下去,全然听不见。等自己的吃完,便瞄大人的碗,叫他们快快喝,抢到大人茶底子的那个,不免要得意一番。
关于姜盐茶,有个传说。据说姜盐茶又叫岳飞茶。岳飞绍兴五年驻军湘阴,与洞庭湖匪首杨幺作战,因将士不合南方水土,全身虚肿乏力,当地长者见状,携茶叶、姜、盐、豆子进营,教以调治方法。岳飞服后,顿觉心舒心顺,满口生津,即命大锅煮茶,全军共喝。几天后,全军将士痊愈,一举歼灭杨幺。这一食俗,便在湘阴地界流传下来。
姜盐茶的泡法根植于心,以为天下所有茶都当这么吃。来深后,第一次泡茶就闹了笑话。老板拿出一套功夫茶具让我泡茶,望着姆指大小的杯,很小心往每只杯里倒茶叶,冲水。被制止示范后,特不好意思。
后来,有湖南的朋友带了独立包装的姜盐茶送我。只是无论怎么泡,再泡不出那时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