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16-7-10 05:15 编辑
东北的“病”及其他
一夜醒来,重看《那个瘪犊子榨干了东北》自觉个别言语多有激愤,说实话,绝非对论坛的朋友,而是自己的一种不算恰当的表达,言语之间如果对个别朋友有伤害,我愿意深表歉意。
早晨醒来依旧在想着有关东北的话题,真的算是吃着青菜萝卜操着“中南海”的心。然,还有一句古诗:
位卑未敢忘忧国。
勉为其难算是吧。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一个爱国者,但是我知道,我无法选择的出生在这片土地上,生于此,长于斯,一生的喜怒哀乐,爱恨交加都在这里,你要说我不爱这片土地,我觉得肯定不是,但你要说我爱的深沉,我也不敢当。
根在这里,所以就带着泥土的情结,这大概不奇怪。
其实有关东北的话题持久以来我和我的朋友们一直在闲聊,这其中有东北人,也有南方的朋友,拜生活所赐,我在中国的经济活跃度比较高的南方沿海城市生活工作了差不多十年,在谈及东北的时候,可以说正面负面的皆有,算是喜忧参半。
毫无疑问的是,东北确实是“病”了,而且“病”的不轻。
东北怎么就突然成为共和国的副班长,成为不折不扣拖后腿的,这不仅是东北的问题,也是这个国家的问题。
东北之病是事实,但是导致东北沉疴加身的绝不仅仅是东北自身的问题。
如果从宏观上看,这里既有东北工业结构在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所带来的必然,也有东北自身产业结构布局的不合理,还有国家对东北产业结构的投入和指导的问题,更有体制带来的一些必然面对的现实。
一味的去批判和指责,实在是于事无补。
但是,讳疾忌医也肯定不是个办法。
东北之病,病在体制,病在产业结构,病在观念,也病在每个东北人身上。
如今的东北,重工业结构面临的就是宏观的大调整,而这种调整所带来的阵痛期到底有多长谁也无法说的很具体,但是,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这个阵痛期正在过去。其次,东北资源近乎于枯竭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林业还是矿产,无论是石油还是别的什么,都面临着竭泽而渔的尴尬。
人总不能守着一棵树吊死自己,更不能守株待兔,这世界靠谁都不如靠自己,诚然,东北的人的思维可能缺乏活泛,对经济的理解可能观念滞后,但东北不至于乞讨,更不需要看着别人的脸色活。
爷爷都是从孙子熬过来的,吃饱了骂厨子是很不厚道的。
就算东北资源枯竭了,东北人该怎么活还怎么活,甚至努力活的更好。
无谓的去放大东北人的负面,把东北的困境和窘境当成笑料,只能说这也是一种病。
笔者人生大半辈子的时间都生活工作在大连,目睹了这座城市的兴衰和再生,其实无论如何人们总是要前行的,用不着杞人忧天,活着就有活下去的理由。 日出日落,潮涨潮生,日子总是要也该朝着好的方向走。
有病不必怕,怕也没有用,豁达的看着蓝天白云,不一定活的不滋润。
在经历了低谷和困顿之后,东北依然可以站在这个国家的版图上。
现在东北的海上陆路交通正在打开,无论是国内或者国外的运输已经从蓝图走到现实,按照官方的表述叫一带一路欧亚大陆的东北衝口已经打开,经历了下岗之痛的东北人没有倒下。
有什么理由不期待东北的明天会更好?! 2016年7月9日星期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