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拌黄瓜
文/朦朦
乍一看菜名,读者一定懵圈。诸君莫急,请听俺娓娓道来,讲与您听。
自古以来,食物的名称有雅有俗。一般来说,可分为书面称呼和口语称呼。
大家应该吃过天津的名吃煎饼果子吧?果子就是油条。煎饼里卷上油条,美其名曰:煎饼果子。
油条是书面用语,国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称呼油条为果子,比较老土。但是,过去的时候,许多地方一直叫油条为果子或者油果子。我老家也是这样的,炸油条不叫炸油条,叫炸果子。以前的果子和现在的油条虽然同属一物,但是随着日月的变迁,光阴的流转,它们的形状已经大大改观。
以前的果子是果子圈。两个面圈拧麻花一般搅在一起,放进油锅滚几滚,浮出油面后,膨胀成椭圆形。
果子捞出来,串在木棍上,木棍两头搭在特制的果子筐上。有人来买,卖主就挑起木棍,往下捋,你要几个,他捋几个。
捆扎通常用一种细长的茅草绳。茅草绳来自田野,纯粹的野生植物,透着一股子诱人的清香。
刚采来的茅草,伸展着细长而不甚宽广的叶片。晾晒之后,叶片翻卷,变得纤纤细细。用的时候,用水稍微泡一泡。茅草的柔韧度立竿见影,完全可以完成它捆绑油果子的任务。
小时候,父母经常命我去买果子。提着茅草绳,迈着小碎步,果子晃晃悠悠,像荡秋千一样。一想到回家就能得到父母分配的果子吃,心里别提多美。
现在的油条一根是一根,立在漏筛里,像孙大圣吹毫毛变出来的无数小金箍棒。买油条时候,人们习惯用方便袋打包。刚出锅的油条要是直接装袋,能把方便袋烫出大口子,看着就不卫生。
方便袋和茅草绳,一个简便实用,一个原始淳朴。它们在油条和果子中间划上了华丽丽的分割线。
果子代表着物美价廉。八十年代初的果子一毛钱一个,咬一口,喷着香气。现在的油条,不客气地说,徒有其表,味同嚼蜡。
夏日炎炎,忙碌一天的人们都不想开灶做饭,果子拌黄瓜就成了人们的首选。黄瓜不用买,自己院里随手可摘。黄瓜带着黄花,尚嫩绿可爱。
油条切段,黄瓜也不能拍,也要切成片。黄瓜片,油条段,拌在一起,黄绿相间,秀色待餐。这两样是主料,已然备好。
辅料更不能马虎。这道凉菜好吃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拌料。
用蒜臼捣蒜,捣得稀烂。放入麻汁、酱油、醋、盐搅匀。
再把主料和拌料掺在一起,调匀。至此,这道清口的素菜就大功告成了。
不久前,我尝试做过一次油条拌黄瓜。可惜,就是吃不出当年果子拌黄瓜的风味来。我认为就是油条这一环节不给力,君以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