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肖申克 于 2016-1-27 00:56 编辑
像绘画语言一样,有些色块存在于画幅之中,未必是偶然。很多时候面对一副抽象画,你需要分解它的色彩组成,还需要了解众多绘画信息之间的构成关系,有时候,它或者索性也就是无意义的。
这一首诗作,名曰故乡之下,其实在我看来作品的主题,已经框定了内容。而叛逆或者故意不遵守表达规则的表达方式,可能是造成大家阅读困惑的主要原因。其实每一节,或许只构成了故乡之下这幅整体图景的每个独立内容,我试着粗解一下:
第一节像是在描述阳光,故乡的阳光,一个拥抱的姿势,被照到的人才是幸福的,两条是同一条,扣紧的左手和右手。
第二节是看似说故乡的夜晚,实则说梦,说纸鸢一样无法忘记的在春天里被放飞的梦想。这是童年的梦想吗?正是它驱使我们远离故乡吗?
第三节是薄凉的人事所笼罩下的故乡,不能诉说给一头务实的老牛,房屋在那雾里像在棉花里一样笨拙,而追问之人,却把我问得冷硬似铁而无法回答。
第四节说饥饿却借用了鸟的声音来表述,而非人的声音,在人的语言系统里,饥饿和贫穷会带来羞辱感吗?此处亦并非实质上的饥饿,也可能代指精神层面的贫瘠。还有人类在乡村意识里原生的那部分孤独,用单调的孤独来调试彩色的孤独,来消解更多的孤独。
尾节干瘪的稻草,救命的稻草,众人所高呼“看啊”的稻草,恰恰是为我所道破的稻草,无用的稻草,而又使众人耽留的稻草,故乡无处不在又叫人无限哀叹的稻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