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再折长亭柳 于 2016-11-15 16:39 编辑
推荐师伟老师的一篇文章:
在疫苗问题逐渐明朗、大家回归理智的时候,平安保险居然推出了疫苗险! 平安保险是国内有头有脸的企业,总体非常不错,我也有很多很好的朋友在这家公司上班,可是我还是要说,平安的这个行动太~恶~心~了~ 完全是利用公众在医疗专业上的常识欠缺和一时的迷茫赚黑心钱,甚至在制造恐慌、放大矛盾! 孔子说过,最坏的人有五种、小偷小摸和他们相比相当于圣人。这五种人是:心逆而险者、行僻而坚者、言伪而辩者、记丑而博者、顺非而泽者。 心逆而险者:不诚信、阳奉阴违,习惯于撒谎、不认账,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行僻而坚者:行为怪异且坚持己见; 言伪而辩者:整天胡说而且为之辩护; 记丑而博者:记下丑行并将之发扬光大; 顺非而泽者:服务于错误、并且使错误丰富。 平安疫苗险几乎和这几点都相关。 此次疫苗事件案发于去年,炒作于现在,从澎湃、网易、南方系等败类的行为看,明显是给国外疫苗开路、打击中国的产业。 疫苗是一种加强免疫系统的药物,任何产品在设计时都要考虑安全余量,越是重要的产品余量越大,医药界尤其如此,所谓2~8度是最佳的储运温度,有些疫苗在37度的环境下放置48小时才达到失效的程度——这个道理很简单,人体温度就是37度,如果疫苗离开最佳储运温度就立即失效的话,岂不是打进人体就立即失效?那你打针是啥意思,行为艺术吗?肉痒了吗? 在科盲眼中,疫苗的有效曲线是这样的:离开最佳温度立即完蛋—— 而实际的曲线是这样的—— 此次疫苗事件,最大的问题是政府如何监管市场化的二类疫苗,涉事疫苗本身其实失效概率很低。犯罪分子储运疫苗不是没有温控,而是温控不严格。 现在是个快递时代,快递螃蟹、虾、荔枝之类很常见,到你手里还是新鲜的,我曾经从网上买过鹦鹉、蚕之类的活体,到手的时候照样活蹦乱跳——中国的快递太发达了。 所以疫苗问题在于不规范而增加了风险,疫苗本身的效能问题其实很小——上世纪八十年代疫苗大面积推广的初期,储运条件受客观影响而简陋,但照样问题很少。此次疫苗问题可以理解为用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模式,只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因此问题的关键在管理方面,产品本身问题并不大,也就是疫苗整体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那么在事实越来越清楚的情况下,平安推出疫苗险就带有趁火打劫的意思,是在放大甚至制造恐慌,说严重是在争黑心钱! 恶心! 更恶心的是这个险种只针对0~18岁——这个年龄阶段的疫苗几乎全部是一类疫苗,是政府严格控制的,风险几乎小到零。真正与因为市场化的二类疫苗而有更多风险的成人反而不能投保! 你说这是不是黑心钱? 岂止是黑心钱,简直是诈骗了! 效果等同于下图——
平安,听好了:注意你的社会责任,有些钱是不能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