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弟陪你《风流去》
偶尔搜书,鲍鹏山的《风流去》又刺痛了我,让我无力去凝望历史的风云际会、无法立足当下得意忘形。我有点呆若木鸡。
每年的出行越来越近,心中竟平添几许怅然若失。那些年的意气风发凭空匿迹了,那些但凭一腔热情只问努力不管收获的洒脱不见了。那些曾经是我生命轨迹中的历史模糊了。那些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洒脱却伺机在心里蔓延,似乎淡然该是一种常态而激情在渐次远离。
该是有种期待在内心充盈,去年的藏香,往年的冰岛湖,那从山里下来肆无忌惮的ktv鬼哭狼嚎,重回人间的落寞,挥手告别茶山天堂的不舍,都不再新鲜如初。这人心啊,就这样,回望时,失却风流只剩放逐在心头。
无来由的,我默默坐在茶店中,接着电话、叙着茶情 、数着刚新鲜出炉的假钞,发着客户要的茶叶图片,间隙敲打几下键盘,思想就这样被历史淹没在不久前的过往中。“老子”“孔子”“孟子”“墨子”等都在鲍鹏山的叙述中撞击我脑海,飘飘忽忽的引我探寻历史,引我在记忆深处搜寻那曾经许下的海誓山盟、天涯海角的不离不弃。
有一种情结叫乡情;有一种喜爱叫入心;有一种相伴叫跟随;有一种惦记叫铭心;有一种习惯叫不能没有你!
无论未来路有多长,我都无法预知,我只深刻明了,此时,我被沦陷。
语无伦次时总是按捺不住的虐待键盘,这一刻,去了又来。
◇◇《留德十年》:我心冰凉
实在不记得多久没用键盘敲打过文字了。那些曾经须臾不可或缺的欢愉,早已被手机的便捷取代的奄奄一息。但终究,我还是要看书,我不能忍受在电脑或者手机上阅读。纸媒,仍然是我的唯一喜好。
每次看书,看到共鸣处,总有忍不住的书写冲动。但最终,已然不知道写出来的意义何在,便作罢了。
曾经与文字为伍的日子,像是一种DNA符号,即便远离再久,终究是在骨子里无法分离的。于是,夜不能寐啊,再起敲打键盘的念头。
废话说的多了点,都是在给自己远离文字找理由。那令人蠢蠢欲动的诱惑,只剩文字对我还有这点魅惑。
这些天在看季羡林的《留德十年》,薄薄的一本小书,却道尽了世事沧桑,令我心冰凉。
曾经我最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现而今,一人得道全家苦的念头在我心底挥之不去。这世上,每个人都是如此的自私。当你为理想为梦想勇往直前的时候,是有多少的亲人泪为你铺就了通往理想的路啊?我无法想象所有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能不能救赎心中的内疚。或者根本就不懂得内疚?总之我依然无语在离亲们的困苦中无法呼吸。
谁能说,每个人活在世上都必须依靠自己这话有错?可谁又为那些被无视的无可奈何掬过一把同情之泪?
我不想批判,我只是在看,在看,在看。这个无常的世事,在我眼中虽然很光明,但也有黑暗。我不会紧盯着黑暗面不放,但我总忍不住发出毫无价值和意义的感叹。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生。
这就是我眼中的你,这就是你眼中的我。
◇◇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
李零的《丧家狗》,到手好几年了,但一直静不下心来认真阅读。偶尔翻看几眼又放下,毫无印象,也把个新书翻得破旧了好多。
我的阅读总是这样,会在某一天突然一下看进书里,欲罢不能。然后醍醐灌顶后悔不已。会怪自己对颜如玉的视而不见,简直在浪费生命和时间。那些走过的弯路,那些经历的坎坷,又有多少是因为与那些好书擦肩而过所付出的代价呢,谁心疼谁知道。
一本好书带给人的恩惠是无法估量的。也许某一本书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比如那本邓时海的《普洱茶》,改变了我整个后半生的命运。再如马未都的《说陶瓷》,开启了我对陶瓷的全新认识。人这一生,必须要读几本好书。
《丧家狗》的自序,短短十页,我已经读了三天,逐字逐句,颇费思量,那庞大的信息量让我消化起来非常困难,也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更颠覆了一些思维模式和打破了一些阅读习惯,这是让人着迷的一种全新阅读体验。
丧家狗,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我深以为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