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酒浪饭呆 于 2017-1-5 11:55 编辑
雾霾,这个曾经陌生的名字,在如今世人的心里,如此的亲切又熟悉。亲切的,是仿佛时时与我们相伴相随;熟悉的,街头巷尾人们口中时时提及的话题。
无论北方,还是南方,我们共有一个名字——雾霾。我们在雾霾里行走,我们在雾霾生活,我们在雾霾相伴中说着论着。 我不知,雾霾从何而来;更不知,雾霾何时消失无影。当我们无数次评说着所谓的幸福指数,更或者幸福城市时。我们是否想过,当雾霾一旦值得你拥有时,所谓的幸福指数其实也就如此的苍白无力。
有人说,雾霾是烧秸杆所致。随着城市化与新农村的建设。城市的扩张,农村的没落,土地的荒芜,又有多少秸杆可烧呢?更何况,为保护环境,也没有多少人轻易的焚烧秸杆了。但是,雾霾仿佛依然还周而复始的疯狂着。
有人说,雾霾是汽车尾气所致。于是,汽车单双号限行,燃油提质升级。可是,雾霾仿佛还是一次次的吟唱着昨日的故事,视限行与燃油提升而不屑,依然的我行我素,无数次嘲讽着这个世界之人。
有人说,雾霾横行际,请减少外出活动,更或者戴上防护口罩,减少身体伤害。可谁又知,为了生活与生存,我们又必须出门,也无须刻意戴口罩。或许,当雾霾成为新常态,我们思想意识也麻木不仁,见怪不惊早习惯有雾霾的日子。依然迎着雾,吸着霾微笑前行。
有人说,雾霾是街头烧烤而致。于是乎,多少烧烤店关了,摊摊撤离了。但雾霾却依然没有配合默契的撤离。倘若,某一天,真的断定烧烤是雾霾形成的罪魁祸首,我真的害怕,再也吃不到那诱人的烧烤了。 雾霾,如此的让我们防不胜防,措手不及。每当雾霾姗姗而至,把世界变得仙境时,无数次蓦然回首寻他千百度,结果依然伸手不见五指。此时,我们才真正的感慨,对于所谓的人定胜天,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而已。
总在某些时候,在雾霾笼罩的城市穿梭。看着忽然行走的朦胧行人,连同那戴着口罩的擦肩而过的一双眼睛,整个世界,皆于视野里见证着什么叫“雾里看花”的奇迹。
雾霾,它的存在,仿佛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打个招呼,不用似以前远远的哼一声,必须近在咫尺轻语。雾霾,它的存在,让言行变得细致谨慎。掏出一张钞票,必须在眼前细瞅,害怕50当10而代替之。倘若,邂逅某熟人,只有在一尺内靠近,让人第一次真正看清对方的面孔,连同曾经不曾看见脸上的雀斑痕或青春痘。
当雾霾起时,我们只好渴望静等风来。来一场及时的大风,把雾霾吹期吹走,让我们拨开雾霾终见日。可是,风神何时临何时至,我们又没有底,因为风不由已,天不由人。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雾霾里听天由命。
想起,小说中的通天神人——诸葛亮。傻傻的在想,倘若诸葛亮依然长生不老,定被高薪聘请为我大中国的环保掌门人。只要雾霾一起,他便可以设坛焚香施法,借得东西南北风,分分钟把雾霾吹走,那是何等的快哉与美哉。
不过,换个角度想想。就算如今真有诸葛亮神人,上能通天,下能入地,能呼风唤雨,消得雾霾,也不过换汤不换药罢了。要知道,雾霾的根源不除,无论借得什么风,吹走了此地雾霾,却又增了彼地的雾霾。所谓借风而除雾霾,说到底,不过就是自欺欺人罢了。
于是,倒是怀念起家乡起来。家乡虽然偏僻,没有都市的繁华与热闹,却多了宁静与清新。
因为,家乡只有雾,没有霾。
站在家乡的山顶,看雾一团团飘浮在半空,似棉花似流云,洁白而轻盈。那里永远不会雾里看花,山还是清晰的山,村庄还是清晰的村庄,雾还是美丽的雾。雾中的山村与群山,是影视剧中永远营造不出的绝美仙景。
雾霾,渐浓。
视野半径,不是朦胧之美,而是灰色,大煞风景。
只好,于浓浓的雾霾中,独自静等风起……
2017、1、5临屏乱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