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式拉面的雏形起源于中式面,发展至今、已有100年历史。
据日本新横滨拉面博物馆史料记载,1659年(万治2年)从明朝亡命至日本的儒学家朱舜、首次将中式面、及制作法带入日本。但是,中华面真正在日本传播开来还是在日本进入明治时期以后。
日本进入明治时期,在西方炮舰威胁之下被迫开放神戸、横滨等港口,随之在这些港口附近出现了以中国人为主居住的"南京街",并在"南京街"上开设料理店、提供中华料理,其中就包括中式面食。
史料记载:1884年(明治17年),函馆船场町的中华料理店"养和轩",曾推出以15钱/份中式面食。
1910年(明治43年),日本人尾崎贯一从横滨税关退休后,在东京浅草开设"来来轩",首次推出中式汤面为主食中华料理店,汤味以酱油为基础,每碗6钱(价格相当于现在的300日币)。
但是真正成为现在日式拉面原形的还是1922年(大正11年)开店的"竹家食堂"(现在的札幌拉面)。
"竹家食堂"始于札幌市、现"北海道大学"正门前,店主为退休警官大久昌治。大久昌治雇用山东省出身的中国厨师王文彩,制作中国传统"抻面",汤味以中国"肉丝面"为基础,大获好评。
1926年(大正15年),王文彩后任厨师李宏业、李绘堂兄弟经过多次试做,终于试做成功了以酱油为基础汤味,面汤之上加之猪肉切片、干笋片、葱丝的酱油拉面。这种以汤味优先的拉面制作法、成为日后日式拉面发展的基础原形。
在此之后,特别是二战结束之后,日本物资匮乏,食料短缺,因此低价格、可饱腹的拉面店蜂拥而起,使得日式拉面在日本餐饮界占据了一席之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