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年末的杂谈,因为,我从很多网友的文字里,读到了关于“年”的记忆,也读到了祖国各地不同的民俗文化,比如:正月初一这一天,有的地方吃饺子,有的地方吃汤圆,有的地方喝藕汤……也就是说,我们在用多元的民俗文化过着一个很中国的庆典――春节。
在我家有一条规矩:进入腊月,长辈们不能随意打骂晚辈,兄弟姐妹之间、夫妻之间,妯娌之间,不能吵嘴斗气,更不能与邻里街坊伤和气,家中18岁以下的小孩,在房屋的附近,选好一根笔直端正的树,在正月初一的早上,对着被选中树行跪拜礼,祈祷自己长得和树一样高,这些规矩是从哪一代传下来的,我并不知道,也没有一个叫家谱的东西供我参考,我只知道,从我记事起,就看见家簇中的人严格遵守这条不成文的规矩,我很感谢这位老祖宗,在我童年的时候,有这样一种神秘的规矩让我遵守,让我对“年”充满着敬畏,让我对“年”充满天真而浪漫的幻想。
在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年”的民风民俗,大年三十餐桌上的鱼,喻意“年年有余”,丸子喻意“团团圆圆”,鸡,喻意“吉祥如意”,饺子喻意“交子”,烟花爆竹喻意驱邪……这些民风民俗,在今天,依然被我们遵守,当我们面对每一道喻意深刻的“年菜”,你会觉得这是一种烂漫无极的,色彩瑰丽的,富予奇思异想的中国文化,值得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骄傲。
《白毛女》中著名的唱词:“人家的闺女有花戴,爹爹钱少不能买,扯上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这是被很多人熟悉的一个故事,一个被地主逼得走投无路的穷苦父亲,大年三十躲债回家,带回来两斤白面,二尺红头绳。这是属于扬白劳的“年”,白面、红头绳、地主老财,和永远也还不清的债务,快乐中透着苦难,苦难中又透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求。
解读一个节日,它的背后总有很多故事,总会有一些人、一些记忆,在我们的文字里穿行跳跃,我们为什么要过年呢?过年,是一个古老而美好的仪式,在现代文明中,过年,给了我们一点缅怀质朴生活的理由,一家人在一起做年饭,有包饺子的,也做丸子的,还有做蜜果的……这是属于一家人的仪式,家族成员其乐融融聚在一起忙碌,然后看着亲手做成的食物舀进我们的碗里,而不是去饭店吃着千篇一律的饭菜。过年,是朴素的手工劳作中带出来家的温情。
所以我喜欢过年,我喜欢手工做的饺子,我喜欢春联贴在门上,我喜欢火红的“中国结”,给人那样一种悠远的腼怀,我喜欢春节的出游、我喜欢新春的游园活动、我喜欢大超市里的年货、我也喜欢短信拜年、视频团圆…….我喜欢这一切一切的来至于传说的、民间的、和现代的关于“年”的民俗,就让我们以这么多的理由一起来过年吧。
祝大家春节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