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hushaozhong 于 2017-6-27 09:28 编辑
我们基层统计工作,日常的加加减减,看似乏味,但深究下去,哪些该加,哪些该减,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有的还蕴藏着一些趣事,不信就举几例让你瞧瞧:
半劳动力:这个统计指标,没有人不会理解,但半个劳动力加半个劳动力,等于几个劳动力?这么简单的算术题,一定会有人答错。正确答案是2个劳动力,错误答案是1个劳动力。正确方,将1个半劳动力做1个人看待,而非0.5个劳动力,错误方按纯算术角度去加减,将半劳动力理解为0.5个劳动力了。你是站在哪一方呢?
固定资产:这个指标,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标准,执行中一般也不会出错,但“期末固定资产”和“固定资产投资额”,两者之间很容易令人产生错误。譬如,某乡政府建造公路当年投资200万,年初“固定资产”是500万,那么年末“固定资产”是700万吗?不!算错了。年度报表“期末固定资产”中不包括当年“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农田水利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因为这些“固定资产”置于露天下并为公众使用,一个单位无法进行管理,年末就没有入帐。又如,建造办公楼,当年未完工(假设完工一半),当年投资额已反映一半,然而年末“固定资产”仍然还未增加这“一半”,要到明年全部竣工才“全部”入帐。因此将“固定资产”逻辑检查公式简单设计为“年初额+当年投入额=年末额”,有时就会出现错误。那么,有时报表中“年末固定资产”往往小于“当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你就要去核查一下,不要“一票否决”啊!
人工:在计算农产品成本的时候,一般情况下花钱雇工的工资支出计入成本,自己、自家人的工夫投入和免费帮忙的,都不计入成本。如一位拖拉机手,在自家承包地上耕作,其机耕费就可以不计农产品的成本,最多只能算“油钱”,机器的折旧费也不用算。但是如果是一个比较有规模的企业性质的饲养场,老板和老板的家人都已经列入“工资”册发工资的,则这些“工资”都要计入成本,就不再区分老板和员工。这样理解,在教科书中是找不到现成解释的。
奶牛:一看“奶牛”,很自然就会理解为:会挤出奶的牛。因为“役牛”,是耕作、运输等劳作的牛;“菜牛”是,就是屠宰后上餐桌的;“种牛”目的是繁殖后代的;“奶牛”当然是产奶的牛,而且是母牛。这样习惯推理又错了!“奶牛”是指一个品种的牛,目的主要是产奶的,但是这里的奶牛存栏还包括公奶牛和幼稚奶牛,不是单指产奶的母牛哦。顺便提一下其他“牛”概念:一头耕牛被屠宰,存栏是耕牛少一头,而非菜牛少一头;一头小牛,判断归菜牛还是役牛,是看饲养目的(长大以后的用途)决定的,如果以后变化并非如初始的判断,那则是以后的事,不算统计失误。
拣破烂:在城镇,你经常会看到拣破烂的人,他们外观虽然不雅,但这些人的行业统计称呼还是不错的:再生物资回收6391。
糕点:词义:用米粉、面粉等为原料制成的一种食品。当你每天早上啃着大饼、油条的时候,你知道这些店铺归哪种行业吗?现在参考答案有2个:① 6522糕点、面包零售——后店加工生产,前店销售,同时提供餐饮服务的面包店、糕点店。 ② 6790 其他餐饮服务——提供现场就餐服务的糕点制作售卖服务。两个答案中,共有特征:糕点、餐饮、(零)售、本店自己制作。两个答案只能选1个,笔者选第②个。理由是:①大饼、油条的制作,其烹饪工具一般在店铺中顾客能见到的地方,并非“后店”生产,更符合“现场”服务特征。②我们吃的是早餐,可以归正“餐”,更符合“餐饮业”的特征。当然两种店,都可以摆桌子凳子,现场提供“糕点”吃的服务。区别点:“后店”生产的,生产规模可以大一点,顾客看不到“锅灶炉”;“提供现场”的,生产规模小一点,顾客看的到“锅灶炉”。
当然还可以举出许多例子,不过文章太长,反而无趣,就此打住。本文只想说明统计这活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胜任的,也是需要有学问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