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7-8-10 22:27 编辑
一、边城茶峒
最初对边城茶峒的兴趣,源于文学大师沈从文的著名小说《边城》:“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的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贯穿各个码头有一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
上世纪三十年代,沈从文旅居茶峒,有感于这里丰富的人文历史积淀,于是以茶峒为背景,创作了代表作中篇小说《边城》。《边城》,把茶峒优美的风景、善良的风俗和淳朴的人情等融为一体,描绘出一幅田园牧歌般的边城画卷。
游完凤凰古城,下一站是花垣县的茶峒。凤凰直达花垣的车一天只有两班,上午、下午各一班,如果错过了时间,只有从湘西州首府吉首转车去花垣了。我们乘下午一点半的车,基本走高速,不到两个小时到达花垣县城,途径矮寨悬索大桥,坐在车上看得出此处山势异常险峻,可知没修大桥之前矮寨公路行车之艰险。
花垣是个山城,街道高低纵横,错落有致。站在一座大桥上俯视桥下,小河缓缓流水,河边老屋成片,别有风景。在“边城广场”对面山坡下的停车场乘车,赴边城(茶峒)。茶峒原名茶峒镇,2005年更名为边城镇,离花垣县城25公里,普通公路,近一个小时到达,已是傍晚。
和我们一样,一些游客赶在“十一”前一天来到了茶峒。背依吊脚楼,面对清水河,几张桌子上坐满了人,吃饭聊天看风景。一位妇女跟着我们追问是否要住宿。我和阿健喜欢清静的环境,决定到隔河相望的洪安古镇去住。
正值“拉拉渡”船主吃晚饭,于是我们坐上普通的渡船,渡过河到洪安,在“大红鹰宾馆”住下。洪安也是个山区小镇,晚饭后散步,走到一条路上,路边山体伸出一块巨岩,凌空高耸于路中间,看似极险,来往行人则视若无睹地安然走过。
清晨,我们沿着镇内的街道往高处走,来到连接茶峒、洪安两镇的“茶洪大桥”,桥这边是重庆地界,桥那边是湖南地界。过桥,沿山路往下,走到茶峒老镇区。边城茶峒,位于湘、黔、渝(以前为川)三省市交界处,一条清水河将湖南与重庆、贵州分开,清水河西岸南边的一条小溪又将重庆与贵州隔开,素有“鸡鸣三省”的美誉。
在小镇里边行边看,且走且想。自沈从文的《边城》问世,这么多年过去了,茶峒老镇区的建筑古朴依旧。河边的吊脚楼古色古香,“翠翠客栈”、“顺顺吊脚楼”(翠翠在船总顺顺家看龙舟赛的地方)……总能勾起人们对《边城》中的人和景的追忆。吊脚楼后面的老街小巷基本还是过去的模样,静静地伏着,依恋在旧日的时光里。
当我站在河岸,远望青山翠微,山坡上白塔耸立。近看河水悠悠,垂柳下的石阶上,妇女在浣衣洗菜。河里,老船工用磨出了深深凹槽的木棒,拉动着“拉拉渡”往返接送过客,多少年了,渡船的费用还是每人一元。还有对面这座“翠翠岛”,岛上伫立的雕塑,是翠翠与她的黄狗。此情此景,如诗如画、美轮美奂。
吊脚楼前,借了酒家的凳子,面对清水河,我呆呆地坐着,想着《边城》里所说的:住在白塔下面的那位美丽而忧郁的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一直在等,一直在等,“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