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史帮闲】李鸿章的“长才”
清末出了曾、李、左这样的汉人能臣,也不是偶然,满州八旗的将士们渐成纨绔,再也打不了仗、吃不了苦,没有办法只能由汉臣来带兵,这些汉臣都是很能吃苦的。有个笑话说李鸿章晚年不管去哪里都要带着“扦脚师傅”,每晚都要师傅挖满脚的鸡眼,否则就走不了路,怎么会这样?就是太多年打仗行军,走了太多的路,脚就磨成这样子。李鸿章可是正途出身,出仕就是八台大轿伺候着的大员,为了带兵能把脚走成这样,可想他付出的艰辛。
说李鸿章之才,除了与曾、左有共性的特点外,他有自己独特的一些东西。以我的想法看,他有这样几个才能:
1、他算是中国外交的创建者,在他之前其实中国人是不懂外交的,要么是以天朝的架式训外国人,要么就是打败了被外国人训,从李鸿章开始,才明白外交是可以对等着谈了。
李鸿章外交上的成长开初是处理几个教案,这事儿当初朝廷愁得要命,李鸿章为此和曾国藩有番对谈,问曾咋办?曾就说“我以正气和诚意对外国人,不信外国人换不来外国人的正义和诚意。”问李咋办?李就说“我就跟他打痞子腔,我看外国人能怎样。”
现在想来,曾老爷子还是有些理学的愚腐,李鸿章的痞子腔,拿现在的话说就叫外交辞令,不跟你玩真的,真真假假才能不吃亏,所以说李鸿章开辟了外交之先河。
当时的朝廷要员中,除了李鸿章没有一个懂外交的,所以翁同龢等在朝堂痛斥李鸿章卖国慷慨激昂时,六爷奕訢鄙夷的说:他卖国砍他的头,劳您大驾,您去日本谈判得了。”翁同龢就懵圈了,说让我去日本我就自杀,还得李鸿章去。
2、真正能搬开朝廷顽固派绊脚石、最后成点事的,也就李鸿章。曾国藩虽然位高,但镇压完太平军他就老了,他也并未在军机中枢里起到决定性作用;左宗棠举人出身脾气还臭,朝里都瞧他不起净泡他。李鸿章到军机时正好六王爷领班,两人一唱一和的真做了不少事,朝廷里的贵族们也团结了不少人,有势力和崇漪们翁师傅们对着干,几套人马还真认这个大学士,可以说六爷主内李鸿章主外那几年,中国还算往正路上走,后来七爷来了,就扯蛋了。
可以说这几个汉臣,只有李鸿章真的控制过朝局,其它都没有。
3、洋务。往大了说洋务就是那时的改革开放,如果说那时中国被逼也有点进步的话,全依赖于洋务运动。洋务的开端就是奕訢主内李鸿章跑外成就的局面,没有李鸿章,就没有洋务,可以这样说。
*
人无法脱离环境,无法脱离历史的时点,那是一个三百、四百年中国积贫积弱的谷底,我们看到了李鸿章这位盖世的高才在那里挣扎,他终于挣扎到了举足轻重,也终于成全了第一卖国贼的骂名,悲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