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万场 于 2017-10-9 17:15 编辑
“山东游”杂记【1】
10月5号21:35分,我随大连金石“山东游”一行六十六人团队,从大连湾乘坐“海洋岛”号客轮,横渡渤海海峡,早上5:00到烟台。
在烟台吃了早饭,匆匆赶往蓬莱。
蓬莱,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仙境”。“三山五岳”之“三山”,即“蓬莱,方丈,瀛洲”,而“方丈,瀛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现实世界里,只有蓬莱是真实存在的“人间仙境”,蓬莱又是古代神话传说中“八仙过海”的出海地,乃神仙出没的地方,又以经常出现“海市蜃楼”闻名于世。
蓬莱最主要的景区,就是以“蓬莱阁”为中心的唐宋以来古建筑群落。
二十年前,我曾经来过这里,这次旧地重游,最大的感受是,我怎么好像没来过?跟我上次来,看到的景色大不一样。二十年间两次到蓬莱,也有个共同的遭遇就是:一个神仙也没遇到。
这次蓬莱之行,除了景区的变化,最有兴趣的就是苏轼的“五日太守”了。
蓬莱古称“登州”府。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病逝,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启用司马光等旧臣。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苏轼,复出知登州。苏轼千里迢迢从黄州进京谢恩再赴登州上任。
上任第一天,苏轼就到民间走访,体察民情,还真就发现一个问题。
北宋时,登州是个偏僻的穷地方,许多百姓原本靠晒盐贩盐为生,后来官府实行“专卖”,不许百姓卖盐,百姓要把盐低价卖给官家,再从官家高价买来食用。沿海居民被迫离乡谋生。官家收上来的盐卖不出去,盐库里的盐不断氧化流失,盐吏也都破产了,一时民不聊生。
苏轼上书哲宗,请求取消登州食盐专卖,朝廷立刻准了苏轼的奏请。
接着苏轼又巡视海防守备。因为宋代时的幽云十六州和辽东半岛是辽国,登州是海防重镇。苏轼发现登州水军守备废弛,有名无实,又上书哲宗,提出加强登州守备,防患于未然。
就在苏轼就任登州知府第五天,一纸诏书又把他调回京城任礼部郎中。苏轼在登州只做了五天的知州。这五天里,苏轼两次上书朝廷,一忧国一为民。
蓬莱阁北侧,有一座苏公祠,就是登州人为了纪念这位忧国忧民的大文豪而建。里面有苏轼的石刻像。
蓬莱景区大门口,一个高大的牌楼,上面有“人间蓬莱”四个大字,就是苏轼的手笔。
苏轼是个非常优秀的士大夫。是中国古代“士”的人文精神的代表。
苏轼在世时,就享有极高声誉,成为继欧阳修以后又一文坛泰斗。 宋徽宗登基第一年,苏轼就去世了。徽宗一开始还很推崇苏轼,下诏褒奖,第二年就翻脸了。下令销毁全国所有的苏轼题词题字的匾额石刻,禁止发行苏轼的诗词文章。于是各级官员就把苏轼题写的匾额私藏起来,把石刻沉到水里,埋在地下。后来都完好无损,重见天日。
苏轼的道德文章,对后世的文学和文人,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高度评价苏轼:“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王国维认为,夏商周以来,就是有史以来,古代文人他最推崇的有四个,屈原,陶渊明,杜甫和苏轼。 就算他们没有文学天才,他们的人格就足以名垂青史,千古流芳。
王国维总结出文学成就与人格的关系,没有高尚伟大的人格,不可能有高尚伟大的作品。
当天中午,我们乘坐烟台春秋旅行社的两辆大巴前往泰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