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7-11-7 12:03 编辑
进入现代,衣带改成裤腰带,男人也不佩玉了。
现代人的裤腰带,功能主要是煞裤子的,也有人把一些东西挂在裤带上,主要是儿童和中老年男性。
过去农民砍柴,把砍柴刀别在裤带上,小孩子记性不好,而中老年男性记忆力减退,一些随身携带的捡东西容易丢,比如钥匙,于是挂在裤腰带上。这样,只要裤子不丢,钥匙就丢不了。当然也不排除有人连裤子也丢。
其实这跟油腻没啥关系。
八十年代,丹东的朋友送我一个打火机,防风的,还带个皮制的护套,是挂在腰带上的,我挂了几天,摘掉了。赶脚特二逼。很像日本盒子炮的弹夹,就差一盒子炮了。
九十年代流行BP机,俗称“BB机”,那东西设计的就是挂在腰带上的。“腰别BB机,满嘴吹牛逼”。
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有手机,但那个年代拿手机的人不多。最初的“大哥大”,一般拿在手里,也可以别在腰上。
看来这裤腰带,是现代电子技术的发源地。所有的电子产品,都冲裤带而来。
2000年以后,数字化了,手机开始普及。BB机换成了手机,还是别在腰上。
腰上带着个手机套,流行了好多年。
苹果4是划时代的。苹果4之前的手机有越来越小的趋势。摩托罗拉998的设计,就是挂在脖子上的。
到现在,手机这么普及,手机的设计者也没给设计个地方:手机到底放在哪里?
按说手机就是拿在手里的,但是对大多数劳动者来说,拿在手里实在不方便。放包包里?铃声太大扰民,铃声太小,来电话听不见。
装口袋里?太沉,别裤腰带上?油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