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哥的帖子《这些年,我是如何蹭醉笑热度的》看了吗?
http://www.bdlxbbs.com/forum.php ... &extra=page%3D2
酱油写了多少关于醉笑的帖子?
此帖精选40篇,从2011年夏天威海聚会到2018年春晚。
基本反映了醉笑在六星的血泪历史。也记录了六星这些年的风云变幻,具有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
建议酱油哥将这些帖子编辑出版,以后有新来六星的,每人发一本。
不要印太多,1000本够了。我出100元,不够你再添点。
八年如一日,关心,关注,关切,关怀,观察,观望,观瞻.......
褒也罢贬也罢,调侃也好,讽刺也好,都不容易。
都值得感谢。
宋代理学家,儒家集大成者朱熹有诗云: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原名《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后两句常被文艺理论界奉为铁律: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顺便卖弄一点文史。我估计,大部分人不知道。
渠:在此处不是“渠水”、“沟渠”的意思。而是代词,他,它。
问渠,不是问渠,而是问“半亩方塘”。
《孔雀东南飞》: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这个“渠”字,中学课本都不敢给注释。
渠,是南方方言中的“其”的异体字。问渠那得清如许,就是“问其那得清如许”。
此诗题为“观书有感”,可知前两句写景是“意象”:文学创作的“心田”如半亩方塘,照得出天光云影,必是水清如镜。为什么会这么清?它怎么就这么清?
因为不断有活水流进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酱油哥何以能写出这么多有趣的文字?
昨天早上,酱油哥发了个朋友圈,是一张照片。题曰:雨后地上的水洼,映出树的倒影。
酱油的这张图片,与朱熹的这首诗的诗意,异曲同工,不谋而合。
酱油非常善于观察。
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而言,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而醉笑就是酱油写作的源头活水。
再次感谢酱油哥。
问渠哪得清如许?
愿身在尘世喧嚷中的你,心中时有天光云影以怡情,时有源头活水以养性,最终获得内心的和谐与宁静,收获一个丰富而厚重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