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苏力 于 2018-7-16 10:21 编辑
我是一名“70”后,生长在农村,1990年高中毕业后回家务农,至今未曾远离家乡一步。 童年的记忆里,父母住在一所破旧不堪的老房子里,透风撒气的门窗,房顶稀疏的麦秸层抵挡不住风雨的侵袭,摇摇欲坠的样子,屋里黑暗潮湿,没有安全感。东南角的院墙坍塌了一部分,跟邻居家的院子连通了,父亲只好找来些树枝堆积起来代替院墙,跟邻居好歹有个里外隔开。雨季来临,屋外雨点密集落下,地上泛起串串水花,一阵冰雹敲打在门窗上。父亲拿起菜刀扔到院子里,听老人们说下冰雹时往院子里扔菜刀就能镇住老天爷,不再下冰雹了。屋内有几处地方漏雨,雨外面大下,屋里小下。四姑拿出铁锅、脸盆来接雨水,滴答滴答声响个不停。母亲坐在床上,怀里抱着我还没有满月的第二个妹妹。我在一旁看着她白嫩的小脸,嘴巴开始一张一合,腮有些发红,接着鼻子里开始流血,嘴里也流出了血,慢慢嘴巴不动了,鼻子不动了,就这样在母亲的怀抱中死去。母亲流泪了,她知道孩子是没有奶水吃,营养不良患病死的。四姑替母亲包裹好妹妹,嘴里塞上个硬币,找人扔到村外的大堰上。那个年代农村经常发生婴儿死亡,被遗弃在野外的现象。母亲因此坐下了月子病,手指麻木,右手拇指指甲黑暗凹陷,心里更是留下了丧女之痛。 1978年弟弟出生,父母终于搬离了那座带给我家温暖和留下伤痛的破旧草屋。父亲操持着盖了五间新坯房。新房地势低洼,父亲架起小独轮推车,二姑还未婚嫁肩上扛起绳袢,兄妹齐心肩扛脚拉硬是把地基填平。秋天的傍晚,乡亲们来帮忙打小压水井,院内蜡烛火焰一窜一窜的,映着大家模糊不清的脸,井里出来水了。大伙轮流压井杆,水流了一地,只有一股劲儿把井水淘干净,没了泥沙,水质清冽,打井才算成功。有了水,农家小院就有了希望,有了生机。我好奇赶过来看,昏暗中不小心掉进废弃的浅地窖里,大家打着手电筒,齐呼啦地把我拽上来。父母没有责骂埋怨,奶奶问我闪着腰了没有,军修爷爷幽默地说:“没事,小孩子家没有腰,不知道腰疼,磕磕碰碰更长命。”多年以后,我的这次遭遇还被大伙当做笑谈提起,连接起一段温情岁月。 叔叔大我四岁,是当时的孩子王。弟弟坐在摇车里,叔叔从院子里推出摇车到大门口,门口很陡,开始走一段下坡路,车速快了起来,颠的弟弟咯咯只笑。小伙伴跟上来轮流推车,上坡下坡,来来回回,叔叔在一旁计数,许诺推车累了给大伙买糖吃。我学会了骑自行车,母亲让我去代销点买盐、打酱油、醋时,便骑上自行车出了大门一路下坡滑行,不用脚蹬就到了代销店。快到家门口,我便屁股离开车座,弓着腰,双脚猛蹬踏板快速冲进院子。母亲责怪我瞎胡闹,万一磕碰着怎么办,我嘿嘿一笑不以为然。父母终于有了安心居住的房子,他们在田间辛勤劳作,供养我们兄妹三人读书成长。 1990年秋天,父亲又一次计划盖新房,为我找对象,完成一个父亲的责任。新房当年就盖好了,五间前出厦砖屋,高大气派。新房完工后,我在屋檐下打扫建筑垃圾,恰巧一块从房架上掉下来的砖头砸在嘴上,砸开了嘴唇,砸断了半颗牙齿。父亲背起我一路小跑到村卫生室,村医给我做了简单的缝合手术。幸好伤口愈合得好,没有留下疤痕。1993年秋天,同村一位美丽的姑娘跟我订了婚,1995年春天结婚时新房当成了婚房。婚后一年,我跟父母分家单独生活。父母年龄大了,弟弟还没有成家,我就跟妻子商量主动腾出新房让弟弟结婚用,我们搬回跟弟弟同岁的房子居住。我们种了十几亩地,养了十几头猪,新盖了东西两座偏房。大女儿就出生在这座房子里。母猪下了小猪仔,女儿爱蹲在猪圈门口拽着小猪的尾巴玩。孩子粉嘟嘟的小脸,小猪仔粉红圆润的躯体,给小院带来欢乐与生机。邻居逗孩子玩,装出故意要抱走一只小猪的样子,女儿守在猪圈前,死活不让,惹的邻居哈哈大笑,天真无邪的童趣冲淡了大家田间劳作的疲倦。 2006年村里规划楼区,我同妻子一起努力盖起了一座300多平方米的二层小楼。在楼上为小女儿过了个体面隆重的生日,开了上饭店开席招代客人的先例,在楼顶安装了大喇叭,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农村某些重男轻女的陈旧思想挑战。我们在楼上住,楼下作为门头房租了出去。2011年元旦,我又搬到村里的高层楼居住,买了轿车,圆了有房有车的梦想,过上了更加幸福甜美的生活。二层小楼整层租出去了,高层楼里冬天有地暖,温暖舒适。去年我又从县城山南状元府小区订购了一套住房,为即将大学毕业的大女儿以后参加工作提供些生活上的方便。 今年正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到国家各项社会事业,小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自己从小时候到现在,所经历的那一件件房子里的故事,如同一幅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如今城市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美丽乡村干净整洁,新型社区舒适宜居。我相信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每个奋斗的人生都会尽享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昂首阔步走向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