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除了是光棍节,还是我的报社同事刘克勇的生日。
这将是刘克勇的第60个生日。是的,他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就要退休了。
记得小时候,马路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一辆电三马,或是小货车,后面的露天车厢里,一位光荣退休的老工人坐在椅子上,蓝天白云下,他披着红绸带,佩着大红花,满脸自豪的表情,还有三四个工人围绕着他,敲着锣,打着鼓,从工厂一直把他送回家。
可能记忆太深刻,我总觉得退休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所以,刘克勇面临退休之际,我觉得不能这么蔫不唧地退了,起码,我要写篇小文表示一下。
退休好像不能说祝贺,三十年的同事,一定要回忆一下往事,并表现出依依不舍的意思来。
刘克勇参过军,复员后分配到一家丝绸公司做政工干部,他边工作边上电视大学,先大专,后大本,通过考试进了报社,成了一名编辑、记者。
刘克勇比我大七岁,1989年夏天,我分配到天津法制报刊社,从《人与法》杂志到《天津法制报》再到《天津政法报》,我俩一直并肩战斗。
有一段时间,我俩经常一起骑着自行车去法院采访,做一些重大刑事案件的报道。有的案件,光卷宗就有好几本,为了节省时间,我俩分工协作,他看几本,我看几本,边看边记,回到报社再一起讨论、构思、写作和修改。
刘克勇遇过险,在唐山大地震时捡了一条命。不知是不是这个原因,他活得比我谨小慎微。但他也有果敢的一面,记得九十年代初,我俩坐武警的车去塘沽采访,返回市里的路上,刘克勇非要抢着开车,那时,他刚考下驾照,弄得我们一路提心吊胆。
他还有较真的一面。一天,刘克勇带年幼的儿子去“大圆碗”吃排骨饭,“大圆碗”是台商投资的中式快餐。吃饭过程中,儿子那碗米饭里发现了用来刷碗的钢丝球中脱落的一小段钢丝儿,刘克勇当即停止用餐,拿着这大约一厘米的钢丝儿直接找经理去了,从钢丝儿吃到孩子肚子里的可怕后果,到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慷慨陈词,据理力争,最后竟获得了二百多元的赔偿。
刘克勇最大的优点是爱学习,五十多岁时,他像“范进中举”一样考取了法律职业资格。这意味着,他退休后可以无缝对接地做律师了。所以,退休对刘克勇来说,其实是个新的起点,从这个意义上说,还是要祝贺他。
刘克勇还有许多优点,比如他说戒烟就戒烟,说吃素就吃素,说练瑜伽就练瑜伽,当瑜伽已不适合自己的老胳膊老腿后,他说不练瑜伽就不练瑜伽了——改步行了,每天早晨遛啊遛,每天晚上遛啊遛,估计下雨天,他一定会在家里遛啊遛。
三十年来,据我观察,刘克勇的面相越来越像高级领导干部了,而且是永远不会被双规的那种。他胖乎乎的脸,弯弯的月牙眉,笑起来还隐隐约约有两个小酒窝。
11月11日是光棍节,也是刘克勇的生日,但他永远不会孤独。1要健康,1要快乐,1要恩爱,1要顺意——这,就是我提前送给他的四个1的祝福!
我和刘克勇在单位楼道的合影,这个创意出自一张历史图片,请看下图:
蒋介石与孙中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