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20-12-11 17:35 编辑
花中的花是个好人,我总看到她在各处竭力拉人来六星玩,无视婉绝,不怕拒绝。有一种“任你虐我千百遍,我待你仍然如初恋”的痴情。她昨日找到老六说:“书房在搞激动了,你去写帖子,你的强项,写吃的!”老六很不乐意的。因为老六想做的个文人,不是厨子。想诗词歌赋、风花雪月。想搞情怀,不调咸淡。而在六星似乎都将老六的人设定位在了厨子。尽管不满,幸好随和。就再做一回厨子吧。反正不是第一次做了,应该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曾几何时人都喜欢以吃货自居,这世间也已然成了美食的天下。铺天盖地的,口目皆不暇接。民以食为天,食自当是以人为本,本就该是自己的口味。如此还是不够,有了自己的饮食心得方可自居食客、吃货。人云也云地对待食品,则有愧于三寸不烂之舌。也就是伪吃货一个。
还把“养人”作为当下饮食主要属性的,显然已经过时。平心而论,我比较赞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说法。地域差异,饮食习惯的不同也是客观存在。不是所有的美食都值得期待,有的听过、看过就好。比如豆豉、臭豆腐、豆汁这些经过发酵处理的食品,不是人人都能消受得了的。有的“美食”可以当作风味一试,美味的期望可以不必太高。像片皮烤鸭、热干面,它们真的称不得是美味,只能算特色。有的“美食”吃一种就可以知道整个系列,比如鸭脖,吃一家比较有口碑的可以了,全中国的鸭脖都差不多一个味,没必要浪费太多精力和资金去细分它们之间的差异。除非你是和鸭脖杠上了。
了解自己口味的、有饮食心得、又能包容差异的人,才不会错失属于自己的美食。老六我平时也很是关注吃食,无论小吃、菜肴、点心、主食、零嘴,乃至食材、调料、香料和烹饪基本。
转辗大江南北,品尝过许多吃食,不少也是印象深刻。有的是因为美食,有的是因为光景,有的兼而有之。在这些有印象的食品里,有些是自己可以复制的,有些则是无法复制,有些就算是复制了出来,也没了当时的味道。我爱美食,更爱有美食的光景。复制美食的过程,也算是一场想走就走的光阴之旅。
每次看到满塘的荷叶时,总想着要做一回荷叶粉蒸肉。荷叶粉蒸肉制作有点复杂,平素极少看到有哪家自做的。以前在湖州衣裳街有摊贩放在蒸笼里售卖,只是我没买过。在饭馆里也吃过粉蒸肉,感觉和想象中的差距比较大。成都的朋友说,粉蒸肉是一道正宗的川菜;福州的朋友说,粉蒸是她的家乡菜。我横看竖看,这骨骼清奇的荷叶粉蒸肉该是一道江南菜。
今年在一次荷花摄影活动中,摘了几片荷叶回来,晾干了,打算做一回自己想象中的粉蒸肉。为此还事先百度了一下粉蒸肉,用到了八角、花椒、辣椒、五香粉,我赶紧关了网页,我还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吧。不能让它带跑偏了。我要做的不是重现菜谱上粉蒸肉,而是完成一道自己认知中的菜肴。就像我们活着,得有自己的样子,无需如榜样般的精彩。
a. 1.5斤五花肉切成8mm的厚片,加葱、姜、料酒、蚝油、生抽、白胡椒粉、糖、味精搅拌均匀,腌制16小时。捡出葱姜,待用。
b. 将半斤粳米炒至微微焦黄,放入粉碎机里打成粗粉。我的粉碎机功率比较大,4秒钟就粉碎好了。
c. 在炒米粉里加调料,生抽,盐,糖,味精,胡椒粉,因为荷叶和炒米粉都带有苦味,所以稍多放些糖。加冷水调成干干的糊。
d. 把晾干的荷叶用开水烫软,修剪成适合包裹的形状。
e. 在肉的两面抹上调好的米粉糊。用荷叶包起来,在蒸锅里码放整齐。
f. 隔水上汽文火蒸1.5小时。压力锅的话可以设置在“八宝粥”这档上进行蒸煮。
最后的成品确实做到了我要求中的软糯、清香、鲜酥,但还是和我的预想有差距——不够赏心悦目。好在家里人都喜欢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