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印象里,年轻时的父亲对待母亲,偶尔也是带些男人天性中的意气,但基本上还是承袭了外公外婆对母亲的宠爱,对母亲照顾有加。70岁以前的母亲甚至都不怎么会做饭菜、做家务。平日里都是父亲买汰烧,所以从我们记事起,父亲的勤俭操劳是深植心中的。
过了80岁后的父亲仿佛是一夜之间进入了老年,而后又是几场大病,他的行动和语言明显有了障碍。从那时起的母亲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无微不至、极其耐心地照顾在父亲的前后。包揽了家里的一切家务,还得心应手得很。从父亲的吃喝拉撒睡到就医诊病,夏天还带他去山里避暑。我每次回家邻居街坊都说母亲非常难得,把父亲照顾得很好。我们做儿女的也深知其不易,心底感激。母亲出奇地淡然,说这是本分,是应该。
母亲本是个不好静的人。她精力充沛,喜欢走动。喜欢和老姐妹们交往。在安顿好父亲的同时,还参加老年大学,参加基督教会活动。还喜欢和麻友摸上几把。这次看到我回家,第二天她就和老姐妹们报了团去苏州玩。宣传单上说,168元/人,包往返车票,一顿午饭,还送5斤深海带鱼,50条鲳鱼,50只大虾,深海黄鱼……其实就是那些廉价团,把一群老头老太拉去苏州,购物,吃饭,听课、掏钱买产品。母亲说:“我不买产品,就带200块钱。”我说:好吧,那到年的海鲜就靠您了。又对父亲说:明天老妈去苏州,我们早饭去老汤面馆里吃,中午饭再去新开张的“鱼米乡”下馆子!父亲一生节俭,听我这么说,笑着不语。母亲说:“嗯,你们两个可以花340块钱。”我说:“不用,花不了这么多。”母亲说父亲结婚前也是爱下馆子的,又扯了一些往事,父亲还是笑着不语,听由母亲诉说。
第二天一早,父亲已经早早地收拾好坐在楼下等我了。我搀着父亲走去新市老汤面馆。走着走着,时光就错乱了,时间不断地回到了四十年前,又迅速切换到现在。一时间我成了父亲,父亲也成了我。一时间我还是我,父亲又是父亲。四十多年的时间,也真就是那么一瞬间。在面馆,父亲点了一碗三鲜面,面浇头是,鸡肉,肚片,肉丸,酥鱼,虾,菜心啥的。我见量有点多,就嘱咐他把面浇头吃了,面条剩了。他照做了。我吃的是大肉面。没见过这么薄的大肉!汤头也不美丽。体验不佳。
期间,我请邻桌的一个小伙帮我和父亲拍个照,和他一起的女孩就说“他拍照水平不行的!”,小伙挺好的,本来已经伸手接了,听女孩这么说,就不好意思地缩手说:“我拍得不好,让她给您拍吧。”女孩就接手很认真地给我们拍了几张。挺好一女生。笑着道谢,心里不由地想起自己也曾如此这般年轻。
我挑了两张照片发给了母亲。早餐,两碗面,父子共消费30元整。
午饭,父亲本不愿意再出来下馆子。生拽硬扯地拉他去了新开张的鱼米乡。点了四个菜:两个冷盘,卤鸭,素鸡;两个热菜,白果虾仁,滑炒鱼片。一碗米饭。消费124元。及时分享给了母亲。母亲也告诉了我她的收获:向同伴借了200元,总共买了400元的产品。引得父亲笑出声来。
常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其深义远甚字面意思。如今我也是年过五旬,总是在外过日子。每次回家心里都觉着温暖。有家可还是件幸福的事!耳边常闻朋友喟叹父母不在了,羡慕我父母双全。我因此深感欣慰。更加珍惜和父母一起的日子。在父亲病重的日子,无助地搂着他,好生害怕他就这么一去不返了。近来他的身体状况很好。今天的午餐胃口也挺好。这次回来说不上侍奉二老,也是陪伴他们好的机会。
不由地想起几首唱给双亲的歌曲。2012年,筷子兄弟的一首《父亲》很火,在综艺节目《歌手》里,古巨基也演唱过。歌词略显堆砌,古巨基的演功大于唱功。感觉无论歌曲的本身还是演唱者都属于中等的。两年后,王铮亮的《时间都去哪了》推出,歌词舒服许多,韵律水一般自然流淌,就如它表达的情绪。2015年,赵照的单曲《当你老了》发行。歌词是改变威廉·巴特勒·叶芝于1893年的诗作,意味更是工整、细腻、绵长。
前些时候,朋友推荐了歌曲《父亲的散文诗》,还强调是要屈阳唱得那个版本。我顺便还听了原唱许飞和李健演唱的版本。虽然歌词写得有点讨巧,但屈阳的演唱带着草根挣扎的苦痛,哀伤滚滚而来,直击心扉,感人至深。相比之下,女孩许飞的歌声单薄了些,驾驭不了情绪。而李健的唱腔本就华丽,让情绪变得抽离。想年轻时唱歌也不错,一首新歌听三遍,也就会唱了,现在学三十遍也唱不了。许多想唱的歌都唱不了,都不知道怎么开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