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薇芸 于 2020-12-14 16:11 编辑
老帖回放:《我的2013,在梦里,在路上,在网上……》
2013年的第一天:做了两个梦 2013年的第一天我在睡梦中醒来,记得很清楚做了两个梦,一个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海边的岩石缝隙里抓小鱼,玩得可开心了;第二个梦是在小时候住的地方,我种的那些花被拔掉扔到楼下,我听说后赶紧跑下楼,看着那堆烂泥和伤痕累累的龙舌兰,我伤心的跟妈妈说只剩下一株了……
驾考:在梦想破灭的地方 伴随着梦醒来的还有2003驾考新规的正式施行,这意味着我在上一年年底时学了好几个星期的倒桩技术彻底作废。在元旦过后,当教练通知我去学车,我还为能第一时间学习新的倒车技术而高兴的时候,殊不知这仅仅是噩梦的开始。
在经历了一次次驾考的失败后,时间来到了2013年的12月份,回首这一年的学车驾考历程,我悲催的发现,导致我屡次铩羽而归的原因不在于对新规的适应,不在于技术要领的掌握,而在于我一向引于为豪的淡定自如的心理素质,原来一切都只是假象。当我去考场的路上和教练谈笑风生的时候,当我在待考室里一边看着那些血淋淋的交通事故片段,一边安慰旁边待考的同学,为他们打气加油时,我从来没有想过我坐进考试车驾驶室后心情是如此的七上八下。我小心翼翼的踩着离合,车子缓缓前行,我看到了前面的停车线,距离还有很远,我告诉自己不用太紧张放松一下看看周围的环境,于是我开始东张西望,发现这考场改建后绿化搞得还真不错,比教练拍的考场旧照好看多了,心想这才象是标准化正规化的考场。看完左右风景我开始注视正前方,发现前面好多个框框,我开始慌张,我要开到哪里停呢?是不是已经开过去了?那条停车线跑到哪去了?天啊,左边没有,右边也没有,这线到底是在哪一边啊?难道这考场是不画线的?不会吧,一定是我压过这条线了,不管了,赶紧停下来,别一错再错了。把车停好后我开始倒车,眼看着后视镜里车就要倒进去了,这时右边的安全带扣响了一下,我心一惊,没系安全带是要扣分的,这松了扣不扣分呢?我要不要马上按一下呢?按一下万一耽误了看线怎么办?当我决定不顾一切只看线停的时候,我悲催的发现那条线又不见了,这时车上喇叭响起考官的声音:本次考试不及格,请把车开回原位……
职场:没有伞的孩子要努力奔跑 这一年的1至3月一如既往的每周上六天班,每天晚上七八点才下班。心理有压力,原因是编辑部的头生病了,动了手术,她只告诉我一个人,每个月都要请上一个多星期的假去打针治疗,回来上班也是上一会就走,领导问她也不肯说,要好的同事纷纷来问我,我答应过她要守口如瓶,所以什么都不说。她不在的时候我要把这个部门扛在肩上,要安排督促那些主持人编辑干好工作,还要催促那些不自觉的记者按时交稿,我觉得好烦。单位又新进了一批非编设备,安排大家去学习培训,我学东西一向是最快的那个,厂家派来的工程师给了我一个A+的评价,就迫不及待回家过年了,剩下的事情就是我每天忙于工作的同时还要焦头烂额的指导那些得了B+、B-、C+、C-的同事,有时候说得口干舌燥了,还得保持耐心保持笑容坚持诲人不倦,我发现自己真的具有做一名合格老师的潜质。想起以前经常有些人会问我是不是老师之类的话,我说不是,他们总来那么一句:你看起来很斯文耶。说起象什么的事,我又想起有一次拿个相机在街边随便拍些街景,就有一些人在围观,有一个还走到跟前问我是不是记者,我回家照了照镜子,还真有范儿。
年后的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到了3月中旬,眼瞅着3月底的经贸洽谈会越来越近,上级要求做一个综合性的专题片,领导坐不住了,因为专题部缺人,软硬兼施地要把我调到专题部,我一再拒绝,领导一再坚持。最让人寒心的是从中心主任到总编到主管的副台长没有一个表态支持我的,台长亲自找我谈话,他口才很好,我说了好多理由来推脱,都被他一一化解,最后他让我顾全大局,我渐渐无语,从台长办公室出来后感觉自己就象默许一样,说不清的纠结。那天晚上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坐在窗边连带窗户即将掉下,我伸手叫人拉我,结果还没等到人拉我,我就自救成功,醒来后我对这个梦境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人最可靠的就是靠自己,指望别人关键时刻拉你一把真是很悬的事情。
职场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话:没有伞的孩子要努力奔跑。我一直很努力,想着自己合该是个劳碌命,让我什么都不干,象有些人一样上班就一杯茶一张报纸我还真不愿意这样虚度年华,没办法了去就去吧,是金子到哪都能发光,我安慰自己。
北漂的日子 在专题部呆了一个多月,连续奋战编了好几部专题片,直到把省委巡视组视察工作的片子和妇联一地鸡毛蒜皮的片子弄完后终于可以歇一口气 ,我随即拎上行李坐上了开往广州的大巴,然后从广州坐高铁直奔北京。在北京我总共呆了20来天,参加一个三维动画培训班,与其说是学习,还不如说是休息,台长的好意我领了。
5月10日的北京西站出口,阳光明媚,天空很蓝很干净,就象五年前我第一次来北京时看到的一样,运气真好,我拿出相机对着车站大楼及周围拍了几张照片,习惯了,每到一个车站都要立此存照,作为一段旅程一段生活的开始,北京,我又来了。
那个三维动画培训班有20多个学员,来自不同地方的电视台,有四川的、湖南的、广东的、浙江的、安徽的……我来迟了一天,老师等不及就开始上课了,我的位置恰好在第一排,可以近距离看到投影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还能看清楚那个授课老师的容颜。这是一个将近40岁的男人,留着一点点胡子,衬着一张英俊的脸庞,增加了些许爷们的气质,发型有点象飞机头,整体看起来还算紧跟潮流。在开始的那几天里,大家不是很熟,彼此之间有点拘谨,每天在做课堂练习的时候,有些同学会举手请教问题,他会走到旁边进行耐心的指导,下午上完课后会布置一些三维动画作业,第二天上课前一个个点开同学们的作业进行分析点评,然后挨个问这样做的想法是什么,于是我和他便有了一些短暂的交流。
真正的熟络是在开班后的第十天,那天晚上有同学提议一起到外面聚餐唱歌,在吃饭的时候大家互相敬酒,觥筹交错之间大家的话逐渐多了起来,男同学借着酒意开始和动画老师勾肩搭背称兄道弟,女同学则和男同学天南地北的乱侃起来,而我则拿着个单反到处乱拍,俨然成了大家默认的专职摄影师。趁着他们乱侃的间隙,我把镜头对准了动画老师一阵猛拍,全景、中景、近景、特写都齐了,翻看那些照片,发现这家伙还蛮上镜的。当天晚上还去KTV里唱了歌,主角依然是这个很man的男人,这人啊一喝醉了就不得了,完全放开了又唱又跳,全然没了平日里的严肃劲儿,顽皮中透着可爱,最后大家兴尽而归,后来整理照片时,我数了数拍了有五百多张。
五月的北京,空气相当干燥,大街小巷里到处漂浮着白色的杨絮,有鹅毛般大小的一团,更多的是细而小的,混杂在空气中随风飘散。走在街上,这些絮状物随时会飘落在头发上吸进鼻腔里,有种很不舒服的感觉,更要命的是还有一种不知是什么树上飘落的细针一样的东西,绿色的,一阵风过来倏地就飞进眼框里,扎得眼睛生疼,揉也不是,不揉也不是,这时候全世界神马事情都不重要了,惟有这眼中钉必须是要除之而后快的。因为干燥,晚上买的面包到了第二天早上就干得难以下咽,最大的好处就是衣服洗了晾着第二天也干了,最惨的是在开始的两三天里,因为不适应北方的干燥天气,我的喉咙干得都咳出血丝来了,接着鼻子里也出血了,照照镜子,眼睛里依然布满了之前熬夜工作带来的血丝,竟丝毫没有消退的迹象。
老实说培训班的学习是枯燥乏味的,看老师做的动画怎么做怎么有,轮到我们做的时候,过程中不是丢三落四忘记必要环节的操作步骤,就是做出来的动画模型四不象,当然我指的是学得很差的同学,这个培训班里还是有一些动画高手的,他们用3dmax软件做出来的片头可谓是精彩纷呈。在培训课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由于畏难思想和玩乐心态等原因,班上一些同学渐渐出现了逃课现象,课后一打听,这些家伙都去逛北京城了,哪好玩的有特色小吃的还有名胜古迹,挨个逛去,我当时那个感慨万千:这帮人特么不是来培训的,原来是来旅游的!
培训班的课程很紧凑,中间只安排休息一天,因此利用下午上完课后的时间去逛街就成了我的首选。北京的小吃街有几条比较有名的,分别是东直门的簋街,前门的美食街,王府井的小吃街,我都逛了。在簋街,在一间店里点了一些小吃,可惜同去的两位女同学不喜欢喝酒,这让我有点想念家乡的那些酒肉朋友,说是酒肉朋友其实是一些非常要好的同事和朋友,我们经常一起出去吃饭喝酒聊天,一起结伴出游,那一刻我真想打个电话给他们,如果他们能象变戏法一样立刻出现在北京,出现在我的眼前,一起畅饮,我相信这一定会是2013年最值得留念的瞬间定格,可惜也只是想想而已。逛街回来,经过一家西餐厅,我们几个进去坐了一会儿,喝喝咖啡听听音乐,畅想往后的日子里天天下课就出去逛街,玩回来就在这儿歇一歇再走,这日子过得那真叫一个惬意。
除了日常的课程培训外,培训方还安排我们参加央视某频道栏目组的节目录制活动,说白了就是去录制现场当观众。想想以前都是我们这些人去拍别人,现在轮到我们被别人拍,终于体会到那种紧张的心情。虽然是当观众,可这是央视的节目,面对的可是全国观众,这一不小心有啥不雅动作表情给播出去那真是丢死人,所以开始录制之后整个过程我几乎都是正襟危坐,前后录制了大概将近三个小时,那种煎熬真是无法形容,我发誓再也不想经历第二次。
在培训逐渐接近尾声的那几天,听课的人越来越少,前面两排还有些人坐着,后面几排差不多空了,不知动画老师看到心里是什么滋味,我因为不忍心这教室过于空荡,决心坚守阵地。每天我按时来到,先打开台式电脑里的动画软件界面,接着打开自己带来的笔记本电脑挂上qq,然后打开红袖论坛潜水看帖。我常去的版块是红袖佳人,当时我还没有注册现在这个id,常用id是高云晓玉,高是q上一个好友的姓,玉是我名里面一个字,总的意思就是他说他晓得我,言外之意就是这是个特别投契的朋友,相当于蓝颜之类的角色,其实只是聊得特别对味,算了,我也不进一步解释了,爱咋想咋想~当时论坛里桃花还在,一群桃粉簇拥在她周围惺惺相惜,同时丹明正式回归,这是红袖的一个大玩家,主帖回帖相当幽默风趣,至今无人超越,猫咪、阿雷崭露头角,在嬉笑怒骂中茁壮成长,花花依然是佳人的常青藤,虽屡经打击仍不离不弃,成为佳人的一个传奇人物。
在鄙视逃课现象的同时,我晚节不保,也随波逐流的逃了一天课 。我极力怂恿两位关系很好的女同学早上去天安门看升国旗,她们一听说要4点起床,4点半打的,立刻就犹豫了,我说趁年轻想做的事赶紧做,以后也不知道哪一年再来北京了,就算是来了你也不一定想去,说不定还拖家带口的就更不想去了,现在有人陪着一起去是多好的事情啊,经过我一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她们终于同意了。
不知道天安门升旗时间是不是根据日出时间来调整的,在网上可以查,每天都不一样,夏季比较早,大概是5点左右,冬季在7点左右。我们到了天安门广场之后先经过安检才能进入观旗区域,只见已经里三层外三层围了好多人,我挤不进去,只好站在外围把相机高高举起乱拍。其实这是我第二次来拍升旗仪式了,五年前那次也没占到好位置,拍得一塌糊涂,这次依旧拍得不理想,因为看不到前面,只好拍广角,镜头里满是黑压压的人头外加一根旗杆一面五星红旗。不知为什么我从小特别喜欢看五星红旗迎风招展的模样,不管它是在哪里升起,是在学校的操场上,还是单位大楼前,还是在电视里,我只要看到它,心中便油然而生一股豪情,就是祖国在我心中那种感觉,很崇高很干净很明亮,没有一点的私心杂念。有关五星红旗的歌曲,除了《义勇军进行曲》,我最喜欢的就是李永波和其他人一起唱的那首《红旗飘飘》,特别令人感动,在歌声中能深切的感受到无数运动员、教练员甘愿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奉献青春,为祖国的荣誉奋力拼搏的精神,此刻让我再重温一下它的歌词: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红旗飘呀飘……
五年前跟团来北京的时候游览过一些景点,包括长城、颐和园、故宫、天坛公园、恭王府、鼓楼、景山公园、北海公园等,第二次来考虑到时间问题就想尽量避开这些去过的地方,除了前面提过的几个地方,后来还抽空去了南锣鼓巷、后海、烟袋斜巷、园明园、清华大学。
去南锣鼓巷那一天是周末,想着出来逛街的人会很多,去到之后才发现比想象中的还要多的多。一条几百米长的街巷,不是很宽,却挤满了人,街道上方挂满了红灯笼,显得热闹而后喜庆,两边店铺林立,有很多特色小店,招牌稀奇古怪却又创意十足,可惜记性不好,现在一个都想不起来了,有空还得翻翻照片回味一下。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我发现不论是在哪里,饮食业的生意似乎都很兴隆,很好做,大概是因为国人比较注重吃的缘故,但凡用点心去经营,绝不至于冷清歇业。在南锣鼓巷,凡是涉及到吃的场所差不多都坐满了人,酒吧、餐厅、咖啡馆几乎找不着位置,有些还空着的位置居然都被预订了,很多小吃店前排起了长队。相对而言,北京还是挺有秩序的,可是我却不喜欢为了吃一样东西还得把时间浪费在排长队上面,当然也没有人会喜欢排队,不得已而已。逛北京城的大街小巷,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尤其是在一些餐饮业比较发达的街区,街道两旁会摆上很多椅凳,会有很多人坐在上面,一开始我还想这北京人的生活好悠闲,都喜欢坐路边聊天闲侃,后来才知道这是店家给排队等候的顾客提供的座椅,虽然属于占道经营,倒也显得有点人性化。另外一件有趣的事就是这次来居然一只乌鸦都没见着,倒是在五棵松附近和圆明园里看见不少喜鹊,体形还蛮大的,这些鸟不是很怕人,有时侯看见路边有只喜鹊在啄着什么,我有意向它靠近,想把它拍得更清晰一些,这家伙看见有人朝它走来,开始还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爱理不理的继续啄它的美食,走近十米以内似乎它才感觉到危险的临近,赶紧扑楞着翅膀飞到旁边的小树林里。
与南锣鼓巷的主巷相比,它旁边的横巷就显得冷清多了,这些小的横巷在北京应该叫做胡同吧。走进一条小胡同,两边是低矮的四合院,在午后阳光的投射下,错落有致的光影向着巷道前方延伸,闲散而安逸。胡同里游客稀稀拉拉的,倒是几个在胡同里踢足球的半大小孩吸引了我的注意,也幸好路人不多,这些小孩才能玩得如此尽兴。怕球砸到身上,我匆忙从他们身边经过,心想这街头足球若能培养出象马拉多纳那样的球星,则中国足球应该还有振兴的希望。向前走不一会儿,看见一处院落门边的墙上写着某某某故居,说真的,当时没拍下门牌,以致时隔半年后我在写着这所谓的回忆录时还真忘记是谁的故居了,幸好我记得当时在这条胡同里我呆过的一间小店的名字,叫“老维也纳咖啡”,我百度了一下,才知道它位于雨儿胡同,再百度一下雨儿胡同的名人故居,齐白石故居俨然在列,这下总算对上号了。百度真是个好东西,没有它,我在远离北京几千公里之外的南国之滨该找谁问去?那间叫做“老维也纳咖啡”的小店其实是一间咖啡西餐店,店面不大,里面的布置和摆设装饰却很精致,前面一堵墙上贴着一幅很大的维也纳街景照片,营造了视觉空间上的纵深感,后面一个角落里摆了两张布艺沙发,上面是照片墙,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相片,侧面墙还摆着一个类似壁炉形状的木柜,两把吉它随意的摆放在沙发的旁边,整个小店散发着一种文艺和浪漫的气息。其实我非常喜欢这类精致的小店,因为小,要设计得既有艺术感又有实用性是很考设计者眼光与统筹安排能力的一件事情,也间接体现了店主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对于我来说,其实也是个借鉴,我一直梦想着有一天家里的装修能来个彻底改变,目前还没想好怎么做,我希望这件事由我亲自来完成。
写着写着,这北漂的日子占了好长的篇幅,没办法,因为家离得比较远,隔了好几千公里,来一趟不容易,因着手头有工作,假期有限,还得留着踏遍祖国的大好河山,没什么事的话一般也不会再来了,或者要很多年之后再来,象我妈年轻的时候曾经来过北京,一晃都几十年没来过了,如果她还想来北京的话,我打算带她和我爸好好逛上一圈。
在路上:一个人,一座城 在北京的学习结束后,本来还想趁机去周边省份玩一圈再回家的,原计划定的是内蒙古,想去看看大草原,看天气预报6月份正是沙尘暴肆虐的季节,于是放弃,改道去了山东济南。 和北京一样, 我这是第二次来济南,还是选择在大明湖西南门附近住下。
傍晚,站在大明湖的湖边,眺望着远处湖畔的一栋楼房,猜想她住在哪一层。她,是他的同城网友,而他则是我的Q上好友,我们之间从未见过面。三年前我们在一个论坛里认识,他是原创文学的版主,我是原创摄影的版主,那天在版主群里大家因为一个什么话题互动,气氛十分热烈,大概是觉得我很能聊吧,他先加的我。感觉彼此之间挺投缘的,一开始就非常坦诚,加上我们两个都是挺爱开玩笑的主,才几天时间,感觉就跟很熟的老朋友一样了。每天上班空闲的时候就跟他聊,简直是天上地下六毛五毛家事国事天下事随手拈来无所不谈,聊得非常过瘾。他说我是话痨,这话也对也不对,能在Q上跟我聊得非常投契的寥寥无几,尽管我所有的网友无一例外都来自论坛,但是坦白来说在论坛上的发言还是相对谨慎的,以致有时侯我看着自己在论坛上的痕迹,会突然蹦出一个很可笑的念头:这是我吗?但是Q聊则非常开放随意,当然也看人,有的人有时候会聊得很投机,有时侯又只是有一句没一句的,有的一开始聊得还可以,后来就渐渐无语了,这个相信别人也有同感。
在大明湖走了一段时间,天色渐暗,我没上Q,用手机跟他发短信,他说他在陪一个客户吃饭,我说我在西南门的湖边散步,他说他的车就停在附近让我猜是哪里,我看着手机屏幕笑了笑,按下关机键,继续绕着湖边走。此刻,华灯初上,大明湖的夜色愈发撩人,湖边垂柳依依,湖中的小亭与拱桥上的灯光勾勒出夜的轮廓,倒映在水中,波光粼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