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红袖家园 红袖杂谈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
查看: 1918|回复: 3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1-1-13 21: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远烟空沫 于 2021-1-13 21:31 编辑

      最近很忙,今天抽空上来看望大家,只发个花卷图似乎不太合适,又没工夫写,看到有影评,也发两个以前的,虽有看过的,但也有没看过的,比如小拍。


    一、《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我看过吗 没有看过吗


  花非花,雾非雾。


  “一个男人也许有/也许没有在一个也许是/也许不是的豪华假日旅馆遇见了一个女人;他也许有/也许没有一年前在那儿遇见她;也许有/也许没有请她和他一起私奔,逃开那个也许是/也许不是她丈夫的人;结尾时,他俩也许有/也许没有一起离开当地”


  导演阿兰.雷奈说过:我们从未想使影片妥协于什么明确的意义,我们永远希望它带点暧昧。我不明白为什么现实中复杂的事物到了银幕上就清晰起来了。 去年在马,文艺片中的战斗机,观念片中的VIP,具有强大的催眠效果,并能最大限度地增进耐力指数,尽管它的气质是如斯如幻,亦假亦真,优雅迷离。贴满了法国新浪潮、左岸派、形而上、意识流、黑白经典、作家电影等种种标签,我还是觉得片子拍得蛮清晰的,就是那种模糊感、暧昧度、不确定性。黑与白的镜头色彩之间飘逸出了深深浅浅的的法国灰,那是属于阿伦.雷奈的色彩。


  马里昂巴德,是一个名字指代,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是一个事件指代,它们可以被无限度拉长或缩短,不仅存在于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也在我们的心里,不,它就是我们的心制造出来的。开片始于男主角的独白,声音仿佛从一个神秘的拐角处渐行渐近,穿行在一个巴洛克建筑风格的旅店长廊里。本多用于宗教音乐的管风琴以一种类似武满彻风格的梦幻气质演绎着勋伯格的无调性,使观者恍然走入一个迷宫,一个旧梦。

   在现实时空的旅馆里,一个略带神经质的神秘男人X用征服欲极强的眼神追逐着神色茫然的“女主”A,不断地诉说一年前他们曾经在马里昂巴德相遇并曾相约一起出走的情形,在X强大的催眠般心理暗示下,A由一开始的不相信到渐渐怀疑并最终离开她不太确定的丈夫M跟着X走了。随着男主喋喋不休的梦呓般的蛊惑游说,女主,就像薛定谔的那只傲娇的猫,在多重宇宙的构建内,不断的裂变在多个世界中,一会儿出现在过去,瞬间又闪回于现在,时而是酒店大厅,时而是户外池塘,时而是花园小径,就这样一直优雅的叠加着,坍缩在每一个时空里。现实记忆、时间空间、叙事逻辑,被分离打破、解构重构。 X的呓语像是深层意识的内在流动,描述着一个似曾相识的梦境,如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时间绵延,内视视角突出了记忆,弱化了现实,一切都是那样的不确定。《盗梦空间》告诉我们无法发觉自己在梦中,只随着潜意识行动而不知,而且梦境有很多层。每一个时空就是一个梦,多重梦境,多重维度,一切都是虚幻,只有梦是唯一。

    编剧格里耶说《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不同于传统电影,它叙述的是“在发生的事,所有无法预测事情的前因后果,只能往下看了再说,同在窗前观街景一样,看见的都是正在发生的一切,无情节,无人物,无理性。另外观众摆脱看电影的老套框框,不要追究情节、性格及理性。摆脱成见、心理分析。摆脱老一套的小说或电影给我们灌输的粗劣的令人作呕的理解框框,其实这些理解框框是最抽象不过的。”


  所以可以抛开管弦乐的影像配管风琴的音效这种声画分离或代表着女主A过去的照片却显现现在装扮的时空错乱,也不用去管所谓反常规反理性反逻辑。跳接、闪回、并置等开放性的镜头语言直接呈现一切,“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种对当下的凝视让观者有更多的心灵感悟。


  每一个当下拼接了过去现在甚至未来,并以一种相似的重重叠叠反复相续。旅店那似乎无尽头的一扇扇门、一条条走廊、一个个大厅;X的自语、和A的对话以及片中旁白;巴洛克式的花纹雕饰;花园里的景物雕像;女主与男主的相遇场景;女主“丈夫”M的纸牌、火柴游戏,内容和角度有所变动的不断重复着,营造了似曾相识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幻相。“第一眼看上去你不可能迷路。第一眼看上去而已,穿过那笔直的小路,在永恒不变的雕像和花岗岩地板之间,你迷路了。”


  这种相似相续演绎了影像艺术的本质,重复的生灭感仿佛窥见了电影胶片的流逝,电影胶片常用的格式是24帧/秒,也就是一秒钟胶片走24格。一幅静止的图像被称做一帧,电影画面每一秒钟有24帧。佛经中说:一刹那900生灭,甚至更多。影片在有意识的打破传统统一性的同时,却无意识的折射了某种意义上生命的谜题和实相。

    小说家格里耶认为:“世界是由独立于人之外的物质构成的,现代人则处于物质的包围之中。”砂石、石板、大理石,笔直的线条,四四方方的空间,华丽冷漠的旅店,几何图案的花园,安静对称的花坛,景物雕塑般的冰冷,人们雕像般的定格,人物表情的僵硬,除了隐隐折射了《广岛之恋》般的核子时代带来的万物毫无生气的死寂,一种内在的破碎打散,揭示了物化对人心的异化。
  

    影片中的人物没有姓名身份,没有过去未来,只以抽象的字母符号来被表示。人的主体在消亡,性灵在沉沦。女主白色羽毛的长裙,摆动在壁炉、烛架、镜子、床头柜等布景的包围中,机器人般的M热衷纸牌赌博和火柴游戏,始终被物所左右,即使眼见X对A的引诱也不在意。空旷的花园小径上站立着的人们投下倾斜的影子,而锥形大树和人物雕像却没有阴影,象征着物和人的分离。旅店住客们面无表情的交谈,逢场作戏的痕迹,昭示着人和人、灵魂和肉体的疏离。镜子的反射,玻璃杯的跌碎,射击场的枪声,A伤感的跌坐,不明所以的尖叫,则带来了现代人的焦虑恐惧和精神创伤。


  或许只有X以众人皆睡独醒的姿态用汹涌的感情侵略游离在了死气沉沉的氛围中,难怪导演阿伦.雷乃在一次访谈中说“这只是一个关于说服、征服与相遇的爱情故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1-1-13 21:13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1-1-13 21:21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这标题让我想起《雨季来到尤卡坦》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1-1-13 21:2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远烟空沫 于 2021-1-13 21:45 编辑

   二、《纯真年代》

    纯真年代,记忆深处的一部影片。

   《纯真年代》,别名《心外幽情》。拍摄于1993年的美国电影。根据普立兹奖史上首度获奖的女性作家艾迪丝华顿1921年的同名小说改编,剧情主要描述发生于1870年代纽约上流社会的一段恋情。

    一部美国人拍的英国味儿的电影,一部有说最烂有说最好但最不像马丁.斯科西斯风格的电影。

    这部片子华美精致到让俺这种吃货都不好意思下笔,幸好看到了马尔克斯的这段: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

    想到若干劫后此片与我同寂,不禁胆儿肥了,也释然了,都素浮云,怕什么?

    先说点题外的,关于难忘的镜头。我第一次的惊艳来自于小时候翻看的老姐的《大众电影》里刊载的《法国中尉的女人》的画面。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的女主莎拉身着玄色长袍,宁静地坐在海滩的岩石上,那是一种怎样的眼神呢,坚定无辜茫然期待,穿越了恒古的星辰,就那样希腊雕像般的长在岩石上,仿佛她一直都在那里,从不曾离开,神秘又遥远。(但长大成人后再看此片就象再次看到梵高的《星空》一样,完全无感了,不得不说女人心海底针。)

    另一个难忘的经典镜头就来自《纯真年代》,远景是第一女主艾伦独自站在渡口,波光粼粼,落日熔金。近景是男主纽兰在远处看着那融在夕阳里的美丽背影对自己说:“如果那艘帆船驶过灯塔之前,她都没有回头,我就离开这里。”经过了导演十几个中远近及特写镜头的折腾,帆船终于穿过灯塔,而她没有回头,纽伦黯然离开。原来真的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你在我身边我却感觉不到你。”


    影片片名看资料说确切的翻译是清白年代,不过精准了往往就失之韵味。它的另一个名字《心外幽情》似乎更符合东方审美,但又感觉稍有点过,《纯真年代》则刚刚好。一来意指男主和女主间的于冷月中波心荡,于无声处听惊雷的闷骚激情。二来反讽了19世纪纽约上流社会所崇尚的道德修养和礼仪规则下充斥着虚伪冷暴力的“纯真”表象。


  西方有谚云:教养不是喝汤的时候不出声,而是听见别人发出声音的时候无反应。(大意)《纯真年代》片子很好玩儿的一点是片中的绅士、贵妇们在极力维护保持着贵族圈中种种规范的同时在各种大小宴会上彬彬有礼地议论别人的隐私,似乎这是他(她)们在宴饮之余的唯一乐趣,简直就是原始版娱乐八卦。无怪片子在铺陈着几近奢华场面的同时配了一个略带苍老嘲讽的画外音,于是那美轮美奂的虚无场景,终于不再无聊。


  百科上说导演斯科塞斯为了拍好此片花了七年时间研读原著,耗费两年进行前置作业,故举凡服装、佳肴、豪宅装潢、人物举止谈吐皆十分考究。为了真实地还原出那一时代,影片在最微小的细节上都下足了工夫:精美的食物、高级雪茄、精致的织物、衣服、绘画,直到适当的背景音乐。影片中的一切都是镶金镀银的,充斥着水晶、天鹅绒和象牙。维多利亚时期的房间里堆满了家具、绘画、枝形大烛台、雕塑、植物、羽毛、软垫、古玩以及穿着和这一切相匹配衣服的人们。影片跳动着美丽的色泽,各种颜色在其中流畅地流转。


  和强大精致的道具相比,演员们的表演也毫不逊色,完美打造了这场维多利亚风格的视觉盛宴。

    男主由英国著名演员丹尼尔.戴.刘易斯饰演。曾凭着《我的左脚》、《血色将至》、《林肯》三部影片三度问鼎奥斯卡影帝的他有着“千面人”的称号。抛开他在《纽约黑帮》中的屠夫造型不说,单看他在这部片子的表现就知“变色龙”美誉绝非浪得虚名。《纯真年代》中,他饰演的纽兰高贵典雅、含蓄内敛,充分发挥了英伦演员那种骨子里带出来的绅士气质。


  片中男主纽兰是一个来自纽约上层大家族的律师,一个表面上恪守规则的贵族青年,他的人生在和艾伦重逢之前已被家族写好。和来自另一个大家族的梅结婚,然后按部就班、波澜不惊地走完一生。其实人如果认命的话就能少许多痛苦,但人类是最善于折腾的物种,尤其是衣食无忧的那类,最爱没事找事,没困难创造困难,弄出闲愁万种以慰平生。也是人生酬业,该来的总会来,躲也躲不过。在他和梅即将订婚的前夕,他生命中的一个劫数,梅的表姐艾伦回来了,还不是衣锦还乡,而是带着被花花公子伯爵丈夫的伤害从欧洲回到了纽约的娘家。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于是出现了开片中他与艾伦在上演倾情夸张《浮士德》剧场中的重逢一幕。艾伦是纽兰少时的梦中情人,再次相见,他表面不动声色,其实内心泛起层层波澜。他为此深感不安和害怕,试图和梅尽快结婚来阻止内心野草般疯长的情愫。正象欲望和无聊是一对亲兄弟一样,隐忍和暗涌也是一对亲姐妹。他无法控制自己如潮水般的爱意,不由自主的帮助艾伦,想方设法的接近她。最后所有的伪装试探掩饰挣扎在爱的激情面前都失了法力,经过痛苦的纠结抉择最后决定忠于自己的心,但他生命中的两个女人并没有配合他,而是共同把他送回原来的生活轨道,让他带着对一生最爱的回忆成为了一个贤夫良父。梅去世后57岁的他在儿子安排下去法国再见艾伦的时候,在昔日爱人居住楼房的窗子下,他终是带着对艾伦那落日波光里绝美潋滟的笑容记忆离开了,身后群鸽飞起。


  纽兰在谙熟和遵循上流社会的一切规则之时,也看透了传达着优美和尊严的繁文缛节里伴生着的伪善和冷漠。他甚至厌倦他(她)们煞有介事的在没有止境的晚宴中兴致勃勃地谈论着花边新闻这种泛善可陈一成不变的苍白模式。这种层层包裹下的叛逆倾向,使他在感情上更倾向于貌似离经叛道的艾伦,那是他向往的毫不做作的真实世界,一种期待已久的渴望自由的灵魂共舞。然而在那样一个时代里,个体的自主会淹没在规则专制中。其实在任何时代,某种意义上,人类从没有真正的自由,当然这是题外话。


  最后在大家心照不宣的一场礼送艾伦的宴会后,他俩完成了相忘于江湖。从此艾伦也化成了他心头永不退色的朱砂红,藏在他犹如针式唱片的心的细细密纹里。在接下来和梅的岁月静好中,纵然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话又说回来,纽兰这个看似倒霉的悲催男,其实也是幸运的。年轻时候获得了艾伦一份刻骨铭心的真爱,并带着对这份真爱的回忆在另一个女人包容的怀抱里平淡如水的走完了一生。际遇如此,一生何求?


    看过《纯真年代》的人,大多忘不了上面提到的女主艾伦立于海边码头的那个镜头,的确经典。


  艾伦由美国演员米歇尔.菲佛饰演。有着性感猫女之称的她在此剧中集中了老牌法国美女凯瑟琳.德诺芙的神秘及阿佳妮的精致。那种古典韵味很像是印象派画家莫奈那些花园里走出来的妇人。


  当她出现在剧院包厢,以颠倒众生的姿态指点江山般轻挥羽扇之时,她在纽约的故事开始了。


  关于此女,回到纽约前和回到纽约后的生活犹如一幅中国水墨画,是大量引人遐思的空白。只知道本能象梅那样成为贤妻良母的她因为遇人不淑(远嫁欧洲的她的丈夫是一位成日价花天酒地的伯爵),不堪忍受婚姻的折磨心灰意冷下逃回到她记忆中美好的纽约,寻求娘家人的庇护和温暖,也试图找回少时的纯真。她想离婚,可在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离婚虽然合法但不符合道德伦理规范,会被认为是很不光彩甚至是败坏门风。所以一出场,她就是一个离家出走的问题女人。


  虽然同来自上层社会的大家族,但因为她那具有游牧气质的父母从小带她四处走,断断续续花大价钱让她受教育,使得出身高贵,受过良好艺术熏陶的她和当时梅这种中规中矩的贵族小姐比起来,自有一种别样的风致。有点任性有点张扬,举手投足风情万种。妩媚到极致偏偏骨子里有一种率性让她看起来洒脱通透。这种特立独行带点罂粟气息的女人对男人有着致命的杀伤力,且很显然一开始她也没有浪费她的天分,男主纽兰显然就没能逃脱秒杀。


  可惜世事难料、世情如霜、事与愿违,纽约不是她记忆兼想象中的纽约。在她的奶奶,一位纽约上流社会大家长为其举行的欢迎宴会上,艾伦遭到了无情冷遇和集体封杀,这是她始料未及的。让她欣慰的是纽兰从一开始就给予了关怀帮助和陪伴,使得芳心不至于过于寂寥。不知道艾伦是何时爱上纽兰的,也许是儿时温馨的记忆;也许是得知纽兰在波弗家的舞会上宣布和梅订婚是为了转移大家对她的注意力并使她多获得一个家族的支持;也许是他求助德高望重的路登家族帮忙在其为侄儿举行的洗尘晚宴上让她高调亮相;也许是在收到他送给她的花语复杂的黄玫瑰之时。总之,有些东西猝不及防,在劫难逃。


  但纽约受阻的经历让她看清了她面前的现实,那是一种难于逾越难以撼动的集体力量。 她看似勇敢实则以卵击石般的无谓抗争其实很可笑,因为你是在和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无处不在的规则体系打斗。人生本就是带着枷锁前行,艾伦这里不仅有社会价值体系的束缚,更有另一层来自亲情的爱和良心上的自责。聪明的她意识到不能再我行我素,也不想拉纽兰再次下水。她爱她的包括梅在内的亲人们,不想因她的放纵而使家族蒙羞。所以在纽兰第一次对她表达爱意的时候她拒绝了,并说出了这样一段话:若你狠心你也不会快乐,我怎能要你变心呢?我就是因你的人品而爱你的。我再也无法任性而为。难道你不懂,除非放弃你否则我无法爱你。这是一个生动而丰盛的灵魂倾诉。在纽兰提出可以带她到一个不分妻妾的地方时(这时纽兰同学已经结婚),她也无奈地说出:到哪里能逃得过良心的谴责?及时阻止了纽兰的出轨。她让纽兰和梅结了婚,可也为了纽兰留在了美国,拒绝接受表示悔意的伯爵丈夫开出的优厚条件。但随着梅的怀孕和纽兰感情的难于自控步步紧逼及周围人的觉察,她毅然选择回到欧洲,那个纽兰称之为地狱的地方。相对于梅和纽兰,她往后的日子显然更不好过。但所谓风流本不过是一个梦,她最终选择了留在她自己的岁月里。回头无岸。


  斯宾诺莎认为:人屈从于感情,有如套上了枷锁;只有运用理智,人才自由。 节制带来升华,隐忍提升高贵。即使在爱的风风雨雨中被刺得千疮百孔还是要保持一个完整的人格和尊严。如果爱需要离开来成全,就算心碎也完美。艾伦在和纽兰的凄恻幽然的深情纠缠中挣扎出的情感张力叫人无法不动容。在分别的时刻,纵有千般不舍,还是面带微笑华丽转身,花一般飘走。从此心事将被锁在繁琐精美的荷叶边和蕾丝边里面,在有风的日子,从层层叠叠中飘出。多少欲说还休终会随风而逝,唯有纯真时光将定格在岁月洪流里,化作一道彩虹。



    第二女主梅由美国演员维诺娜.赖德饰演,与荧幕上扮相清纯甜美的形象相反的是现实中的薇诺娜相当叛逆,并和另一位反叛青年好莱坞帅哥约翰尼.德普共谱过一段爱情神话。说到这不禁又让人想起本片男主的扮演者刘易斯和法国国宝级女星阿佳妮的一段所谓佳话,而且据说刘易斯还和赖德传出过绯闻。。。当然最终的结果和我们料想的一样,全是无言的结局,不过为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比电影精彩做了注脚。当然俺这也算是为上面所说的《纯真年代》版娱乐八卦友情献身了一把。


  歌德说过:永恒的女性引领我们向上。在俺眼中,梅就是一位引领俺向上的女性。“淡极始知花更艳” 、“女子无才便是德”。梅和我们那部被诠释了N+1遍的不朽石头记中的宝钗姐姐有些相似,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是社会价值体系大厦中的一块坚固基石。她们在出嫁前的少女花季是时代美的集中代表,犹如好水果温婉可人,出嫁后就成为端庄静守的贤妻良母,言行举止永远得体,让人如沐春风。她们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任劳任怨无怨无悔,象那部伟大的炼钢作品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言一样,在临终的时候,能够说出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相夫教子。哪像吾辈嫁鸡跟鸡吵,嫁狗和狗闹,在鸡飞狗跳鸡毛蒜皮中战斗成长并老去。当然象艾伦那样嫁了猪的就更啥也别说了。


  在伟大的女性主义先锋伍尔芙、波伏娃们还未出生的时代,你不能说梅是一个被禁锢思想的保守主义者。她从小走路、说话、聚会、进餐,都受到过严格的礼仪教导,进而恋爱和婚姻也有一定的规则程式,长大后就和这种社会规范融为一体,并成为规范的一部分。


  亦舒说过:一个人的心原来是世界上最寂寞的地方,每个人都渴望被爱,如果没有人主动爱人,则没有人会被爱,困难已经过去,也就不必讨论值得与否,努力面对现实是正经。


  在那样“从不具体表达真实的感受,只是以约定俗成的寓意表示一切事物的充满寓意的生活里,”梅无疑是爱着纽兰的。她的蕙质兰心恬静贤淑,和纽兰的典雅含蓄深情若斯颇为登对,两人分属于当世纽约最显赫的两大家族,可谓门当户对,亦属金玉良缘。在表姐艾伦回来前,梅无疑是幸福的。看似乖顺的女子其实有着最细腻的心思,随着艾伦出现后带来的风潮暗涌,她感受到未婚夫纽兰的点滴变化。所以在结婚前夕,她理智地质疑过纽兰并给了他争取的机会。她对他说:“我们需要把一切都谈开。”“你或许找错了对象。”“无论如何,我不能将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假如你对别人有誓言,即使对方得因此而离婚,也别因为我而放弃她。”可是彼时还处在装酷阶段的纽兰矢口否认,还承诺要和她提前结婚。他的犹豫和把握不定错失了唯一良机。


  结婚后开始的一年半内,梅看似不经意而又小心谨慎的维持着婚姻的平衡和睦,也“不动声色地施加着压力,使他的棱角渐渐磨平,自我安慰着还是遵从传统比较省事”。可是和艾伦的重逢使纽兰压抑的感情再次爆发,他那犹如行尸走肉般时而哀痛时而颓废间或欲言又止的状态,使梅越来越清晰的感受到丈夫的心思: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艾伦已经成为纽兰尘封于内心深处最令他悲伤哀痛的一丝幽魂”。她是他心口永远的疼。梅无疑是难过的,但梅不会象艾伦一样把伤心或思念一颗一颗流成热泪,她看起来永远安静娴雅,同时也是智慧坚强的。她不动声色、绵里藏针的捍卫着自己的婚姻,维护着自己的家庭。她爱纽兰,哪怕明了自己得到的只是身的陪伴。她深知和她的婚姻仍是纽兰最好甚至唯一的选择,因为她懂得她和他都是活在充满仪式化色彩的氛围里。纽兰亦不过是滚滚红尘茫茫人海迎着风浪踉跄前行在井然有序的纽约街道上的黑衣黑帽绅士们中的一个。就像导演斯科塞斯所说:你在那个社会圈子待的时间越久就越难割舍。


  最后她在觉察出纽兰想孤注一掷离家出游时亮出了杀手锏:她怀孕了。于是想留下的走了,想出走的留下了。这实在算不上梅多么的有心机或说不善之举,她只是做了那个时代她认为最顺理成章的该做的事情。只是在以后纽兰和她相敬如宾的日子里,她亦不过是收获了爱的躯壳和“完美”家庭。虽然说不上是怨憎会,但绝对称得上为爱不得。她用两败俱伤的棋局葬送了她和纽兰双方的自由和爱,把彼此绑在了一辆婚姻战车上,并用一生的时光来偿还。


    此片抛开那些考究精美的瓷器油画种种道具营造的奢华与唯美场景,单是三位主演的养眼就已值回票价。


  最终三位主角以妥协之姿以纯真之名分别收获了虚幻和宁静、婚姻和陪伴、灵魂和追忆。


  一生都是命半点不由人。先注死后注生三百年前定因缘。人生或荒谬或华丽最后都归于寂灭,看在殊途同归的份上,其实也没什么好唏嘘的。


  虽然在这个直奔主题的时代,这种折射了心的深度和广度的考究深沉的爱也许已没什么市场,但我还是带着一种历久弥新的心情,缅怀那样一个信笺盛放在托盘里,一段感情会被妥善珍藏的时代。


  用导演斯科塞斯的一段话结尾:有时,在晚上,或者凌晨1点左右,我会从自己的别墅(建于1860年代)听到马车通过的声音。那就是19世纪的声音。也许我们渴望一个安静的时刻,甚至想生活一个没有我们在今天享有医疗好处、拿起电话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话,或者穿过大西洋到康科德角的时代。我觉得我们失去了某些东西。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1-1-13 21:40 |只看该作者
这种爱情电影有点折磨女的啊,不太敢看这种
对一个家庭来说,男的不爱家人,就不好办了。他们不如女的心软会照顾心疼家人。女的不需要爱情也可以令自己和家人活得好。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1-1-13 21:4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浅浅珍珠蓝 于 2021-1-13 21:48 编辑

所以有二心的男人,一定不能要。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1-1-13 21:48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1-1-13 21:42
所以有二心的男人,一定不能要,有二心的女人,心地好懂事,还是可以娶的

家可以沒有男人,只要有了女人就有了家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1-1-13 21:49 |只看该作者
秦川梦回新 发表于 2021-1-13 21:48
家可以沒有男人,只要有了女人就有了家


是的。找一个不爱家人的男的,不如没有。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1-1-13 21:50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1-1-13 21:50 |只看该作者
秦川梦回新 发表于 2021-1-13 21:21
这标题让我想起《雨季来到尤卡坦》

是小说吗?名字很诗意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1-1-13 21:52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1-1-13 21:50
是小说吗?名字很诗意

是篇随笔,我比较在意文字的旋律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1-1-13 21:54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1-1-13 21:49
是的。找一个不爱家人的男的,不如没有。

这是我一篇小说里的句子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1-1-13 21:57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1-1-13 21:40
这种爱情电影有点折磨女的啊,不太敢看这种
对一个家庭来说,男的不爱家人,就不好办了。他们不如女的心软 ...

男主只是在婚姻的初期有些情难自禁的叛逆,第一女主离开美国后,他基本就是一个贤夫良父了,当然在心最深处有一块幽秘的地方始终给艾伦留着。心这种东西,普通人大多时候难以驾驭,在那种情境下至少没有在行为上出格也算难得。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1-1-13 21:59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1-1-13 21:42
所以有二心的男人,一定不能要。

婚前睁大眼睛是必要的,不过也有婚后变为二心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1-1-13 22:01 |只看该作者
秦川梦回新 发表于 2021-1-13 21:54
这是我一篇小说里的句子


哦,帖出来啊。挺喜欢你朋友坐自制飞机的小说,还有写以前经历的帖子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1-1-13 22:01 |只看该作者
秦川梦回新 发表于 2021-1-13 21:48
家可以沒有男人,只要有了女人就有了家

女人于家确实很重要。最好是有家有爱有小孩有太太(或先生)。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1-1-13 22:03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1-1-13 21:49
是的。找一个不爱家人的男的,不如没有。

所以呢,现在也有很多所谓独立女性,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很重要,但人生无处不妥协。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1-1-13 22:07 |只看该作者
秦川梦回新 发表于 2021-1-13 21:52
是篇随笔,我比较在意文字的旋律

是的。我喜欢天外飞仙的文字,喜欢的诗歌最好要有音乐美、绘画美甚至建筑美等。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1-1-13 22:08 |只看该作者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1-1-13 21:57
男主只是在婚姻的初期有些情难自禁的叛逆,第一女主离开美国后,他基本就是一个贤夫良父了,当然在心最深 ...

把自己收拾好不暴露出来也是可以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1-1-13 22:15 |只看该作者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1-1-13 22:03
所以呢,现在也有很多所谓独立女性,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很重要,但人生无处不妥协。

婚姻是白首契约,除了背叛,其他都可以原谅或者妥协。做不到的话,散伙可以少些折磨。人生苦短,未必没有适合的人。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1-1-14 18:0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1-1-13 22:15
婚姻是白首契约,除了背叛,其他都可以原谅或者妥协。做不到的话,散伙可以少些折磨。人生苦短,未必没有 ...

我的意思是有些女性是不想结婚的,但迫于方方面面的压力最终步入婚姻。婚姻有时候真的也是一场赌轮盘。除去爱情做底,门当户对,志趣相投,有时候也需要一些运气,就象钱钟书和杨绛那样。除了婚前睁大眼睛,婚后也需要多包容付出。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1-1-15 10:11 |只看该作者
好些天不见远烟了,问好~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1-1-15 19:3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灭灯退魈 发表于 2021-1-15 10:11
好些天不见远烟了,问好~

老灭晚上好,最近比较忙,抽空上来玩~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1-1-15 20:21 |只看该作者
这两部电影都没看过,插不上话哈。
好在,小烟看过就好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1-1-15 20:25 |只看该作者
老剑 发表于 2021-1-15 20:21
这两部电影都没看过,插不上话哈。
好在,小烟看过就好了。

我快乐,所以你快乐 ~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1-1-15 20:53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1-1-13 22:15
婚姻是白首契约,除了背叛,其他都可以原谅或者妥协。做不到的话,散伙可以少些折磨。人生苦短,未必没有 ...

怎么样算背叛?偶尔一次犯傻出了个轨,立马懊恼痛改前非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算不算?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1-1-15 20:57 |只看该作者
字太小没看,顶标题。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1-1-15 20:59 |只看该作者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1-1-13 21:57
男主只是在婚姻的初期有些情难自禁的叛逆,第一女主离开美国后,他基本就是一个贤夫良父了,当然在心最深 ...

据说,男人有几个时期,容易在婚姻里开小差式的叛逃一下。而这种叛逃是男人劣根性,或许与婚姻本身关系不大,妻子不知道或者知道了不追究,且是可以白头偕老的——这个话题你怎么说~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1-1-15 21:1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大蓉儿 发表于 2021-1-15 20:59
据说,男人有几个时期,容易在婚姻里开小差式的叛逃一下。而这种叛逃是男人劣根性,或许与婚姻本身关系不 ...

我觉得不仅是男人,女人也有这种劣根性,可能男人比例大一些。婚姻是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尤其有小孩子的。婚前睁大眼睛,婚后多包容。当然这个也看当事人的承受能力,有的人洁癖比较重。我比较倾向于爱的风雨中在保持自尊和人格的基础上,如果足够爱对方,对方犯了错,帮他改正。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1-1-15 21:18 |只看该作者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1-1-15 21:15
我觉得不仅是男人,女人也有这种劣根性,可能男人比例大一些。婚姻是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 ...

嗯。保留自尊和人格,这个比较重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