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泼雷 于 2021-1-12 20:01 编辑
小时候,我有两个理想:当老师和售货员。
这应该是潜意识里的喜欢,分属文字和商业两个不同分支。
活过人生大半,目前的理想有三:写本小说/开间茶室/去某国生活三年。
论坛玩文字十几年,除了嬉笑怒骂,总归要留下些成果,哪怕只是给自己看。
一直觉得自己不会写小说,但是始终在用心品味和积累,包括构建框架,写作技巧,素材积累。
在树下读陶然的《繁华落尽》,是件很愉快甚至享受的事儿,除了能与作者随时沟通和交流,去印证去比对,还因为,这篇,符合我对小说的诸多理解和期待。
所谓一千个哈姆雷特。
同一部作品,每个人所能看到和领悟的,有共性之处,必定也有个性化差异。
通常读完一本书,细节我会忘掉,所读所思所想会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也因此很难再罗列出具体的1234。不过,这部因为阅读过程的奇特和难忘,也是出于向陶然君致敬,我还是从汲取和收获角度,写写自己的读后心得。
一、细微之处
作者的笔端细腻而轻盈,无论是对环境的静物描写,如绿洲单位聚餐、许家的家宴和日常糕点、许杰住院、KTV、许杰生日宴、杨倩婚宴、校园等等,都有加深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譬如云静家,活脱脱就是一个小三房:雅致、温馨、烟火。
我想这源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也基于平素的勤练笔头。每一个画面写出来,都栩栩如生,合情合理。而不同场景里,对人物动态的捕捉,也活灵活现。每一场景,不同性格的人,着装,神态,语言,具体到动作等等,既推进故事情节的演绎,也加深人物性格的塑造。
史艳红的服饰,年轻版郑羽和婚后郑羽的卖弄聪明市侩的史艳红化,慧芬边指责边退步的伪文艺,尤其许杰,从风华正茂到中年的微秃微胖。
人物的气质特征随时光/心性而不断改变。
一副包罗人间万象的现代版清明上河图。
这也是作者的另一细腻之处:心思缜密,能够洞察世情和人性。
有些拷问灵魂的场景,我们日常也有看到,彼时未必上心。待你看作者一字一句写出来,立刻觉得似曾相识,冷汗涔涔,替当事人尬到不行。
二、场景多样
公子哥初涉职场,豪门庭院,青春浪漫的校园,尔虞我诈的文学院,各种场景在不停切换。
在家族庇荫下的许杰,虽然能看懂许多事情,还是属于无忧无虑,人畜无害。
校园开始成为转折,爱情受挫,家道中落,而许杰本人的性格也是初露锋芒。此后一路杀伐,各种争斗。
我想,这也得益于作者自身经历和写作素材的积累。因为了解,可以轻松去设计与铺开。让读者读来不单调枯燥。
去年有一句流行语: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许家家道中落,许杰文学院受挫,差不多都是个人因素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云静被舅妈知晓引发的报复;许杰与洪哲争斗的失利。
二十年的变迁,社会的大事件,政策变化等等,似乎作用于个人改变命运的契机并未运用上。对此有少许遗憾。
三、节奏自然
我喜欢读节奏感鲜明的小说,就好比一篇文章的布局,也有类似黄金分割比例的层次分明:开头的切入,逐渐深入,上扬一个小高潮,及时收尾。
之前也读过许多在线连载小说,感觉整体节奏的把握会差一些。
本部节奏完全流畅自如,比例分割自然。特别最后两章,我担心会平庸收场,结果没辜负期待。
四、涉猎之广
无论是对诗词、文学写作手法、电影的讨论,短剧舞台剧的拍摄,甚至一些美食糕点,无不显示出作者的爱好与兴趣广泛。
我想,腹中空空,是真的写不出什么的。多经历,多积累,多沉淀,是写作的不二法则吧。
并从中,一定要能培养出健全的三观,才可以使得写作的立意和主题不至于流于平庸和俗套,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引发思考。
最后,还是感谢陶然君带来的精彩!
这几天树下对写字的情绪有一些讨论。我想,顺其自然就好。
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