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红袖家园 黄金时代 发篇读书帖,权当贺版
查看: 1876|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篇读书帖,权当贺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2-4-30 06:4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远去的烟云 于 2022-4-30 06:49 编辑

读书随笔            白人的血,黑人的血,黄种人的血都是红的

                                                                                                ——《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读后
  

  偶然的机会,买到了一本美国人关于对朝鲜战争反思的书,阅后颇受启发。我并非同意本书作者的观点,只是想对比着读,可能离史实的真相更近些,现将几个想法梳理成文,只因我也曾是有着二十年军龄的军人。

  《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作者:美五星上将布雷德利著,郭维敬、刘榜离等译,中国军事出版社出版。


  1、战争起因(是谁打响了三八线上的第一枪?)


  对朝鲜战争的起因,我国官方的有关书籍中对此一直讳莫如深。记得我高中时的历史课本中,只是说“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只交待了时间,对战争起因没有准确地描述。即使是最近几年出版的我国军旅作家王树增的《远东朝鲜战争》一书的开篇中,也没有直接说明到底是南朝鲜军队还是北朝鲜军队打响了第一枪。只是说“1950年6月25日凌晨4时,大雨滂沱,一道比霓虹灯还明亮的橘红色的光线穿透雨夜升起来了……紧接着,从三八线的最西端开始,连续升起的信号弹象燃烧的导火索沿着南北朝鲜300多公里的分界线蔓延,一个小时便达东部海岸。5时,三八线上数千门火炮开始射击。上千辆坦克的尾烟蜿蜒在朝鲜半岛中部”……而美国人的这本《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中,则明确说明“1950年6月25日凌晨,北朝鲜共产党军队侵入南朝鲜。”在《远东,朝鲜战争》中,王树增在第二章台湾永远不沉的航空母舰中扭扭捏捏地说:“……三八线上到底是谁打响了第一枪的问题,战史学家至今还在那里争论不休,但是最终在谁打的第一枪中纠緾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朝鲜战争的性质是朝鲜民族内部为解决民族统一问题的内战,而朝鲜战争的根源是美苏两个大国在日本战败后对朝鲜的分割占领”。我们先不去考虑”战争的根源是不是美苏两个大国在日本战败后对朝鲜的分割占领”,只说战争起因,这难道还不重要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1914年6月13日塞尔维亚青年在塞接热窝刺杀了当时的奥匈帝国皇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是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不宣而战入侵波兰。怎么到了朝鲜战争时这战争的起源就不重要了呢?谁开的第一枪难道真的没有意义?我们一直在强调战争的正义性,如果是南朝鲜主动进攻北朝鲜,这么多年我们为什么不宣传是南朝鲜人挑起了战争?从战争时间爆发的准确时间来看,是1950年6月25日的凌晨4时,而且是从多点发起的,南、北朝鲜至少有一方是有备而战;而且从战争初期进程看,北朝鲜人在进攻初期频频得手,打得南朝鲜军队溃不成军,在战争开始的第四天,6月28日就一举占领了南朝鲜的首都汉城。王树增在所著《远东朝鲜战争》也说:“1950年5月13日,在距朝鲜战争爆发只有1个多月前,金日成到达北京,毛泽东没想到金日成的作战准备计划已经如此地完备”。这么说,有备而战的当然是北朝鲜的部队。所以结论只有一个:是北朝鲜金日成的部队打响了“统一朝鲜”的第一枪。

  2、战争根源
  关于朝鲜战争爆发的根源,没有太多的异议。王树增在其著作中认为“而朝鲜战争的根源是美苏两个大国在日本战败后对朝鲜的分割占领”,我也大体同意。但我想从美国人的反思中寻找美国人眼中的战争根源。本书作者认为战争根源其实是“在美、苏战后地缘政治学的压力下造成南北朝鲜分裂,俄国人同在德国一样,采取的政策使朝鲜分裂成两个国家”。事实上,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人很自然地认为战争是由俄国煽动的,北朝鲜和红色中国都是共谋者”。如果说战争初期的朝鲜战争其实上朝鲜民族的内战,最多是南、北朝鲜最终一方胜利达成国家的统一。可问题是,南朝鲜是亲美的,是美国人认可的“民主国家”;而北朝鲜是亲俄的,是美国人决不认同的“信仰共产主义的国家”。连本书作者都认为“如果世界不是在1948年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两个阵营之间,那么发生在这个‘晨静之乡’冲突可能是严重的,也许在激烈的,但它最终会在朝鲜范围内,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但美国人是为什么卷进来的?而且不只是美国人,后来派兵的还有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共15个国家。事实上,对共产主义学说、制度不接受,不认可甚至对其恐惧是全美国甚至是全西方的至少是资本主义国家中一段时期内人民的共识。《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作者布雷德利认为朝鲜战争爆发后“华盛顿和东京的美国领导人所面临的形势是:韩国军队和***即将解体,整个朝鲜瞬间将被吞并,成为一个共产党国家”。

  作者也说即使是“当朝鲜战争最后停火时,美国军政领导人向美国人民传达了一个乐观的信息:美国人实际上赢得了胜利,因为它遏制了共产主义的发展势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人民整体接受了这一看法。”


       那么中国是如何卷入的呢?

  朝鲜战争爆发的当天,即6月2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操纵联合国大会通过要求南北朝鲜双方停止敌对行动,并要求北朝鲜军队撤回三八线的决议后,又召集其幕僚开会研究应对措施。参加会议的有国务卿艾奇逊、美陆、海、空三军部长和参联会主席等。在这次会议上,国务卿艾奇逊提出美第7舰队从菲律宾北移,阻止中国大陆进攻台湾。6月27日,杜鲁门发表声明,“命令美国海军和空军向韩国***军提供保护和支持”的同时,“命令第7舰队阻止对福摩萨(台湾)的进攻”,因为“如果共产党占领了福摩萨(台湾),就会对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和在这一地区履行必要而合法职责的美国部队构成直接威胁”。


  美国阻止中国大陆进攻台湾,一下子把中国推到了美国***的对立面上。连美国人也认为“本来红色中国在朝鲜战争初期没派过一兵一卒,中国共产党***也没说过一句威胁的话,然而共产党却被扣上‘侵略者’的帽子,而且美第7舰队被安插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红色中国的领导人会把它看做是对中国主权的直接挑衅,并且担心这只是美国帮助国民党阴谋重新夺回大陆的第一步”。在朝鲜战争爆发一个月后,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可阿瑟及第7舰队司令亚瑟·杜威·斯特鲁布尔访问台湾,无疑加深了中国***的这种判断。


  美国人越过三八线和进军鸭绿江边触碰了中国***的底线。1950年10月2日午夜刚过,周恩来总理急召印度大使潘尼迦(印度当时是中立国而且通过英国可与美国高层取得联系),并铿镪有力告诉他,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入朝干预。如果南朝鲜军队独自越过,中国将不会干预。


  可惜这一警告也未被美国重视,因为美国情报部门认为中国军队入朝干预的可能性不大,麦克阿瑟的远东情报部门甚至认为中共发出的一但美国军队越过三八线就入朝参战的威胁“很可能是一种外交讹诈”。


  11月4日,中国各党派发表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声明,准确地表达了中国***的立场。声明称“……虽然朝鲜是一个小国,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朝鲜本身,而是为了侵略中国。就象日本帝国主义过去所做过的那样。历史的事实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相关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止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是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救邻即是自救,保卫祖国必须支援朝鲜人民……”


  从行文特点看,我相信是毛泽东的手笔。


  事实上,在发表这篇声明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在鸭绿江边的朝方一侧给了联合国军一个瞠目结舌的警告性打击(美国人认为我入朝部队的第一次参战应是在10月25日开始打响的云山、温井之战)……


  朝鲜战争已过了半个世纪。回过头看,刚刚结束内战满目疮痍的新中国敢于同世界上头号强国打一场正义的战争,毛的雄才大略无人可及。而且从战争与和平的角度思考,也是以最小的代价换取了中国东北边境几十年甚至可能是上百年的和平。尽管有四十万中华儿女永远长眠在隔江相望的异国他乡……

  3、一句话的由来:
  关于美国人如何看待朝鲜战争,我们中国人很熟悉这样一句话:美国人说,(朝鲜战争)是我们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那么这句话是谁说的,在什么背景下说的?好象一直找不到出处。


  在美国人的《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中,我好象找到了答案。


  事实上,这句话是一个将来时态,而不是美国人的反思。


  1951年4月1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签发命令,解除了骄横自大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的远东美军司令部总司令暨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职务。麦克阿瑟被解职后,一时美国舆论大哗。杜鲁门***受到了共和党反对派们的强烈批抨。***内部的争论不休使得美国***只能用在参议院举行听证会的方式来解决分歧。同年5月3日,参议院所属的军事与外交两个委员会决定举行联合听证会。此前的4月13日,参议院的军事委员会曾邀请麦克阿瑟就远东军事形势及其被解职原因发表看法,因为当时外交委员会也要求参加。所以这两个委员会决定继续举行相关问题的听证会,并听取多方面的意见。


  听证会解决了几个问题。首先,麦克阿瑟的解职不再被民众所同情;其次也是最重要一点即是“使美国人改变了对朝鲜战争的态度”,大多数美国人支持杜鲁门***的有限战争的观念(即将战争规模限制在朝鲜半岛境内),而不是麦克阿瑟提出的通过打击中国(把战争扩大到中国沿海及其内陆基地)来结束战争。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麦克阿瑟的建议会使美国陷入很大的危险。参联会强调,如果战争扩大导致苏联干预,美国目前力量不足以与之抗衡。参联会主席布莱德雷将军的态度还是说明了美国并不想与中国为敌,他在声明中说:“人们常常把战斗进程描述成一场与红色中国进行的有限战争,这种战斗进程会增加我们所冒的风险,会使我们在一个战略上并不重要的地区投入过多的兵力……坦率地说,参谋长联席会议一致认为:这一战略方针会使我们卷入一场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同错误的敌人进行的错误的战争”。

  4、美军的战斗力问题
  曾在国内热播的电视剧《亮剑》中,作者都梁曾借主人公孔杰的口评价了一下在朝鲜战场的美军的作战能力。孔杰认为美军打的是陆、海、空三军协同的现代战争。美军一个连就可直接呼叫当时停泊在朝鲜海峡的美军航母上的舰载机前来增援。我军一个团围住其一个营也不能象解放战争中对付国民党军一样将其完全歼灭。

  看过这本美国人写的《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后,我觉得此言不虚。


  快速反应能力。朝鲜战争爆发时,美军在日本驻有四个师。7月1日,即在美国杜鲁门***决定军事干预的第二天(战争爆发后的第7天),距朝鲜最近的当时驻日本九州的美第24师特遣队就从日本出发乘坐6架C-54运输机率先到达朝鲜并投入战斗。7月3日,第24师师长威廉·迪安将军飞抵韩国大田。7月4日,第二支美军地面部队,美第24师第34步兵团的两个营约2000人到达朝鲜战场并投入战斗。


  而在此前的7月3日,美空军已在日本九州的板付成立了联合作战指挥中心,统一指挥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和澳大利亚的空中作战飞机。同日,澳大利亚空军和美国空军就投入战斗,虽然是误炸了水原车站的韩国地面部队,其从平时转为战时的反应足见其训练水准之高。


  陆空协同能力。1950年7月9日,美第24师第21团在鸟致院公路的全义一带构筑阵地设防。当日美军地面侦察发现了对面朝鲜军队的11辆坦克、200台车辆和数百名士兵,美军请求空中支援。几分钟后,美空中打击力量便呼啸而至,对朝鲜军队进行狂轰滥炸,造成朝鲜军队一半以上的车辆被摧毁。7月10日,美空军侦察发现了大队朝鲜坦克和运输车辆。美第5航空队当即调集所有可以参战的作战飞机对其进行空袭,摧毁38辆坦克,7台半履带式车辆和117辆卡车。其陆空协同能力可见一斑。事实上,在朝鲜战争中,中国军队和美军多次交手,而且彭德怀元帅也多次指挥部队将美军一个营或者一个团分割包围但未达到全歼的目的,原因之一即被围美军瞬间可呼叫其空中力量包括舰载机对围堵美军之我军部队予以大量杀伤,尔后夺路而逃。本书作者披露,至少是美陆战一师所属部队中,每个营都有空中观察员,可以随时呼叫空中打击力量。本书作者也认为“在战争中,美国人将空中力量、各种重型火力方面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总是在武器弹药上不惜代价,以换取较小的人员伤亡,这也是出了名的”。另外,美军在朝鲜战场上的炮兵力量也不容小视。其每个师辖有四个炮兵营(3个105毫米榴弹炮营,1个155毫米榴弹炮营),其火力之强可以想象。


  后勤保障能力。二十世纪末最后的两场局部战争,即阿富汗战争和美伊战争,让我们一些不懂军事的人也认识到了现代战争除了打的是军事实力以外,支撑军事实力的是经济实力甚至政治外交实力,即现在我们统称的“综合国力”。而在军事实力中,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后勤保障能力决定着一场战争或者至少是一场战役的成败。朝鲜战争中,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当然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淮海战役中,陈毅元帅曾经用“人民群众用独轮车推出的胜利”高度评价了当时我军60万部队用几乎完全依靠人力的后勤保障打败了80万国民党军队。但这是在异国进行的现代战争,恐怕连独轮车也指望不上了。为了朝鲜战争,中国***从前苏联进口了大量的运输车辆,大多是五十年代大家熟知的“嘎斯”系列运输车,志愿军总部还成立了以韩先楚为总司令的志愿军后勤司令部,这在我军的战史上绝无仅有。战争期间,曾动员全国人民特别是东北人民为志愿军加工炒面,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得以在寒风刺骨的朝鲜战场的战斗间隙,用“一把炒面一把雪”充饥。据说这还是彭德怀元帅在经过调研后向周总理申请的。不然的话,面对冻得石头一样坚硬的窝头我们的志愿军将士是无法下口的,除非他们长了一口铁嘴钢牙。在战争中,美军渐渐摸清了我军后勤保障方面的不足,因为志愿军所能携带的炒面最多只能维持一周的供应,所以美军戏称志愿军的攻势(最多可以)为“7天攻势”。这也是在朝鲜战场上我军往往不能扩大战争乘胜追击的一个重要原因。


  说远了,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美军的后勤保障能力。在朝鲜战场,美军的主要运输方式应该来说是空运和海运。前面说过,战争伊始,最早踏上朝鲜国土的美第24师先遣队即是乘C-54运输机抵达釜山的;美陆战一师也在1950年7月18日在浦项洞港口上岸进入朝鲜。从7月2日至7月底,美军已通过空运及海运的方式将30多万吨作战物质运抵釜山港。至8月初,美军已有三个师在朝鲜半岛登陆。9月10日开始的著名的仁川登陆,美军竞集结了包括航母在内的各类舰船200余艘,为登陆部队提供保障。1950年11月下旬,美陆战一师和第7师的大部分部队在下碣隅里被我军包围。美军迅速调集大型推土机在当地兴建了可以停靠C-47型大型运输机的简易机场,从而获得了足够的作战物质和食品。11月28日,美第23团一营、第31团三营、第32团某营在新兴里被包围,我军攻势凶猛,美军几乎陷入弹尽粮绝的惨境,我军的胜利似乎垂手可得。可美军在第二天即11月29日开始为被围美军空投食品和弹药,从而在两天后突出重围逃生,而我军指挥员只能望洋兴叹。

  5、战争后果
  先说双方的伤亡:(数据来自该书作者)

  美军在整个战争中的伤亡总数是139272人,尚不包括冻伤及其他未战斗减员导致的受伤人数;其中亡24965人,伤10168人,失踪12939人;南朝鲜共损失272965人,其中亡46182人,伤15972人,失踪66436人;其他联合国军成员共伤亡14103人,亡2597人,伤9581人,失踪1925人。


  北朝鲜方面,伤亡620264人,亡214899人,伤303685人,失踪101680人;中国方面伤亡909607人,其中亡401401人,伤486995人,失踪21211人。


  因此,双方在战争中的伤亡总数达到了195.6万人,南、北朝鲜另有200多万平民死亡。


  在写下这一个个毫无感情色彩的数字时,我在想难道白人的血、黑人的血,还有黄种人的血不都是红的吗?在一场错误的战争中,在双方死伤军人的后面,又有多少双方家庭亲人的血泪与伤痛?


  我觉得,探讨一场战争的后果还不能仅仅从双方军人和平民的伤亡人数来看,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朝鲜战争的长期阴影给双方带来了什么。


  由于美国未能打赢朝鲜战争,因此美国***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一直“想方设法地伤害阻挠美国取胜的红色中国”。战争结束后,美国对中国进行经济制裁,禁止同中国进行贸易,竭力阻止中国发展成为工业国家而实行苛刻的“中国差别关税”,同时迫使其他国家对中国进行制裁;1953年11月,美国安全委员会,宣布台湾对美国远东的防御地位十分重要,美国要继续使该岛“独立于共产主义之外”,1955年2月,美参议院批准《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同年5月,国会授权艾森豪威尔总统可以动用武装力量保护台湾地区,从而明目张胆地干涉中国的内政,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美国还长期阻止中国进入联合国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力……


  美国对红色中国的仇视,迫使中国放弃谋求和平解决争端的努力,只能全面转向前苏联寻求援助,从而与苏联携手走上了一条长期与美国对抗的道路。在某种意义上说,连中国在十分困难的经济条件下一心发展自己的核武器也是美国***的敌视政策所逼: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自己的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9日中国试爆氢弹成功,从而步入了核大国的行列。因为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员清楚,对付政治经济扼杀与“核讹诈”,就必须拥有杀手锏,回马枪!


  更为重要的是为了让自己的政策取信于自己的人民,双方长期在意识形态方面丑化对方。美国一直“妖魔化”中国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呢?至少我从接受教育起,“美帝国主义”的称谓取代了美利坚合众国。甚至一直到学习世界历史时才知道原来“美帝国主义”的原称应为“美利坚合众国”。


  时光一直走到了1972年,随着美国总统尼克松及其夫人联袂访问北京,“中、美这两个伟大的国家也终于恢复友好关系(作者语)”。


  关于朝鲜战争的后果,最后我还是引用一下《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作者美五星上将布雷德利先生的话来结束本文吧:


  朝鲜战争,这场痛苦而可悲的冲突就是这样在两国之间投下了一道长长的阴影,并使整整一代人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全文完)


  写在后面的话:

  我好象从未在读过一部书后有如此多的感想或是写下这么多的文字。虽然文笔稚嫩了些,时间也略显仓促,不过,有些想法还是真实的。如果说男人要看《亮剑》,因为会让自己热血沸腾,恨不早生半个世纪和李云龙并肩在和敌人撕杀,在战场上找回男人的血性的话;那么一部《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是写给军人看的,5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中有上百万的中华儿女在朝鲜战场上浴血战斗,有几十万好儿男长眠在异国他乡。时光如梭,当战场上的硝烟渐渐散尽,“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今天人类世界的共识的时候,再重新思索那场不该发生的战争(美国人语),应该有所启发。


  不过,做为军人,我还是相信,和平是军人用鲜红的热血发烫的枪管打出来的。所以,长眠在鸭绿江对岸的烈士们应该欣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2-4-30 06:46 |只看该作者
  其实是旧帖了,自己也真好长时间没码字了。发篇读书帖,也可以说是探讨朝鲜战争的历史和一点思考吧。算是自己没空着手来。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2-4-30 06:53 |只看该作者
好长,先顶后看,慢慢看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2-4-30 07:01 |只看该作者
暮霜晓阳 发表于 2022-4-30 06:53
好长,先顶后看,慢慢看

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2-4-30 07:0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有深度,确实是一份大礼,我替版主组先收下,并谢谢您的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2-4-30 08:3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写得好。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2-4-30 10:12 |只看该作者
读了书能有这么多的感想,才叫开卷有益,佩服烟云兄~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2-4-30 11:10 |只看该作者
战争输赢
跟死多少人无关
只要达到目的就成
抗美援朝,在政治意义上是胜利的
武器占劣势
可以靠人命堆,直到美国联军没有弹药补给为止
其实这种打法,延续到就是前苏联的打法
苏联和德国战争就是靠人命堆
西方军事家惊呼并且批评苏联草菅人命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2-4-30 11:45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千座高原 发表于 2022-4-30 11:10
战争输赢
跟死多少人无关
只要达到目的就成


这是斯毛的政治意义,不是你我草民的政治意义。
当然,你要那么想中南海之想,那是你的自由,但不一定是人家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2-4-30 11:48 |只看该作者
感觉不好说,说不好,唯有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2-4-30 12:05 |只看该作者
晨牧 发表于 2022-4-30 11:45
这是斯毛的政治意义,不是你我草民的政治意义。
当然,你要那么想中南海之想,那是你的自由,但不一定 ...


在人性的基础上去看待这个战争确实是这样
但如果是站在一个种族或者人种面对战争的基础上看
又是另一个答案
整个世界,不同的种种之间既有联系,也有相互的敌视
你不能放弃一个种族的未来走向和立足点吧
所以得学会一点
该承认的承认,该否定的否定
否定后,你还得重新定位你的认识
很无奈的
因为你逃离不了整个人类不同的种族之间的战争和阴谋 以及主导战争者的贪婪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2-4-30 12:11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但如果是站在一个种族或者人种面对战争的基础上看
---------------------------------------
你一点认识不到设置了一个虚假前提吗?
按你说法,想必你也看到半岛上某个”种族“(确切讲某个证权),的确被保存了下来,然后你肯定也看到了那里人民被你称作“未来”的今天的生存状态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2-4-30 12:15 |只看该作者
晨牧 发表于 2022-4-30 12:11
但如果是站在一个种族或者人种面对战争的基础上看
---------------------------------------
你一点认识 ...

这点毫无办法
当时没人知道会这样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2-4-30 13:31 |只看该作者
为客观性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2-4-30 15:50 |只看该作者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为国捐躯,无尚荣光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2-4-30 17:11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千座高原 发表于 2022-4-30 12:15
这点毫无办法
当时没人知道会这样

所以说不要动不动就代表族类、人种什么的,失败了岂不尴尬?被代表的也伤不起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2-4-30 17:34 |只看该作者
晨牧 发表于 2022-4-30 17:11
所以说不要动不动就代表族类、人种什么的,失败了岂不尴尬?被代表的也伤不起啊。

有啥伤不起的?你要是当了战俘,肯定去台湾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2-4-30 19:0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座高原 于 2022-4-30 19:07 编辑
晨牧 发表于 2022-4-30 17:11
所以说不要动不动就代表族类、人种什么的,失败了岂不尴尬?被代表的也伤不起啊。

???
你想说明什么
我代表谁了
你说的话跟抗美援朝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2-4-30 19:10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千座高原 发表于 2022-4-30 19:02
???
你想说明什么

这都看不明白?
当你动不动就代某个族类或人种立言,为他们设计未来生活图景之时,这本身就已经是理性的狂妄自大了,更别说一旦失败将何以面对现实中的被代表者。
所以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再继续那种代表惯了的思维,分不清斯毛的政治还是老百姓的政治,就应该好好反省反省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2-4-30 19:12 |只看该作者
晨牧 发表于 2022-4-30 19:10
这都看不明白?
当你动不动就代某个族类或人种立言,为他们设计未来生活图景之时,这本身就已经是理性的 ...

你先给我找出来
我哪句话代表某个族群或者某个人种的话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2-4-30 19:14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千座高原 发表于 2022-4-30 19:12
你先给我找出来
我哪句话代表某个族群或者某个人种的话


“在人性的基础上去看待这个战争确实是这样
但如果是站在一个种族或者人种面对战争的基础上看
又是另一个答案
整个世界,不同的种种之间既有联系,也有相互的敌视
你不能放弃一个种族的未来走向和立足点吧”

这是你的原话吧?保家卫国也好,抗美扶金也好,不就是你所谓的“站在一个种族或者人种面对战争的基础上看”?不就是你所谓的“不能放弃一个种族的未来走向和立足点”么?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2-4-30 19:28 |只看该作者
晨牧 发表于 2022-4-30 19:14
“在人性的基础上去看待这个战争确实是这样
但如果是站在一个种族或者人种面对战争的基础上看
又是 ...

1.我没代表任何一个民族
2.我只是根据各国的历史以及人种和人种之间的歧视和结盟说的这话
3.你似乎对那段历史有误解,毛帮北韩不是因为毛和金日成关系好,金日成是斯大林扶持的。
毛为了得到苏联更多的武器援助才帮北韩的
当时苏联和德国打完仗后死了很多人
苏联伤了太多元气无力帮北韩
所以让毛帮的北韩
毛这一仗,让他有了很大的政治资本和苏联的援助
包括武器 原子弹技术 建国体系 教育以及军队训练 等等输入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2-4-30 19:3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座高原 于 2022-4-30 19:38 编辑

算了
我得看书
你对这段历史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么引起的你根本不了解
估计给你讲了你也不信

赵力坚在一个记者招待会说俄乌战争
美国人民没有赚到钱,该通货膨胀依然通货膨胀
只有背后的金融寡头和操盘手赚到盆满钵满
你能理解这段话,你才算看到世界政治的深层一角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2-4-30 20:05 |只看该作者
大玲小芳 发表于 2022-4-30 07:08
有深度,确实是一份大礼,我替版主组先收下,并谢谢您的分享!

  谢谢大玲小芳!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2-4-30 20:05 |只看该作者

  谢谢王二先生抬爱~!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2-4-30 20:07 |只看该作者
灭灯退魈 发表于 2022-4-30 10:12
读了书能有这么多的感想,才叫开卷有益,佩服烟云兄~

  灭兄好!也是凑巧是自己感兴趣的题材。谢谢捧场!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2-4-30 20:17 |只看该作者
千座高原 发表于 2022-4-30 11:10
战争输赢
跟死多少人无关
只要达到目的就成

    关于抗美援朝,一直都有争论。有人说是前苏联斯大林和朝鲜金日成以一己私利算计了中国云云,我觉得目光都浅了些。既然新中国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必要一战,把战场推远到朝鲜境内对毛来说应该是一着好棋。而且彼时以两个阵营论新中国也能实实在在得到前苏联的帮助。。。。。。这个不做展开。
   从战争结果来说,以四十万中华儿女的牺牲换来中国真正的大国地位,朝鲜战争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诸国才真正对中国有了敬畏,而且一场战争打出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和平,当然算达到了目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2-4-30 20:18 |只看该作者
那五 发表于 2022-4-30 11:48
感觉不好说,说不好,唯有点赞。

  谢谢那五兄赏读!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2-4-30 20:19 |只看该作者

  谢谢满天辰星赏读!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2-4-30 20:20 |只看该作者
海鲜酱 发表于 2022-4-30 15:50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为国捐躯,无尚荣光

  这个总结言简意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